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微大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微大陆是中国生态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1]”,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2]”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

名词解释

又称微型大隆。分布于海洋中的由大陆型地壳构成的孤立陆块。如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马达加斯加岛。微型大陆的地壳结构特征基本上与大陆相同,其地壳厚度达30多公里,具有花岗岩质地壳。微大陆的成因,有两种说法:一是大陆的碎块,是从原先的大陆分离开的;二是在海底扩张过程中,把原先的陆块带到海洋中去的结果。也有人认为微大陆即无震海岭。

塔里木古大陆东缘至少存在4个微大陆,自北而南分别是阿拉善、祁连、欧龙布鲁克和柴达木微大陆,它们有相近但又有一定差异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地层。每一个微大陆边缘均有复杂的生成历史,特别是新元古代早期的热-构造事件十分发育,并在柴达木微大陆北缘形成一条长700 km的花岗片麻岩带,而在多数微大陆边缘则叠加了寒武纪至奥陶纪火山弧或蛇绿混杂岩。在微大陆之间自北而南分别发育了北祁连蛇绿岩混杂岩带、南祁连蛇绿岩混杂岩带、沙柳河-鱼卡河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和昆仑中部清水泉蛇绿混杂岩,它们代表了微大陆之间的结合带,其形成时代集中在寒武纪至奥陶纪。这几个微大陆总体表现出亲塔里木古大陆的特征,特别是自新元古代以来具有相似的地质演化特征。

科学家宣称,在印度洋深海区域发现恐龙时代沉没的远古大型陆地。这两个大陆分段,叫做微大陆块,是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澳洲板块从冈瓦那古陆分离时形成的残留部分。最新发现的沉没微大陆块面积相当于美国西佛吉尼亚州,之前曾被测绘师认为是巴达维亚海峰,但当时除了获悉所在位置之外,并未掌握其他任何特征,所在区域位于澳大利亚佩斯市以西1600公里海域。令人吃惊的深海岛屿发现为了填补这一理解空缺,一支国际科学家小组最新绘制了该海床结构,并从2500米深海底捕捞岩石样本。科学家吃惊地发现多数海床不仅有正常的玄武岩,他们还打捞上来大块的花岗岩、片麻岩和砂岩,这些岩石都通常发现于大陆地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家希伯来-魏塔克说:“一些样本甚至包含着化石,很明显这两个微大陆块是冈瓦那古陆从澳洲板块移动至印度洋板块时的残留部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