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鎖(楊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鎖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心鎖》中國當代作家楊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心鎖

一把心鎖,於某一天鎖上,再難打開。

這源自一把舊式銅鎖,童年的「發財夢」深鎖其間。 我家老屋是個四合院,住過四代人。兒時,在舊式抽屜里,常能淘出一二古玩。一把銅鎖,是我最大的驚喜。發現它的時候,鎖和鑰匙都齊全,還可以開啟和鎖閉,堪稱完美,我把它寶貝得上了天。加上之前翻到的幾枚銀幣、銅板、浮雕銀煙嘴,把它們湊一起,就擁有了一個「富可敵國」的世界。

家裡歷來沒有上鎖的習慣,亦沒安妥的儲物方式。我找來一個母親手縫的小布袋,它應該是家裡最配得上這些珍寶的物件了。撫弄着,摩挲着,輕捻輕放,將寶貝們裝進了布袋,心藏的美夢與布袋上的小花一起開放。

藏哪兒好呢?目光鎖定在頭頂的書架上。一家大小擠一間房實在仄逼,父親在堂屋一角搭了間串夾壁小屋。所謂「串夾壁」,就是在竹條交叉編織的「牆體」上糊一層泥。小屋小得只能容一張小床、一張書桌,上床還須踩着踏板凳側身行。沒有放書的地方,父親就在靠牆的樑上吊下兩根麻繩,中間擱一塊木板,做了一個「書架」。這個「書架」很不安分,一旦碰到就左搖右晃。原來幾姊妹擠一張床,好不容易爭取到這片獨立的小天地,我喜歡泡在這裡啃書、做作業。想着抬眼可見,連做夢也不離開,便踮起腳尖,把布袋塞進書縫,掩藏。任誰也不知我的秘密,任誰也不知我家的秘密。

想那些寶貝的時候,我就摸出來,一遍遍溫習。銅鎖泛着金光,鑰匙上漂着綠銹,我把鑰匙對準鎖芯,開鎖,嘿嘿,依然能夠打開。然後鎖上,再打開。一次次把玩,銅鎖愈加滑順。那些錢幣,在我的手裡捂熱了,愈發有了光澤。痴痴看着它們,那凸起頭像是孫中山還是袁世凱?他們面無表情瞥向一邊,我卻並不在意,想起電影裡的人把銀幣放嘴邊「呼」地一吹,再放到耳邊辨是真是假,一副「財迷」的奸佞樣。討厭那模樣!不用吹,我想我的銀元應該不會假,就那隱約閃爍的銀光都假不了。無論如何,它們都是我的囊中物了,確定是我們家的財寶了,美美想着,握着實沉的布袋,心就安了。

有了它們,應該可以換白網鞋吧,要知道我的白網鞋從未真正白過。都是姐姐傳下來的,鞋幫已虛邊,每逢節日,儘管撿了白粉筆抹了又抹,還是難看得要命,短了一截的藍褲子也藏不住它的醜態,害得我總難為情地低着頭,甚至忘了合唱的歌詞。

有了它們,應該可以換一堆麵包吧。「刁鍋魁」的麵包一直是遙不可及的夢,每天放學都要經過,遠遠的,香味就勾出一串口水。鼓囊囊的麵包透過櫥窗透出誘人的金黃,它們一定比黑黝黝的麥粑香糯百倍,比硌喉的包穀坨細嫩千倍吧。每次,只能強咽口水,逃也似地繞行。

不,不行!那是全家的財富,我怎麼能只想自己呢。看看家裡的瓦房,一旦風大雨狂,稀疏的瓦片就悽厲慘叫,雨從瓦間汩汩而下,家成了一片汪洋。父親披着蓑衣,架着木梯,捅捅這,刨刨那。雷電炸響的一瞬,閃過父親蒼白淌水的臉,父親本能地一個顫慄,全家的心隨之抽搐,拚命地抵住了木梯,似乎一鬆手父親就會掉下來。哎!何時才能擺脫這噩夢般的日子啊。等等,再等等,有我的寶貝呢,說不定哪一天它們就價值連城,說不定到那一天就可以換一套新房子哦。想着,想着,我把它們拽得緊緊的,緊緊地,生怕它們像白骨精一般冒煙溜走了。

可有一天,我所有的財寶消失了,消失了。無影無蹤。

原來,表弟來過。表弟曾因偷電纜被帶進派出所,差點被學校開除。他一直是醉心古玩的四表哥的跟屁蟲,定是這個「二貨」將黑手伸向了我的珍藏、我家的珍寶……

痛失摯愛,心如刀剜。下意識伸進書架摩挲,想着透過布袋捏到它們的輪廓,聽它們歡悅地脆響,然後實實在在躺於我的手心,可……書被我翻了無數遍,翻了個底朝天,一地凌亂。一次,一次,空空的手懸在空中,奇蹟永不出現。

心痛得不能呼吸,小屋空了,連呼吸也空了。

沒有問的勇氣,更談不上對質爭吵,只是悄悄告訴了母親。母親忿忿罵道,「短命娃兒,肯定變錢花了!」母親也不忍心質問她的親侄子,從此再沒了下文。

一切似乎從未發生,我的心卻陡然撕開一道血口,猙獰而痛楚,久久不能結痂

這是我的全部啊,是我們家的全部啊!從此,恨由心生,不能釋懷。是他們,生生剝奪了我童年的夢想與希冀,生生給我上了一把永不開解的心鎖。

2019年大閱兵,自詡文盲的母親問我「看了沒?」興奮之情難以言表,她喃喃道,「現在的日子簡直想都不敢想,我們的國家越來越雄了!想不得你們小時候,那叫個造孽,你好不容易湊到的寶貝又被短命娃兒些偷了。現在,我們娘兒母子可以說是應有盡有了,好好保重身體,好好過日子……」她沉浸在美好生活的滿足里,一邊看了我一眼。

觸電般,有些懵。原來母親還記得,原來她一直都記得。我驚詫地看着母親,正好碰見她意味深長的眼神。那一刻,摺疊的時光瞬間拉開了。

自省,那把心鎖之所以鎖得那麼深,是因一同鎖住的是兒時對物質匱乏的恐慌、對貧苦生活的畏懼,但這一切已然改變,一切已物是人非,為何我還不能放下呢?

深深舒了口氣,是該打開心鎖的時候了。[1]

作者簡介

楊 梅,內江市作家協會會員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