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士學佛 以詩弘法——孫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文士學佛 以詩弘法——孫綽,孫綽喜與名僧交往,並寫了許多稱讚的詩詞,儘管別人有微詞,他仍置之度外。當時名僧有竺道潛,支遁等都是孫綽的至交好友,除討論佛法外,還誦諷作詩,著有大量與佛教有關的詩文
原文
東晉文士孫綽(314-371),字興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人。博學能文,放情山水,隱而不仕,後屢徵始出,任著作佐郎。後為庾亮、殷浩、王羲之等引為參軍長史,轉任廷尉卿。永和十二年(356)桓溫北伐,收復洛陽,疏請東晉遷都。過江東後居住會稽,此時孫綽已無心官場,喜游山水,是東晉士族中很有影響的名士。孫綽素信佛法,因之對佛教的弘傳影響很大。
孫綽喜與名僧交往,並寫了許多稱讚的詩詞,儘管別人有微詞,他仍置之度外。當時名僧有竺道潛,支遁等都是孫綽的至交好友,除討論佛法外,還誦諷作詩,著有大量與佛教有關的詩文。其中《喻道論》,以問答的形式對佛和佛教、周孔之教與佛教的關係、出家僧徒是否違背孝道等問題進行了論證。這些問題,在當時來看很重要,因為關係到佛教在中國能否紮根的問題,許多排佛者都借孝道來反對佛教,說佛教反對孝道,有違人倫。他認為佛教教義高深,超過儒教學說,世人只是囿於傳統學說,而不認識佛教的高明。他認為佛所說的;道,是超時空的宇宙主宰,無時不在監督眾生的行為,根據人的表現而懲惡揚善。同時,又認為;周孔即佛,佛即周孔,二者是一回事,都着重內心教化,目的是治理天下。他認為。出家修行是比儒家更高的孝道,不單是在生活飲食上禮敬父母,更在於能出離生死,並將釋迦牟尼修行、傳教、後又返國探親的行為,看作是無上的孝道。孫綽這些;三教一致的觀點,對後世有很大影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