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广宗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宗寺,俗称铜瓦殿,该寺背依灵鹫峰,面临台怀诸寺,规模虽小,但布局严谨,列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

中文名 广宗寺

位 置台怀镇营坊村山腰、菩萨顶的下边

始建时间 明正德二年

重修时间 清代

布局结构

该寺依山而建,规模虽小,但布局严谨,是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铜瓦殿是寺院的主殿,共有3间,殿顶覆以铜瓦,在五台山的寺院中别具一格。殿内供有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毗卢佛、普贤菩萨,两侧铸有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变化多端。该寺高大雄伟,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寺内东北角还建有一座墓塔,高6米,塔身洁白, 这是原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的灵骨塔。法尊法师精通藏文,他把长达二百卷的《大毗婆娑论》译成藏文,对佛教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广宗寺是他出家的地方,在他80岁圆寂后,就选择这里作为他安放灵骨的地方。

寺庙故谕

正德二年七月十五日,这件敕谕,今日还在,若去广宗寺,穿过铜瓦殿后,可看到两块并列的石碑,其中一块驮在一只石龟上,敕谕就一字不漏地刻在那上面。背面刻着同年十一月韦敏给皇上的一份上疏。

历史沿革

广宗寺,位于台怀镇营坊村山腰、菩萨顶的下边,始建于明正德二年,清代重修。广宗寺创建于明正德年间[1] 。《清凉山志》载:“正德初,上为生民祈福,遣中相韦敏建寺。铸铜为瓦,今称铜瓦殿,赐印,并护持;。命秋崖等十高僧住。”寺内正殿背后立有明正德三年石碑,对创建广宗寺的情况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原来,广宗寺的铜瓦殿,计划在东台顶建造,后因“峰顶极高,风势雄猛”,“无益于后”,才选址于此处。

规模之大

广宗寺占地面积为二千九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二十八间,布局小巧紧凑。紧挨道边的天王殿正中,供有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为铜质,造型很好,那盘腿打坐、大腹下附、满脸堆笑、乐观无忧的样子,使人观后受到感染,与大肚弥勒菩萨对笑不已。穿过天王殿,面迎铜瓦殿。大佛殿位居正中,因殿为铜瓦盖顶,以固千年,观之浮光耀金,引人注目,故称铜瓦殿。是该寺的主殿,殿建三间,重檐歇山顶,原顶部为铜瓦铜脊,现留铜脊和少部分铜瓦。木建大殿,上覆铜瓦,在五台山寺庙中仅此一处。但略令人遗憾的是,顶上的铜瓦已在“文革”中被当地农民造反派扒下来,称斤论两卖给了废品回收站。被称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法师(1543-1604),曾诗咏铜瓦殿:“鳞鳞万瓦五峰中,不用泥烧用铸铜。无奈朔方冰雪甚,住僧无力可支倾。”紫柏法师在万历三十一年因冤狱酷刑而死,恐怕他那时无论如何想不到,铜瓦再坚,冰雪再甚,酷刑再厉,跟几百年后的文革狂飙相比,也实在算不了什么了。所幸的是,当年大殿里的佛像,在文革的疯狂年代里,却奇迹般地逃过了当时大多数寺院佛像未能幸免的被砸毁的命运,完好无损地留存到今天。殿内佛坛上立木制方格,供有上下两层圣像。下层三尊是铜铸“两方三圣”,正中为阿弥陀佛,两侧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佛家称西方极乐世界有主佛阿弥陀,身旁有胁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人死后“往生净土”的地方。上层三尊圣像为泥塑,正中为释迦牟尼佛,两侧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据传,这三尊佛像皆来自释迦佛的故乡,是由印度高僧仔细装藏后,不远万里运来五台山的。大殿两壁供有铁铸十八罗汉。后壁两角分别供有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正殿内不太宽阔,供有如此多的圣像,使人感到“琳琅满目”。正殿前内额挂有康熙御匾,上师“云嵋”二金字。

视频

有这么一座山叫贺兰山,有这么一座庙叫广宗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