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小書箱(倪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的小書箱》中國當代作家倪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的小書箱

現代人有許多奢侈的書櫃,有景致豪華做屏景用的,有大方得體做裝飾用的,有知識淵博做展示用的,有工作需要做查閱用的……總之,書櫃種類繁多,形式各異,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我小時候很喜愛藏書,什麼樣的書籍都有,足足有一箱子。我的藏書用的是小箱子,箱子不大就那麼長60公分,寬60公分,高40公分的,外加一個活動蓋板,就將所有的藏書鎖住,不讓外人隨便拿。那年代沒有什麼書好買,總是根據《山西青年》雜誌上標出的圖書目錄,按照地址寄往上海市一家商務郵購部憑自己的愛好一個月幾次不停地買。當時書籍很便宜,大約厚度1公分的書就那麼一、二毛錢一本,幾年下來,我節食儉用將零花錢用來買書,不覺間就買了各類不同內容的書籍足足有幾百本之多。

我當時最喜獲購買的書籍大概是小人書、無線電、十萬個為什麼、攝影、文學之類的書籍。當時沒錢買書,也買不起價格昂貴的長篇小說、散文集等很厚的圖書,那都要幾元才能買得到的。60年代末期在我幼小的記憶里,書籍還是蠻多的,但內容單調,除了樣板戲,再就是一些政治性很強的作品,當時只要我喜歡什麼書就上街去買什麼書。記得縣電影院裡放映什麼電影,過了不幾天就有同名的連環畫出來供應市面。一次,電影院上映《雷鋒》、《停戰以後》、《第二次握手》、《南征北戰》等影片,由於看不到電影,我就從家鄉山根墟出發,步行12公里來到龍滾鎮書店購買連環畫,我早早和一群小朋友出行到中午11時多到達龍滾鎮,午飯也顧不上吃,連忙趕到鎮書店。一問,店員說其他的連環畫都賣完了,就剩幾本《停戰以後》,我們如獲至寶一人一本買下,又步行12公里後,到傍晚時分才回到山根墟老家裡。當時,各家父母白天找不到我們幾位,都為此焦急了一整天。

我小時候喜愛藏書,更喜愛剪貼報紙文章,因為我們幾個青少年有個約定,看誰藏的書最多?誰剪貼的文章本子最多?誰就是老大。因此見到愛好的書籍和報刊上的好文章,就儘量將節省的錢將新書買下來或將文章剪貼下來裝訂成冊,充實到自己的小書箱裡。久而久之我的小書箱塞得滿滿的。當年,我喜愛將《海南日報》「鼓角」或「椰風」副刊上發表的文藝作品,用剪刀剪下來,小心翼翼方方正正地貼在本子上,有時間就看看臨摹寫作。80年代我收藏最多的是一位名叫黃宏地作者寫的散文,黃宏地老師的作品《石福》、《樹根集市記》、《小米》、《雞長》等一個個作品形象在我的心中仍然記憶猶新,直至21世紀07年的《打靶》一直吸引我津津樂道再三品讀,從中汲取藝術的精華。大學畢業後,我才得知黃宏地是海南為大名鼎鼎的散文作家,可惜30多年來黃老師只能在我心中成為仰慕的偶像,一直未曾和這位我心目中的敬仰的黃老師謀面。

小書箱伴隨我度過艱難的歲月,幾乎是我到哪裡它就跟隨我到哪裡。70年年代中期我高中畢業參加工作後,我從小書箱裡翻出一本早期購買的《科學家談21世紀》的科幻書籍,看着科學家們對21世紀的憧憬文字,展望到了21世紀的美好景象,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從那時起我激立志奮發努力,考取大學繼續深造獲取更多的知識,將來更好服務社會。然而,在那動亂時期上學讀書,都因為我基礎不紮實,幾次高考都名落孫山,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又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小書箱裡找到一本早已郵購的《教你怎樣學攝影》的書籍,我如饑似渴地從頭到尾讀了多遍,接着用木板釘成一個20公分的正方形小木箱,在箱裡面裝上白熾燈泡,買來一塊磨砂玻璃安放在箱子頂端,又和幾位好友到專營的攝影器材的店裡買回顯影粉、定影粉,在黑夜中靜靜地鑽到床底下,將被子把床沿蒙起來,玩起暗房沖洗黑白相片,我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憑着一個紅色的小燈泡,觀看相片顯影圖像,當一張張黑白相片從水中逐漸變成清晰的畫面時,我們幾個好友臉上盪出愜意的笑容。打此以後,我買回雙鏡頭上海「海鷗」照相機,開始了我終生愛好的攝影生涯。

成家立業後,雖然命運幾經變更,去向選擇令我茫然,然而,我最終走在了從事文秘工作的路途上。這時,我的小書箱已容納不下它的藏書,有些舊書也不得不漸漸被淘汰,一些舊書籍陸續被朋友借出一去不復返。工作以後,我對書籍仍興趣不減,新書也不斷地購了進來,小書箱也被換成大書櫃,並且不止1個還變成了3個,書籍放不下書櫃就放在床頭或櫃的頂端,密密麻麻擺滿我狹小的空間。搬了幾次家妻子總嫌我的書太多,太占位置,有礙雅致。我只得一次次忍疼刮愛將這些心愛的圖書淘汰,留下有用的一小部分,但每每到書店又將一些新的書籍買回來,很快空蕩蕩的書櫃,又被擠得滿滿的。藏書種類的不斷增加,造就了我的家庭文化氛圍。當我從書柜上找出少年時代的小人書時,孩子們都爭着看,說現在這樣的連環畫新華書店裡根本買不到,孩子們經常從書柜上攝取他們需要的營養,用這些財富充實自己知識人生,考上大學追求他們奮鬥的目標。

一個小書櫃就是一個知識海洋,今天回想起來,別有一番情趣。60年代字典很少,上小學時我父親在50年代買的那本舊「四角字典」伴隨度過童年的時光,在鄉村讀書,當時民辦老師較多,教語文的許老師普通話發音不準,把「鱗次櫛比(lincizhibi)讀成「lincijiebi」,後來,我查看字典的「櫛」字時,發現老師讀錯了就叫老師更改,老師說他沒有錯,問我是怎麼知道他讀錯?我拿出字典給許老師看,老師才心服口服和學生們改正過來。後來許老師在教語文課時遇到不懂的字音,都來跟我要字典校正後才上課。同學們畢業後都深深記憶着許老師的認真執着的勁兒。最近我二兒子從[[深圳]特別打回電話,叫我在過去的小書箱的書堆里給他找一本舊版的《十萬個為什麼》(15),說是單位要搞一項高科技產品開發,要一些科學實驗數據作參考,我連忙找好給他寄去。半個月後,兒子打回電話告訴我喜訊。說他們公司研發的新產品研發出來了,老總說,多虧有了這本《十萬個為什麼》(15),要不然研發工作還要走許多彎道呢。

我望着已擠在儲藏室旮旯里的小書箱,雖然歲月的塵埃已覆蓋了厚厚的一層,但小書箱的書,依然安祥地呆在那裡,時不時我需要時還要去翻動它、驚醒它。有時候我靜靜一個人走到小書箱前,凝望着它陳舊醜陋的身軀,一股熱流奪眶而出,往事頓時歷歷在目,讓我的視線久久不能拉開,神情沉浸在一片往事的記憶和懷舊的感恩當中…… [1]

作者簡介

倪平,常用筆名萬音,發稿筆名霓虹、旖旎、李萍,男,漢族,海南省萬寧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