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懷澠池寄子瞻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懷澠池寄子瞻兄

作者蘇轍

年代北宋

出 處

體 裁七言律詩

《懷澠池寄子瞻兄》是北宋蘇轍所作,描述了詩人路過河南澠池回想起當初與兄長蘇軾訪僧留題之事,抒發了對兄長的思念之情。而他的哥哥蘇軾回復弟弟也作了一首的題為《和子由澠池懷舊》。

提要

嘉祐六年(1061),蘇軾由汴京赴鳳翔任簽判。弟弟蘇轍(字子由)將他送到鄭州後返回汴京,寫了一首《懷澠池寄子瞻兄》贈給蘇軾。從蘇轍的詩題看,先是「懷澠池」,然後才是「寄子瞻」。懷念澠池(今屬河南),是因為嘉祐元年(1056),軾、轍兄弟赴京應試,經過澠池僧舍,曾題詩於老僧奉賢之壁,那是兄弟聚首的一段佳話。蘇軾接到弟弟的贈詩後,便依照蘇轍的原韻寫了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

原文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游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1]

譯文

同行兄弟在鄭地原野上話別,共同擔心前路艱難。

騎馬回頭還在大梁田間巡行,想來遠行家兄已經翻過崤西古道。

曾經做過澠池主簿百姓知否?還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題壁詩。

遙想兄台獨行一定旅途寂寞,前路迷茫只能聽到騅馬嘶鳴。[2]

作品鑑賞

蘇轍在該詩自注中寫道「昔與子瞻應舉,過宿縣中寺舍題其老僧奉閒之壁」。因為他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為澠池縣的主簿(由於考中進士,未到任),又經過這裡,有訪僧留題之事。所以在詩里寫道:「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這些經歷是偶然還是必然?他充滿了疑惑,也是表達心中的感慨。同時在首聯中抒發了他與兄長依依惜別的難捨之情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這個「怕」字含有雙關涵義,一是人生道路艱難,二是一種無可奈何。蘇轍的這首詩的主題是懷舊,又是回憶,又是惜別。回憶當年「曾為縣吏」,回憶「共題僧房」,數年光景晃如昨日,不免令人感嘆,又惜別哥哥「獨游」,想必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不過有什麼辦法呢?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盤上的棋子,只能任人擺往各個位置,實在身不由己,騅馬走累了可以「鳴嘶」,但人因屬人管,不能擺脫命運的安排。所以這首詩真正的體現還是人生感嘆!

視頻

《和子由澠池懷舊》及其賞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