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班读音juān bān,汉语词语,意思为捐纳出身的官吏。[1]
《清史稿·选举志七》:“﹝乾隆﹞四十年,兵部侍郎高朴言:‘捐班知县,不许分发,恐有碍举班。’”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那捐班里面,更不必说了,他们那里是做官,其实也在那里同我此刻一样的做生意。”
鲁迅《准风月谈·各种捐班》:“ 清朝的中叶,要做官可以捐,叫做‘捐班’的便是这一伙。”
瞿秋白《最艺术的国家》:“中国民族的固有文化是科举制度,外加捐班之类。”
捐纳出身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