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血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求真百科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散血子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118907&sid=6332052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散血子 漢語拼音:sàn xuè zǐ |
散血子,中藥材名。本品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天葵秋海棠BegoniafimbristipulataHance,以塊莖和全草入藥。夏秋采,洗淨曬乾。功能主治為:清熱涼血,止咳化痰,散瘀消腫。用於中暑發燒,肺熱咳嗽,咯血,淋巴結結核,血瘀腹痛;外用治扭挫傷,骨折,燒燙傷。[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散血子
別名: 紫背天葵
來源
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天葵秋海棠Begonia fimbristipulata Hance,以塊莖和全草入藥。夏秋采,洗淨曬乾。
性味
甘、淡,涼。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止咳化痰,散瘀消腫。用於中暑發燒,肺熱咳嗽,咯血,淋巴結結核,血瘀腹痛;外用治扭挫傷,骨折,燒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2~3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化學成分
每100g葉片中含水分92.79g、粗脂肪0.18g、粗蛋白2.11g、粗纖維0.94g、維生素A5644國際單位、維生素B0.01mg、維生素B0.13mg、維生素C0.78mg、鉀136.41mg、鈣89.66mg、鐵1.61mg、磷18.73mg、煙酸0.59mg。鮮嫩莖葉和嫩梢的維生素C含量較高,還含有黃酮苷等。據測定,每100g乾物質中含鈣1.4~3.0g、磷0.17~0.39g、銅1.34~2.52mg、鐵20.97mg、鋅2.60~7.22mg、錳0.47~14.87mg。
形態特徵
紫背天葵(又稱天葵秋海棠),多年生無莖草本。根狀莖球狀,直徑7-8毫米,具多數纖維狀之根。葉均基生,具長柄;葉片兩側略不相等,輪廓寬卵形,長6-13厘米,寬4.8-8.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狀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至深心形,邊緣有大小不等三角形重鋸齒,有時呈缺刻狀,齒尖有長可達0.8毫米的芒,上面散生短毛,下面淡綠色,沿脈被毛,但沿主脈的毛較長,常有不明顯白色小斑點,掌狀7(-8)條脈,葉柄長4-11.5厘米,被捲曲長毛;托葉小,卵狀披針形,長5-7毫米,寬2-4毫米,先端急尖,頂端帶刺芒,邊撕裂狀。花葶高6-18厘米,無毛;花粉紅色,數朵,2-3回二歧聚傘狀花序,首次分枝長2.5-4厘米,二次分枝長7-13毫米,通常均無毛或近於無毛;下部苞片早落,小苞片膜質,長圓形,長3-4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鈍或急尖,無毛;雄花:花梗長1.5-2厘米,無毛;花被片4,紅色,外面2枚寬卵形,長11-13毫米,寬9-10毫米,先端鈍至圓,外面無毛,內面2枚倒卵長圓形,長11-12.5毫米,寬4-5毫米,先端圓,基部楔形。雄蕊多數,花絲長1-1.3毫米,花葯長圓形或倒卵長圓形,長約1毫米,先端微凹或鈍;雌花:花梗長1-1.5厘米,無毛,花被片3,外面2枚寬卵形至近圓形,長6-11毫米,近等寬,內面的倒卵形,長6.5-9.2毫米,寬3-4.2毫米,基部楔形,子房長圓形,長5-6毫米,直徑3-4毫米,無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3,長2.8-3毫米,近離生或1/2,無毛,柱頭增厚,外向扭曲呈環狀。蒴果下垂,果梗長約1.5-2毫米,無毛,輪廓倒卵長圓形,長約1.1毫米,直徑7-8毫米,無毛,具有不等3翅,大的翅近舌狀,長1.1-1.4厘米,寬約1厘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弧形,其餘2翅窄,長約3毫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斜;種子極多數,小,淡褐色,光滑。花期5月,果期6月開始。
分布區域
生長環境
生于山地山頂疏林下石上、懸崖石縫中、山頂林下潮濕岩石上和山坡林下,海拔700-1120米。
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生長適溫20~25℃,耐熱性強,在夏季高溫條件下生長良好;不耐寒,遇霜凍即全株凋萎。整個栽培過程中需水量較均勻,過於乾旱時,產品品質下降。生長期間喜充足的光照,較耐蔭,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土地。
繁殖方式
- 種苗繁育
- 種子育苗
紫背天葵利用保護地栽培,一般春季開花,6~7月可結實,8~9月及2~3月可播種育苗,播種後10餘天可萌芽,真葉5~6片時定植大田。幼苗成株後,可作無病毒母株無性繁殖用。
- 扦插
一般大面積生產所需種苗,應在生長季節采枝直接扦插。其方法是:整好寬1米的乾淨苗床,每隔10厘米開淺溝一條,再將灰肥填進溝內;從健壯無花葉病毒的植株上剪取長8~10厘米的枝條,留2~3片葉,去掉下部葉片;按株距6厘米插入枝條,深度達2/3,並壓實,再澆足水;用遮陽網覆蓋,經過6~7天新根新芽形成,撤去遮陽網,並施薄肥1次,在苗高10厘米以上即可定植。
- 繁殖
- 扦插法
紫背天葵節部易生不定根,插條易成活且生長迅速,此法操作容易,繁殖快且利於提早收穫。春秋兩季均可扦插,春季扦插產量略高於秋季。插條最好是一年生枝條,其生根發芽比兩年生的老枝條快。生產上宜選擇健壯無花葉病的植株,在其上剪取長8cm的一年生頂芽,每段帶3~5節葉片,摘去插條基部的1~2片葉,即可扦插。也可用濃度為150~300mg/L的萘乙酸浸漬2~8h,可明顯地提高生根率、根長和根量。扦插深度為插條長度的1/2~2/3,苗床土宜用細河沙土加一半碎草炭或蛭石,摻均勻,不宜加肥料。扦插後澆透水,用薄膜覆蓋,保溫保濕,夏秋季加蓋遮陽網。8~10天成活,幼苗成活後,根據外界氣溫進行定植。徐淮地區一般在4月下旬即可帶土定植,密度視地力而定,肥沃土密度可小些,一般行株距為30cm×(25~30)cm,定植1.05萬~1.20萬株/hm2。
- 種子繁殖和莖尖組織培養
紫背天葵長期無性繁殖易感染病毒病,影響產量和品質。種子繁殖育出的幼苗能夠克服扦插繁殖植株逐年退化的缺點。徐淮地區一般在春秋兩季播種育苗,5~6葉時定植,成株後可作無病毒母株無性繁殖用。利用莖尖組織培養的方法生產脫毒苗也是對植株進行更新復壯的好方法。此種方法要求具備組織培養室及相配套的設備、技術才能進行。
栽培技術
- 定植
大面積栽培紫背天葵,應選擇排灌方便、土壤富含有機質的地塊。平原採用高畦栽培方式,畦寬1.2米(連溝),667平方米(1畝)溝施腐熟廄肥1000公斤和氮、磷、鉀肥各30~50公斤作基肥。3月下旬定植,種植密度視地力而定,肥沃土可種稀疏些,一般每畦栽2行,每穴栽2~3株,穴距40~30厘米,667平方米用苗約4000株,栽後及時澆足水分。
田間管理
在植株封壟前,要及時鬆土除草。紫背天葵為多年生植物,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迅速,產量高,所需肥料也較多。要想獲得高產優質,採收季節應667平方米增施腐熟廄肥1000公,培客土。在生長旺季,每隔15天追肥1次,667平方米用人糞尿750~1000公斤、複合肥30公斤。灌溉原則是:「見干見濕」,無雨天每隔7~10天灌一次「飽水」;乾旱季節,每周還要施薄肥水1次,保持土壤濕潤。
紫背天葵在浙江南部地區地下部分能安全過冬,周年生產宜採用保護地栽培。如在庭院或陽台進行容器栽培,平時可放在強光下,使植株健壯生長;夏季則放在略有遮陽的地方,以免陽光過強,使葉片提早老化。
病蟲防治
- 農業防治
採用高畦栽培、地膜覆蓋;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大棚栽培要特別注意通風降濕等。
- 藥劑防治
對根腐病可選用69%安克錳鋅8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灌根或噴霧,每6~8天噴1次,噴霧時要兼顧地面。對葉斑病、炭疽病、菌核病可選用7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50%大生500倍液等,於發病初期噴灑,共噴2~3次。對斜紋夜蛾,可用52.25%農地樂1000倍液或44%速凱乳油1500倍液等。乾旱季節易發生蚜蟲及潛葉蠅危害,要及時防治,以免傳播病毒病,一般使用10%一遍淨2000倍液及50%潛克(滅蠅胺)5000倍液噴霧或及時採收,均能減輕或避免危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