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璪 (唐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張璪(唐朝)(又名張藻)字文通,唐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是一個著名的畫家,張璪的畫主要是山水樹石,頗有聲譽,人稱他的畫作為「神品」。[1]

簡介

曾任檢校祠部員外郎、鹽鐵判官。建中三年(西元七八二年)​曾在長安作畫。擅畫山水樹石,長於破墨,尤工畫松。也參與名門世族的文學活動,是當時的名流人物。他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論點,對中國畫發展,深具影響。

對於松樹的畫法更是特別,可說是冠絕古今。最不可思議的,人稱「雙管齊下」。是他可以兩手各握一支筆,同時作畫,其中一枝筆畫的是蒼翠的樹枝,另一枝筆畫的是乾枯的樹枝。完全不同的形象,一次完成,同樣地生動逼真。他作畫以墨為主,不貴五彩,開後世水墨山水的先河,所以有人把他和王維同稱為“南宗”山水之祖,評價甚至在王維之上。

張璪的另一貢獻是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繪畫理論,辯證地說明了繪畫中主客觀的關係,至今仍是畫家奉行的金科玉律。[2]

代表作品

唐朝著名畫家
[3] 原圖連接

《松石图》,《寒林图》,《松竹高僧图》,《繪境》,但已亡佚。

視頻

江南山水画的前世前生

軼事

因為張璪的畫實在太逼真了,所以大家都把他的畫譽為「神品」。據傳有一次,一位名叫畢宏的畫松高手想一睹張璪的畫作,於是大老遠的前來欣賞這位畫家的作畫景況。當他看到張璪畫松石的時後,不但把禿筆運用的活靈活現,甚至還將指頭沾上顏料,在畫紙上作畫,真是讓這位遠道而來的畫松同好欽佩不已。事後畢宏問他繪畫的技巧是向何方神聖學來的,張璪回答他說:「我學畫的老師兩個,一個是外在,另一個是內在。所謂的外在,就是身體外部接觸到的,也就是大自然;而內在則是指心靈,也就是思考」。 看了張璪的畫作,又聽到他學畫的方法後,畢宏知道自己的實力真是差他太多了,於是畢宏收起繪畫用具,再也不畫了。 [3]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