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常山虎耳草科植物常的根。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又名為鸡骨常山、黄常山、恒山、树盘根、互草、翻胃木、大金刀、摆子药。[1]
形態
灌木,高1-2m。小枝绿色,常带紫色,无毛,或稀被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5-2cm;叶形变化大,通常椭圆形、长圆形、倒卵状椭圆形,稀为披针形,长5-10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密的锯齿或细锯齿;中脉上面凹陷,侧脉弯拱向上。伞房花序圆锥形;顶生,有梗;花蓝色或青紫色;花萼倒圆锥状,萼齿4-7;花瓣4-7,近肉质,花时反卷;雄蕊10-20,半数与花瓣对生,花丝扁平;子房下位,花柱5(4-6),初时基部合生。浆果蓝色,有多数种子。花期6-7月,果期8-10月。[2]
產地
生于海拔500-1200m的林缘、沟边、湿润的山地。分布江西、湖北、湖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福建、广西、甘肃、西藏、台湾等地。
性味
苦、辛,寒;有毒。[3]
歸經
功效
臨床應用
常山能殺滅瘧原蟲,為中醫沿用已久的抗瘧專藥,可以控制瘧疾症狀 的發作,並有良好的退熱作用,常和知母、擯榔、草果同用。但本品 服後往往能引起惡心嘔吐,因此,過去也用作催吐藥,用以治療胸中 有痰飲積聚之症。然而吐法在目前臨床上己很少採用,而用治瘧疾則 又有一種不良副作用,故在臨床上往往配合半夏、陳皮同用,以防止 發生惡心嘔吐等症的反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