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居又見白鷺飛(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居又見白鷺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新居又見白鷺飛》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新居又見白鷺飛

因為建設啟揚高速公路,老屋拆遷,重建了新居。

老屋處在一個比較僻靜的地方。房前屋後有小河繞着。夏天雨水多,河裡的水漫到岸上,將通往外面的小碼頭沒入水下,我和鄰居就在碼頭上支起網來捕魚,也有人舉着魚叉,守水待魚。秋冬時節水枯,小河溝底朝天,滿塘蘆葦,描出一幅「蒹葭蒼蒼」的畫面。

小河的岸邊上長几棵樹,有桃樹梨樹杏樹,也有桑樹楝樹松樹等等,樹木不僅裝點了老屋,而且給我們帶來各個季節的時令水果。屋後小竹園裡,每到春天,會如期鑽出一株株竹筍來,清晨,茁壯青碧的竹筍披一身露珠,給人一種青春靈動的感覺,我將瘦弱的嫩筍掰下來,炒食或燒湯,極為鮮美。掏鳥窩拿鳥蛋是我們夏天的一大樂事,白哥兒(諧音,一種比較大的鳥)比較懶,做成的窩淺,稀稀朗朗幾根草,站在地上就能看到窩裡面有幾隻蛋。白哥兒的蛋大,細膩,是我們所喜歡的美食。立秋以後,秋梨熟了,柿子熟了,地里的山芋壟也已經開裂了,這些地方成了我們時常造訪的對象。冬天,我們走進蘿蔔地,尋找農人收穫時落下的蘿蔔,冰凍過的蘿蔔,金黃,水晶一般,小鍬的口正好刮皮,幾個人嚼出一片清脆的響聲。

那年夏天,在屋後給稻田放水,在水田岸子上,我看到一種白鳥,一共兩隻,它們立在水田邊走走停停,夏日的陽光下,白鳥的羽毛明艷發亮,耀眼醒目。我看到白鳥的時候,它們也發現了我,扭着長長的脖子歪着腦袋緊張地盯着我,過了一會,見我沒有惡意,便低下頭去。自此,我經常在那裡跟它們相遇,它們也不避我,只不近前,彼此相隔兩丈有餘。末了,見它們啪的一聲,亮起大大的翹膀,撲出一陣風,在天上繞一圈,再折回來飛向東邊的一片樹林,須臾之間飄然隱沒。以後的一段時間,我時常白鳥相約在稻田邊上,當水稻收割以後,就再沒有見到那兩隻白鳥,不知道它們去了哪裡,或者遭遇了什麼,我期待着,期待來年。

2015年,老屋被拆除了。那條環繞老屋的小河被填平,屋後的竹園被伐沒,那塊我看鳥的稻田埋入高速公路路基下。環境全變了,最偏僻的地方成為最熱鬧的地方。新建居舍在一個集中區,40多戶人家,統一規格,淨一色的兩層小樓房,白牆灰瓦,且一家一戶獨門獨院,又有草坪,又有花木,又有小河,比原先的老屋環境優美許多。而我卻依然不滿足,時常懷想着那曾經走進我視野的白鳥。

前些年,村子裡開始搞土地流轉,從小打小鬧到大規模流轉。2016年,村子裡終於有了連片的千畝蔬菜園,家鄉從來沒有這樣大面積種菜的做法,一下子出現這樣大的菜地,而且,特種蔬菜往往是反季節的,應該是金色的水稻收穫季節,卻呈現出青碧翠綠的風景,恍然是異國風情。

有一天,我去菜園,田間正有拖拉機作業,一大群白鳥環繞在拖拉機四周。令我驚訝,白鳥們是什麼時候來的,它們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它們可是當年在我家水田邊上白鳥的後裔

菜地的附近有一片樹林,我想白鳥一定是把窩做在那裡了,聽到拖拉機作業的聲音,它們就從林子裡飛出來,或圍在拖拉機上空盤旋,或跟着拖拉機飛翔,或立在新翻出的土垡上覓食、嬉戲。白鳥們常常是兩隻同行,它們或是一對,相互照應?我舉起手機,伺機抓拍它們,但白鳥們不肯靠近,不像水田邊上的白鳥來得膽大,或者是這裡噪音大,人員雜,它們不敢信任?白鳥們總是在我靠近的時候,翩然飛走,起飛時毛羽蓬鬆,肩羽開屏抖散,雙翅微斜,抖擻出高雅的潔白。

我請教過鳥類行家,行家說,出現在菜地上的這群白鳥是白鷺。

人總是這山望見那山高,身居小區,我卻懷念老屋,懷念那裡的一草一木。靜下心來想想,我喜歡老屋,喜歡的可能是那種幽靜的生態環境,幸而那種狀態又出現了,隨着生態環境的越來越好,白鳥們回來了,而且多了起來。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