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排蜂(Apis dorsata Fab),包含大蜜蜂和黑大蜜蜂。还有小蜜蜂和黑小蜜蜂。都属于未驯化的野生蜂蜜品种。排蜂蜜品质优异。其中黑大蜜蜂民间又称大岩蜂,是世界上最大的蜂种,岩蜂蜜是世界顶级的珍贵蜜种。[1]
大蜜蜂
地理分布 大蜜蜂分布于中国云南省的东南、西南、南部等海拔1000~2000m的山区及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西藏自治区的南部和东南部。这些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5~20℃,最热月为18~28℃,最冷月平均4~15℃。
外形特征 大蜜蜂工蜂体躯大小与西方蜜蜂的蜂王接近,平均体长15.5mm,吻长5.70~6.40mm,头胸部黑色,第1~2腹节背板为桔红色。雄蜂体色全黑。蜂王 平均体长20.10mm;体色与工蜂相同。
生长习性 多栖息于悬岩或高大的乔木上,营单一纵向裸露巢脾,脾长0.5~2.0m宽0.4~1.5m,脾的上部和两侧为蜜、粉圈,中间和下缘是产卵圈,工蜂房与雄蜂房大小相同。流蜜期的群势可达7万只蜜蜂,冬季可保持3~5万只蜜蜂。
大蜜蜂具有很强的抗逆性、飞翔能力和防御敌害能力。喜几十群甚至上百群聚居在一处。群体有随季节迁移的习性。
应用价值 一群野生的大蜜蜂每年平均产蜜量35~65kg,仅油菜一个花期可取蜜15~20kg。蜡质优良,含蜂胶较少。此外,大蜜蜂为名贵药材砂仁等授粉增产作用显著。
蜂胶的主要成分 蜂胶主要物质中,树脂和树香复合物占55%、蜂蜡30%、芳香挥发油10%、花粉5%。具体成分非常复杂,已知成分有黄酮类、萜烯类、绿原酸等有机酸、芳香性醛类、醇类、甙类、
概述
因为它的蜂巢是单片巢脾,呈排形悬筑在树干上或悬崖上,所以叫“排蜂”。
黑大蜜蜂
地理分布 黑大蜜蜂别名岩蜂、喜马排蜂、大排蜂。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包括尼泊尔,缅甸西北部,中国云南西部、西藏南部,海南中西部,是世界上体型最大,蜂蜜品质最高的蜂种。
外形特征和生长习性 三型蜂体躯均为黑色。工蜂体长15~17.9mm, 吻长6.50~7.00mm。多筑巢于海拔1000~3600m离地面较高的避风石岩处,喜集中聚居。蜂巢为单脾,脾宽约60cm,脾长达90cm,三型蜂的巢房分化不明显。其他习性与大蜜蜂雷同,但较凶暴。
蜜蜡产量及品质 黑大蜜蜂的蜜、蜡产量及品质与大蜜蜂近似。因该蜂种筑巢于悬崖峭壁处,取蜜难度较大。云南怒江流域德宏黑河老坡、保山怒江坝近10年来发现过3处20窝以上的蜂群。
酚类、酶。
蜂胶的作用 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真菌、抗原虫;排除毒素,抗脂肪氧化,保肝;快速提升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抗氧化、净化血液、改善微循环;强心、增效,降低病死率;外用可止痛和促进皮肤溃疡处愈合;对病毒性以及细菌等各种腹泻有神奇的止泻效果。
概述
因为它的蜂巢是单片巢脾,呈排形悬筑在树干上或悬崖上,所以叫“排蜂”。
黑大蜜蜂
地理分布 黑大蜜蜂别名岩蜂、喜马排蜂、大排蜂。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包括尼泊尔,缅甸西北部,中国云南西部、西藏南部,海南中西部,是世界上体型最大,蜂蜜品质最高的蜂种。
外形特征和生长习性 三型蜂体躯均为黑色。工蜂体长15~17.9mm, 吻长6.50~7.00mm。多筑巢于海拔1000~3600m离地面较高的避风石岩处,喜集中聚居。蜂巢为单脾,脾宽约60cm,脾长达90cm,三型蜂的巢房分化不明显。其他习性与大蜜蜂雷同,但较凶暴。
蜜蜡产量及品质 黑大蜜蜂的蜜、蜡产量及品质与大蜜蜂近似。因该蜂种筑巢于悬崖峭壁处,取蜜难度较大。云南怒江流域德宏黑河老坡、保山怒江坝近10年来发现过3处20窝以上的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