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庙台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庙台槭(学名:Acer miaotaiense P. C. Tsoong)是槭树科、槭属高大的落叶乔木,高20-25米。树皮深灰色、稍粗糙。小枝近于圆柱形,当年生枝紫褐色、无毛。叶纸质,外貌近于阔卵形,长7-9厘米,宽6-8厘米。果序伞房状,连同长8-10毫米的总果梗在内约长5厘米, 无毛;果梗细瘦,约长3厘米。小坚果扁平,长与宽均约8毫米。花期不明,果期9月。

分布于中国陕西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和河南。生长于海拔1300-1600米的阔叶林中。

庙台枫为中国特有种,果实亦较奇特,对保存种质和研究槭属的演化有科学价值。 庙台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树皮、叶子和果实均可作为栲胶的原料。不仅可以作为化工原料,而且是重要的现代园林绿化树种,具有树形大、叶形优美、果形奇特的特点。 (概述图参考来源: )

[1]

庙台槭

中文名:庙台槭

学 名:Acer miaotaiense P. C. Tsoong

别 称:留坝槭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无患子目

科:槭树科

属:槭属

亚 属:槭亚属

组:桐状槭组

种:庙台槭

命名者及年代:P. C. Tsoong,1954

系:篱笆槭系 Ser. Campestria

庙台槭植物学史

庙台槭是1954年由中国老一辈植物学家钟补求先生发现并命名的。因模式标本采自于陕西省留坝县庙台子,故命名为庙台槭,又名留坝槭。

庙台槭形态特征

高大的落叶乔木,高20-25米。树皮深灰色、稍粗糙。小枝近于圆柱形,当年生枝紫褐色、无毛,多年生枝灰色,皮孔淡黄 色、近于椭圆形。

叶纸质,外貌近于阔卵形,长7-9厘米,宽6-8厘米,基部心脏形或近于心脏形、稀截形,常3-5裂,裂片卵形、先端短急锐尖,边缘微呈 浅波状,裂片间的凹块钝形,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有短柔毛,沿叶脉较密;初生脉3-5条和次生脉5-7对均在下面较在上面为显著;叶柄比较细瘦,长6-7厘米,基部膨大,无毛。花的特性未详。

果序伞房状,连同长8-10毫米的总果梗在内约长5厘米,无毛;果梗细瘦,约长3厘米。小坚果扁平,长与宽均约8毫米,被很密的黄色绒 毛;翅长圆形,宽8-9毫米,连同小坚果长2.5厘米,张开几成水平。花期不明,果期9月。

庙台槭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300-1600米的阔叶林中。 分布区夏季气温稍低,冬春干冷,秋季多雨,年平均温13℃,最低气温在0℃以下,最高气温约27℃左右,年降水量690-1200毫米,多集中于7-9月。土壤为黄土、黄泥巴土和山地棕壤.庙台槭喜生于阳坡夏绿阔叶林或灌丛中主要伴 生 植物有粉背黄栌、圆叶鼠李、葱皮忍冬、辽东栎、线苞米面翁、大叶华北绣线菊等。

庙台槭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陕西西南部(宁陕、留坝、风县、佛坪、眉县和太白等)、甘肃东南部(天水、徽县和成县)和河南(伏牛山区栾川县)。

庙台槭繁殖方法

10月采收翅果,曝晒去翅,去杂。以秋播为宜,可直播和育苗移栽。贮存时种子的水分含量要求在10%左右。

庙台槭主要价值

研究:庙台枫为中国特有种,果实亦较奇特,对保存种质和研究槭属的演化有科学价值。

经济:庙台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树皮、叶子和果实均可作为栲胶的原料。

观赏:庙台槭不仅可以作为化工原料,而且是重要的现代园林绿化树种,具有树形大、叶形优美、果形奇特的特点。

庙台槭保护措施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

庙台枫是中国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中国国家林业局列为重点关注的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

庙台槭是中国陕西秦巴山地特有种,呈星散分布。由于任意砍伐林木,植株稀少,天然更新困难,林下幼苗、幼树很少,若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将陷入绝灭的险境。

自身系统发育原因

在庙台槭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树种本身遗传特性及其与生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形成了生态适应性较差、适生生境狭窄、自然繁殖能力下降等特性,成为其濒危的主要内因。庙台槭对环境的要求较严格,限制了其种群扩张能力,导致其种群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 从在河南伏牛山区发现的13个分布点的共性来看,所有分布点的海拔高度均在1300-1600米,所有分布点均位于阴坡或半阳坡的谷底或山坡 的下部,林下土层较厚,枯枝落叶层及腐殖质层丰富,水肥条件较好。这足以说明庙台槭对生境要求的严苛。在庙台槭有性生殖过程 中,形成败育花粉和胚珠,进而产生大量空粒和秕粒种子,再加上种子休眠期长,发芽条件要求苛刻,以致很难通过种子自然繁殖来扩大种群数量。

人为因素影响

人类各项经济活动是庙台槭致濒的重要外因。首先表现在各项经济开发活动干扰带来的或即将带来的天然植被的破坏及植物生境的改变,如道路修建、旅游开发、矿产开发等,都将直接或间接造成周围生境的改变。如在栾川老界岭庙台槭分布区,原有的G311国道在穿越伏 牛山主脊时是通过来回盘旋实现的,而多个庙台槭种群距离原公路边不超过30米远,最近的就在公路沿下。在公路正下方谷底残存的庙台槭大树周围多有巨大的岩石堆积,无疑是当时开山修路的副产物。同样,便利的交通条件使该区域内的森林树种在20世纪50-60年代遭 受的 砍伐也是可想而知的。另外,该区域南北坡正在建设旅游区,对未来庙台槭的生存也是一个考验。为了获取木材、采集种子或“大树进城”等行为,也会造成对庙台槭的砍伐、毁坏和盗挖。

中国陕西太白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将该种列入保护对象,其它地区均可由林场加以保护,并进行繁殖试验,扩大栽培。 加强庙台槭资源分布情况的调查,积极编制储备和上报保护繁育项目,组织开展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近地保护等手段扩 大庙台槭种群数量,适时组织野外栽培试验和定植,全面恢复和扩大庙台槭野生种群。

就地保护:在中国河南伏牛山区各庙台槭分布点,不是自然保护区的要争取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是自然保护区的要对相关群落进行定向抚育。不仅要保护庙台槭个体的正常生长,而且要维持在同一生境下其他物种的正常生长,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其生存环境,并使环境逐步 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状态。

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植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辅助措施。在很多分布点庙台槭的个体数量已十分稀少,有些仅有1株大树,而且在许 多群落中未见结果母树,说明在此生境下已不再可能实现其自然更新,很有必要进行迁地保护。

加强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首先,采用种子繁殖、无性繁殖等方法探讨庙台槭苗木的繁育技术,逐步实现其规模化繁育;其次,在原产地进行回归引种或在伏牛山区各县具有相似生态类型区的林场或保护区进行引种和栽培,然后逐步在全省范围内示范推广,迅速扩大种群数量,尽快解除濒危状态。

参考来源

  1. [1], ,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