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鈸
出生 (1935-03-26)1935年3月26日
福建福州市福清縣
教育程度 清華大學
職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知名於 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鈸計算機應用專家。1935年3月26日生於福建福清。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清華大學教授。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早期從事自動控制理論與系統研究,1979年開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提出人工智能問題求解的商空間理論,解決不同粒度空間的問題描述、它們之間的相互轉換以及複雜性分析等理論問題。以該理論為指導,提出多層信息綜合、多層規劃與搜索等新的研究方法,形成新的算法,如基於拓撲的規划算法、基於關係矩陣的時間規劃方法和統計啟發搜索算法等,對降低計算複雜性很有成效。從多粒度的商空間理論出發,還提出了研究不確定性處理、定性推理、模糊分析的信息融合的新原理。此外,還指導和參加了人工神經網絡理論及應用、知識工程、智能機器人、智能控制以及人機交互技術等應用技術研究,完成多項高技術研究任務。 [1]

人物經歷

張鈸的祖父乃清朝秀才,為發展家鄉的教育事業曾創辦敦睦小學於清河書院。張鈸從小在濃厚的家學氛圍中耳濡目染,學習成績門門突出。 1950年7月,畢業於福清融美中學(現福清三中),後就讀福州英華中學。

1953年,張鈸報考清華大學,以數理化三門都滿分的優異成績被錄取,入校時張鈸就讀於電機系電機電器專業,

1956年因建設新專業需要,轉讀自動控制。

1958年,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畢業,是國家第一批自動控制專業的畢業生,之後留校任教,

196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自動控制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任教, 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1980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進行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的研究工作(至1982年)。

2018年6月,任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 [2]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張鈸長期從事自動控制理論及技術的教學和研究。當時國際上剛剛興起的機器人是自動化領域中的新事物,也是人工智能從最初的理論研究走向實際應用的產物。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率先開發了專家系統,計算機可以代替專家進行統計分析及醫療診斷等活動,風行一時。隨後,日本和俄羅斯等國也相繼躋身先進的行列,研製出各種工業機器人,甚至製造出具有傳感和發聲系統的人形機器人。

80年代以後,主要從事人工智能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研究。他針對人工智能問題求解計算複雜性、指數爆炸的主要困難,提出了問題分層求解的商空間理論,解決了不同粒度空間的描述、它們之間相互轉換、複雜性分析等理論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統計啟發式搜索算法,基於拓撲的空間規劃方法和關係矩陣的規划算法,對克服計算量的指數爆炸很有成效。還提出了研究不確定性處理、定性推理、模糊分析、證據合成等新原理。指導並參加建成了陸地自主車、圖像與視頻檢索等實驗平台。

張鈸和同事們成了國內最早接觸到人工智能的研究者,成為我國在這方面的首批專家。從零起步的階段是艱難的,5年後,他們幾經周折才從國外買到一部機械手用來做研究的基礎設備。誰能想到,今天的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從這樣一部貌不驚人的機械手起家的。實驗室是張鈸的驕傲,作為國家的重要科研基地,這個優秀的團體連續三次在專家評審中都獲得了「優」的評價,是全國近150個實驗室中成績最好的,張鈸作為該實驗室主任也因貢獻突出獲得了國家科委和計委頒發的個人金牛獎。


張鈸在學術研究上的主要貢獻是提出問題分層求解的商空間理論,通過代數的方法,系統地解決了不同層次求解空間的問題表達、複雜性分析、不同層次空間之間信息、算子及推理機制等的相互轉換關係。在上述理論基礎上,他進一步提出了統計啟發式搜索算法,基於拓撲的空間規劃方法以及基於關係矩陣的時間規划算法等,極大降低了計算複雜性,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其專著《問題求解理論及應用》全面總結了他在人工智能理論研究中的成果,其英文版於1992年由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Nortn-Holland)出版,中文版獲國家教委頒發的高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特等獎。澳大利亞專家Ronald Walts在計算機雜誌《The Australian Computer Journal(1995)》對《問題求解理論及應用》(英文版)的評論為「這是一部在重要研究領域的優秀著作」。美國學者Harold S.Stone認為,張鈸等在統計啟發式搜索等方面的工作,是「最近幾年中國學者作出的很有意義的貢獻」,「將新一代計算技術的前沿向前推進了」。

基礎理論紮實是張鈸的學術研究特色,在紮實的理論基礎上,他積極推進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研究。由於我國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步比國外晚了20多年,張鈸和同事們努力地追趕着國際人工智能發展的腳步。

1987年至1994年,他擔任國家「863」高技術計劃智能機器人主題專家組織成員,在智能行為的微觀建模、知識工程、神經網絡、智能機器人以及人機交互等應用技術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其中,根據商空間理論建立的導航路徑規劃的商空間方法,在國防科工委等支持下正進一步開發成實用技術。在他主持下研製的清華智能車是我國「863」計劃的一項重要成果,這種新一代智能移動機器人,能夠進行道路跟蹤和躲避障礙的自主駕駛。2003年6月,經教育部組織的專家鑑定,智能車的車道線自動跟蹤技術居國內領先,並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鑑於張鈸卓越的科研成果,這些年來他先後被授予ICL歐洲人工智能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福建省王丹萍科技獎等榮譽。

著有《問題求解理論及應用》(中、英文各一部),合著《Research on Frontiers in Computing》,均獲得國家教委頒發的高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特等獎(1992),後者還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992年, 第二作者)。研究成果,還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教委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各一項,電子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發表論文一百餘篇,其中一篇獲ICL歐洲人工智能獎。

共發表論文60餘篇,中文專著一部,英文兩部,被國內外引用達83次。先後獲ICL歐洲人工智能獎,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高校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特等獎,獲ICL歐洲人工智能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兩次獲教委高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特等獎,一次中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獲計委、科委頒發的個人'金牛'獎,"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進工作者"等獎勵。 [3]

發表專著

出版英文專著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Problem solving,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North-Holland,1992. 中文專著:《人工神經網絡理論及應用》,浙江科技出版社,1997.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約100篇。"ResearchonFrontiersinComputing",以及《人工神經網絡理論及應用》等。 [4]

榮譽表彰

  • 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11年德國漢堡大學授予自然科學名譽博士。
  • 2015年1月31日,張鈸獲得2014 CCF終身成就獎。 [5]

[6]

社會任職

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校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及智能控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計算機學報》副主編

國家高技術「863」計劃智能機器人主題專家組成員

河南科技大學兼職院士

計算機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7]

文獻來源

  1. 張鈸院士新浪科技
  2. 泰斗張鈸億歐網
  3. 清華大學_張鈸導師跨考教育
  4. 張鈸央視網
  5. 陸汝鈐、張鈸獲2014 CCF終身成就獎 .中國科學報2015-02-02
  6. 清華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張鈸姚期智分別任院長和主任CSDN
  7. 泰斗張鈸億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