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拔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拔罐

罐具:竹罐、玻璃罐、抽氣罐等。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療法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成書於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於「角法」的記載,角法就類似於後世的火罐療法。而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也曾經盛行拔罐療法。

明星拔火罐事故

女演員曝拔火罐被深度燒傷

2019年12月15日,女演員鄧莎,出演過《美人心計》、《笑傲江湖》等作品,在14日在微博分享了自己拔火罐被燒傷的動態。

文中說到:拔火罐被燒傷了,可能大家都不知道,拔火罐燒傷,會是什麼樣子。並曬出了自己受傷的圖片。

2011年在2011年,歌手齊秦也因為在北京的家裡拔火罐進行理療時,意外燒傷,當時理療師不小心將酒精撒到了齊秦的背上,引起齊秦面部、背部和軀幹大面積被燒傷,事後齊秦還曾做過植皮手術。[1]

概述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療法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成書於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於「角法」的記載,角法就類似於後世的火罐療法。而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也曾經盛行拔罐療法。

常用工具

目前常用的罐具種類較多,有竹罐、玻璃罐、抽氣罐等。

竹罐

1. 材料與製作 竹罐是採用直徑3~5厘米堅固無損的竹子, 製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長的竹管,一端留節作底,另一端作罐口, 用刀刮去青皮及內膜, 製成形如腰鼓的圓筒,用砂紙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即可。

2. 竹罐優點:取材方便、製作簡單、輕便耐用、便於攜帶、經濟實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大,不僅可以用於肩背等肌肉豐滿之處,而且應用於腕、踝、足背、手背、肩頸等皮薄肉少的部位,與小口徑玻璃罐比較,吸附力具有明顯優勢;另外,竹罐療法在應用時可放於煮沸的藥液中煎煮後吸拔於腧穴或體表,即可通過負壓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又可藉助藥液的滲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形成雙重功效, 加強治療作用。

3.竹罐缺點:易燥裂漏氣;且不透明,難以觀察罐內皮膚反應,故不宜用於刺血拔罐。

玻璃罐

1. 材料與製作 玻璃罐由耐熱玻璃加工製成,形如球狀,下端開口,小口大肚,按罐口直徑及腔大小,分為不同型號。

2. 優點 其優點是罐口光滑,質地透明,便於觀察拔罐部位皮膚充血、瘀血程度,從而掌握留罐時間;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罐具,特別適用於走罐、閃罐、刺絡拔罐及留針拔罐。

3. 缺點 導熱快,易燙傷,容易破損。

抽氣罐

1.材料與製作 抽氣罐為一種用有機玻璃或透明的工程樹脂材料製成,採用罐頂的活塞來控制抽排空氣,利用機械抽氣原理使罐體內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於選定的部位。

2. 抽氣罐優點:抽氣罐不用火、電,排除了不安全隱患且不會燙傷皮膚;操作簡便, 可普遍用於個人和家庭的自我醫療保健,是目前較普及的新型拔罐器。

3. 抽氣罐缺點:無火罐的溫熱刺激效應。

臨床應用

拔罐的方法

閃火法操作要點:用鑷子夾酒精棉球點燃,在罐內繞一圈再抽出;迅速將罐罩在應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拔罐的應用

  • 留罐 將罐吸附在體表後,使罐子吸拔留置於施術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鐘;多用於風寒濕痹、頸肩腰腿疼痛。
  • 走罐 罐口塗萬花油,將罐吸住後,手握罐底,上下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於感冒、咳嗽等病症。
  • 閃罐 罐子拔住後,立即起下,反覆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多用於面癱。
  • 刺絡拔罐 先用梅花針或三棱針在局部叩刺或點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內出血3~5毫升;多用於痤瘡等皮膚疾患。

拔罐注意事項

  • 操作禁忌 拔火罐時切忌火燒罐口,否則會燙傷皮膚;留罐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否則會損傷皮膚。
  • 部位禁忌 皮膚過敏、潰瘍、水腫及心臟、大血管部位,孕婦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預防保健

  • 咳嗽拔罐療法

主穴選定喘穴、肺俞穴;風寒咳嗽配風門穴;風熱咳嗽配大椎穴。用閃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鐘(年齡較小的小兒罐內負壓宜小,負壓過大易傷患兒皮膚),小兒也可採用閃罐法,每日1次,3~5次為1個療程。

  • 頸肩綜合徵拔罐療法

患者取俯臥位,醫生在酸脹、麻木及疼痛的頸肩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緣處皮膚上塗抹適量跌打萬花油,將火罐吸附於皮膚上,並於病變部位來回推動火罐,以局部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為宜。走罐後採用三棱針在痧點局部點刺,選口徑適中的火罐用閃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約10分鐘,每處出血約2~3毫升,隔日一次,5次為1個療程。

  • 膝關節炎拔罐療法

可採用藥罐療法:將羌活、獨活、防風、木瓜、桑枝、川斷、牛膝、杜仲、艾葉、雞血藤、川芎、當歸各15克裝入布袋內,加清水煮沸5分鐘,再把小號竹罐投入藥汁內煮10分鐘,使用時用鑷子夾起竹罐直接叩於患側內、外膝眼及鶴頂穴處,每次15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中醫醫理

拔罐顏色意義 原圖鏈接

人之所以生病,就是在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等外界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以及體內臟腑經絡氣血的功能紊亂所致。同時疾病的發生還與人體的免疫力有著密切的關係,當人體免疫力不足,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就會出現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傳導障礙等各種病理表現。中醫拔罐療法的原理是通過對人體體表穴位的局部刺激,利用經絡的傳導功能和雙向調節作用,扶助正氣,祛除體內的病邪,以通行氣血、疏通經絡達到致病健身之目的。[2]

1.機械刺激作用

拔罐療法通過排氣造成罐內負壓,罐緣得以緊緊附著於皮膚表面,牽拉了神經、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體,可引起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2.負壓效應

拔罐的負壓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瘀血,小毛細血管甚至破裂,紅血球破壞,發生溶血現象。紅血球中血紅蛋白的釋放對機體是一種良性刺激,可通過神經系統對組織器官的功能進行雙向調節,同時促進白血球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膚對外界變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3.溫熱作用

拔罐局部的溫熱作用不僅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而且可增強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細胞的吞噬能力。拔罐處血管緊張度及黏膜滲透性的改變,淋巴循環加速,吞噬作用加強,對感染性病灶無疑形成了一個抗菌的良好環境。另外,溶血現象的慢性刺激對人體起到了保健功能。

詞條相關圖集

相關訊息

拔罐的手法大體上分成三類:定罐、滑罐、以及刺絡放血拔罐,這篇文章要討論的主要是定罐、滑罐所產生的「黑青」或「微小出血」(後續統稱瘀血)對傷害部位或人體的作用。[3]

拔罐療法就是以各種罐子為工具,利用燃燒或者擠壓的方式造成罐內負壓,從而產生廣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的現象,已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那麼,拔罐有什麼好處和禁忌呢?[4]

一般人認為中暑、腰痠背痛做拔罐,拔罐數愈多愈好、出痧愈紅愈好,醫師則說,這是錯誤迷思。[5]


視頻

拔罐的神祕力量
中醫拔罐刮痧教學

刺血拔罐教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