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悲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悲智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ēi zhì,意思是慈悲与智慧[1]

[]

举例

悲智为民的大禹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流域洪水滔天,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影响人的生存。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父亲治水失败后,禹临危受命,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既有慈悲心,也很有智慧。大禹治水的同时,以百姓之心为心,关心民间疾苦,解决百姓面临的诸多难题。大水治理成功后,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并发展生产,改善百姓生活,为民谋利。 治病救人的孙思邈 孙思邈是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患病,刻意学习医术,总结前人的医疗理论和临床经验,编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孙思邈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他关心人民的疾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皆平等相待。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千余年来,一直受中国人民和医学工作者所称颂,被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中,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他本人,也是德艺双馨,悲智为民的代表人物之一。

解释

佛教语。谓慈悲与智慧。智者,上求菩提,属于自利;悲者,下化众生,属于利他。 慈悲意思是给众生快乐,将众生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在中国的道德根文化当中,“智慧 ”一词原本是指人类的智识与慧识圆融通达,没有障碍的心身状态,后天有为的见知与先天无为的闻知,双重能力综合得一。智者,上求菩提,属于自利;悲者,下化众生,属于利他。由此可见,智者是外求的,求于菩提,求于修身的善果成就,是属于自利的;悲者,则是下化众生,属于利他的。

出处

唐·善导《法事赞》上:“乃至今时释迦诸佛皆乘弘誓,悲智双行。” 宋·余靖《韶州开元寺新建浴室记》:“释氏之为道也,兼济于人,不待乎达,独善之乐,不专于穷。以悲智为脩者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