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惠民县辛店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惠民县辛店乡地处鲁北平原,惠民县境中部,属黄淮海平原开发区。乡政府驻地紧靠庆淄路,向北距惠民县城12公里,向南6公里直达(滨州——郑州)220国道并与惠清黄河大桥接壤,向东30公里直达滨博高速,80分钟可达济南国际机场,滨石路、淄胡路横穿东西,西连大济路东接乐胡路。1995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位置优越。辖9个办事处,122个行政村,人口5万人。2013-2014年各村村民文化广场在全镇建起。现改为辛店镇。[1]

中文名:辛店镇

别 名:辛店乡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山东

政府驻地:黄赵村

地理位置:鲁西北平原

面 积:148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5万人

经济发展

农业:辛店镇版图面积14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0.7万亩,其中桑园面积1.7万亩,棉花面积6.8万亩,食用菌大棚3000余个,蔬菜大棚5000多个,赵营仙桃10000亩,中美速生杨1万亩,中国农科院棉花良种繁育基地位于辛店镇境内,是全国有名的棉花良种繁区。玉米、大豆、西瓜蔬菜等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年屠宰生猪14800头,肉牛出栏13000头,家禽养殖厂10余家。

工业:工业企业正在兴起,企业已有30多家,永盛化工(氯化聚乙烯)享誉省内外,惠丰面粉远销京、津。塑料制品、建材加工,酱菜、水泥、复合肥、生物肥、地毯加工等正在篷勃发展。预制厂、砖瓦厂、酒厂、木器加工厂、短绒厂、苇板厂、砂轮厂等企业生意繁荣。大型棉纺基地正在建设中,现全镇有环绽纺5万只,气流纺机3台,合线厂、织布厂各一家,棉花加工12家。

历史渊源

明清以来,今境内先后为为武定州顺礼乡,惠民县明字号、直字号、宜字号、民字号、民字约、第五区等。1945年为辛店区,1971年为辛店公社、三堡公社。1984年改称辛店乡、三堡乡。2001年3月合并为辛店乡。后改为辛店镇。

辛店镇最大行政村:辛店村。据考证为明朝茶商王泰,巩佐,巩佑来此间开茶铺,后繁衍成村,其后有袁氏族人迁至此地,是现在村落可追溯的最早历史记载。据辛店村村碑记载,民国期间曾更名为新民镇。其村之南方横贯东西有16兵营演化而成之村落,村名皆以“营”字结尾。(这其中必有历史渊源,我编辑这些仅供参考,如果谁知道的更详细欢迎补充。)

棣州故城遗址

棣州故城遗址位于今辛店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厌次县治于今辛店乡,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置棣州于厌次县治。遗址位于今辛店乡陷棣州村。据文物部门考证,今古城遗址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0.9公里,城周长4.2公里。唐朝曾有四位皇子封为棣王。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华温琪为棣州刺史,为避河患,徙州、县治所于古城马,州城陷于大水,历时311年。后此地俗称为“陷(先)棣州”。今冀鲁一带流传有一句有名的歇后语“陷棣州——没成(城)”。

东路梆子

辛店乡是东路梆子起源地。据传300多年前,山西同州梆子艺人来山东卖艺谋生,落脚于章丘、惠民、高青一带。为区别于济南以西地区流行的“西路梆子”,人们便将流行与这一带的梆子称之为“东路梆子”。“东路梆子”明清时期盛行于辛店乡一带。受当地的方言、习俗影响,已发展演化为具有当地特色文化品牌,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视频

惠民县辛店乡2010年元旦汇演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