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得乐天书 元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得乐天书
圖片來自红动中国网

得乐天书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即景即情,意到笔随,首句起得突兀:刚见到江州来的信使,就立刻高兴得流下眼泪,未得信的思念之切与得信的欣慰可以想见;次句写诗人异乎寻常的表现使妻子吃惊,女儿啼哭,这一场面很有戏剧性;三、四两句写妻子的忖度和揣想,点出主题。

原文

元稹〔唐代〕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是江州司马书。

译文

远来的信使刚进门,我就流下眼泪。妻子吃惊地问,你哭什么呢?

她猜想:“平常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了书信。”

赏析

  这是一首构思奇特的小诗。题目是《得乐天书》,按说,内容当然离不开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但诗里所描绘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诗的第一句“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第二句笔锋一转,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惊女哭问何如。”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伤心?这封信究竟带来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究竟。因为,诗人这时已经伤心得不能说话了。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测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动,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伤心。够得上他如此关心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小诗向来以直接抒情见长,几句话很难写出什么情节、场面。元稹这首小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写出了场面、情节,却不直接抒情。他在四行诗里,画出了“妻惊女哭”的场景,描绘了“问何如”的人物对话,刻画出了“寻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动,而诗人万端感慨,却只凝铸在“先有泪”三字中,此外再不多说。全诗以素描塑造形象,从形象中见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语。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其实,用常得奇者,岂止白香山为然,香山的好友元微之,早就越过这道“重关”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其时元稹与白居易分别在通州与江州任所。通州与江州之间,常有书信来往,赠送衣物,互相关切。这首《得乐天书》就是其中一次收到白居易的信函时有感而作的一首诗。

简析

  《得乐天书》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即景即情,意到笔随,首句起得突兀:刚见到江州来的信使,就立刻高兴得流下眼泪,未得信的思念之切与得信的欣慰可以想见;次句写诗人异乎寻常的表现使妻子吃惊,女儿啼哭,这一场面很有戏剧性;三、四两句写妻子的忖度和揣想,点出主题。全诗语言自然朴素,因平见奇,不直接抒情,而从形象中见深情。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