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开宝藏
|
|
|
《开宝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是中国第一部木刻汉文大藏经。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朝命张从信往益州(今四川成都)雕造佛经全藏,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告成。 因始刻于开宝时,后世遂称《开宝藏》。
藏经历史
《开宝藏》完成雕版13万块,以《开元释教录》入藏经目为底本,共480帙,5048卷; 卷轴式,每版23行,每行14字,版首刻经题、版数、帙号等; 卷末有雕造年月干支题记。 首刻全藏印本曾于北宋雍熙元年(984)由日本沙门奝然传入日本。 此后,还经过三次比较重要的校勘修订和不断增入宋代新译及《贞元释教录》入藏的典籍,形成三个不同的版本: ①咸平修订本。 北宋端拱二年(989)到咸平(998~1003)年间的校订本; ②天禧修订本。 北宋天禧(1017~1021)初年校订本,曾于乾兴元年(1022)传入契丹和高丽; ③熙宁修订本。 北宋熙宁四年(1071)的校订本,于元丰六年(1083)传入高丽。 熙宁以后,陆续有新译本增入,到北宋末年,已积累到653帙,6628余卷,增入173帙,1580余卷。 其后版送汴京存储,今所见大藏残卷,多印于崇宁、大观(1102~1110)时。卷后或有由中书印木记,可证版在汴京。 靖康之变(1127)时,尽为金人掠去。 《开宝藏》以书法端丽严谨,雕刻精良著称。 现存的数卷为开宝年间雕造,并用宋代官用文书的黄麻纸精工刷印,是宋版精品之一。
藏经流传
北宋刊藏始于开宝,亦中国刻印佛教经典全藏之始。 《开宝藏》全藏久已无传,现存残卷皆硬黄纸印,卷轴装,每卷中行字不一。 残卷存世亦寥寥无几,至足珍贵。 据传陕西青莲寺、太原崇善寺等处曾有《开宝藏》零帙,尚待访求。 今将所见零卷,列述如下: ①《杂阿含经》,存卷三、三十九两卷,开宝七年刻本,每版22行,行17字,卷三十后有“大宋开宝七年甲戌岁奉雕造,内侍省内侍黄门勾当印经院刘惟德”题记3行; ②《佛说阿惟越致遮经》,存卷上一卷,开宝六年刻大观二年印本,每版 22行,行 17字,卷后有“大宋开宝六年癸酉岁奉雕造陆永”2行,又木记、 文字3行“熙宁辛亥岁仲秋初十月中书子奉圣旨赐大藏经板于显圣寺圣寿禅院印造提辖等勾印经院事演梵大师慧敏等”。 ③ 《大宝积经》,存一卷,卷第一百一十一。 国家图书馆自2007年10月从民间所收。 这是近年入藏国家图书馆最重要的一件古籍善本。 其与通行本《大宝积经》的经文差异,为研究我国第一部雕版佛教大藏经又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证据。 以上4卷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④《大方等大集经》,存卷四十三,开宝六年刻本,每版23行,行14字。此卷叶恭绰旧藏,今归上海图书馆。 ⑤《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存卷二百六,开宝五年刻元符三年(1100)印本,每版23行,行14字,首残,卷后有“大宋开宝五年壬申岁奉雕造陆永印”一行,又木记“同登觉岸时皇宋元符三年岁次庚辰八月四日庆记”一行。今藏山西博物院。 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存卷五百八十一,今藏中国佛教协会; ⑦《妙法莲华经》存卷七,《大云经》存请雨品第六十四,以上2卷今藏山西省高平县文博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