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过路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广西过路黄 |
中文学名:广西过路黄 拉丁学名:Lysimachia alfredii Hanc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报春花目 科:报春花科 族:珍珠菜族 属:珍珠菜属 亚 属:黄连花亚属 组:过路黄组 系:过路黄系 |
广西过路黄(学名:Lysimachia alfredii)是报春花科珍珠菜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广东、贵州、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地,生长于海拔220米至900米的地区,见于林下、山谷溪边、沟旁湿地以及灌丛中,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1]
广西过路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茎簇生,直立或有时基部倾卧生根,高10-30 (45) 厘米,单一或近基部有分枝,被褐色多细胞柔毛。
叶对生,茎下部的较小,常成圆形,上部茎叶较大,茎端的2对间距很短,密聚成轮生状,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11厘米,宽1-5.5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缘毛,两面均被糙伏毛,极密或有时稀疏,密布黑色腺条和腺点,侧脉纤细,不明显;叶柄长1-2.5厘米,密被柔毛。
广西过路黄 总状花序顶生,缩短成近头状;花序轴极短或长达1厘米;苞片阔椭圆形或阔倒卵形,长6-25毫米,宽5-14毫米,先端圆钝,基部渐狭,密被糙伏毛;花梗长2-3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长6-8毫米,分裂近达基部,裂片狭披针形,边缘膜质,背面被毛,有黑色腺条;花冠黄色,长10-15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长3-5毫米,裂片披针形,先端钝或锐尖,密布黑色腺条;花丝下部合生成高2.5-3.5毫米的筒,分离部分长3-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5毫米;花粉粒具3孔沟,近球形[(27-32) × (26-29.5微米],表面具网状纹饰。蒴果近球形,褐色,直径4-5毫米。
花期4-5月;果期6-8月。
性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主黄疸型肝炎;痢疾;热淋;石淋;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摘录《中华本草》
广西过路黄分布范围
产于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和江西南部、福建西南部。模式标本采自福建。
广西过路黄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溪边、沟旁湿地、林下和灌丛中,海拔220-900米。
广西过路黄性状鉴别
茎长15-45cm,密被褐色柔毛。
叶对生,顶端的2对密聚成轮生状,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11cm,宽1.5-5.5cm,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渐狭,两面被柔毛及密布黑色腺条和腺点。花多数,集中于茎顶端,密聚成头状。
花冠黄色,裂片卵状披针形。
蒴果近球形,褐色,直径约5mm。
广西过路黄变种
小广西过路黄(变种)
植株较矮小,高6-12厘米。茎基部倾卧,节上生根,自基部分枝。叶卵圆形,有时近圆形,长2-5厘米,宽1.3-3.5厘米,幼时带红色。花期5月。
产于贵州、广西。生于山谷疏林下。模式标本采自贵州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