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恤 |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1、對別人表同情,憐憫:~刑(施刑慎重,不嚴刑以逼供)。體~。
2、救濟:~金。撫~。[1]
3、憂慮:~~(憂慮的樣子)。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心,血聲。本義:憂慮)
2、 同本義 [worry]
恤,憂也。--《說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書·大誥》
告而憂恤。--《詩·大雅·桑柔》
不恤國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其應陛應賞應恤之官兵相應敕部。--明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袁可立題敘毛文龍奇捷疏》
所圖者國恤家仇,所期望者豪傑事功。--明· 張煌言《復郎廷佐書》
3、 又如:恤功(擔憂民眾的事務);恤恤(憂慮的樣子);恤民(憂慮人民的疾苦)
4、 體恤 [favor]
朝廷竟無恤贈之典。--《隋唐演義》
恤病討貳。--《左傳》
不知存恤。--《三國志·諸葛亮傳》
5、 又如:恤近忽遠(體恤親近的人而忽略疏遠的人);恤金
6、 憐憫 [pity;sympathize]
司寇宜哀獄,台庭幸恤辜。--唐· 沈佺期《移禁司刑》
7、 又如:恤矜(憐憫)
8、 周濟 [help out]
以恤禮哀寇亂。--《周書·大宗伯》
胡以相恤。--漢· 賈誼《論積貯疏》
存恤貧無告者。--《明史》
隋主聞知大怒,厚恤 麥鐵杖等,殺監軍 劉士龍,囚 于仲文。--《隋唐演義》
9、 又如:恤鄰(救濟近鄰);恤貧(救濟貧民);恤嫠(救濟);恤病(救援有危難的人);恤患(濟人於患難)
10、 安置 [install]
不遂我遣,恤我九列。--《漢書》
11、 顧及;顧念 [take into account]
戰勝宜陽,不恤 楚交,忿也。--《戰國策》
12、 又如:恤刑(慎用刑法)
13、 撫養 [nurse]
恤孤寡。--《禮記·月令》
恭老恤幼,不忘賓旅。--《孔子家語·弟子行》
14、 又如:恤孤(撫養孤兒)
〈名〉
1、 葬儀 [obsequies]
俗諺雲:"會稽打鼓送恤, 吳興步擔令史。"--《南史》
2、 又如:恤典(喪葬禮儀)
(袁可立)馳驛還,文蟒賜。清尚褒,恤典至。--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詞性變化
恤
xù
[名]
(1) 葬儀 【obsequies】
俗諺雲:"會稽打鼓送恤,吳興步擔令史。"--《南史》
(2) 又如:恤典(喪葬禮儀)
字源演變
xù 心紐、質部;心紐、術韻、辛聿切。
會意字。從卩,從血。像人鞠躬俯視盆血,以表現祭祀或盟誓時謹慎莊重之意。"恤"字右旁本從"卩",秦簡訛作"邑",漢隸承之而變作"阝"形,因此後世楷書中有"䘏"字與繼承初文結構的"恤"字並行。在1955年《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 "恤"和"䘏"都被當作"恤"的異體字淘汰了。本義是謹慎。西周鍾:"今(人名)夙夕虔苟(敬),恤厥死(屍,主)事。" (現今朝夕恭敬嚴肅,謹慎地對待所主掌的那些事務)引申為憂慮、顧念(《說文》訓恤為憂),進而引申為救濟、撫恤、憐憫,這些引申義常寫作從"心"的"恤"字(參見"恤"字條)。
形聲字。從心,血聲。早期字形為上下結構,或上"血"、下"心",或上"心"、下"皿" (可認為是"血"的省聲);小篆變成左右結構,為左"心"、右"血";隸楷文字由小篆演變而來,寫作"恤"。本義為憂慮、擔憂。《說文》:"恤,憂也。" 《易·晉》:"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不要為了得失而憂慮,往前走就會吉祥,無不利之處)孔穎達疏:"失之與得,不須憂恤。"由憂慮引申為憐憫、可憐、體惜、愛惜等義,又引申為救濟、接濟、援助,再引申為安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