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常勖(?-280年),字脩業,蜀郡江原人。祖父常員(原),牂柯、永昌太守;父常高,廣令,早卒;從父常閎,漢中、廣漢太守,一門顯赫。[1]
人物資料
勖年少時與從父閎子常忌齊名,安貧樂道,立志研究古學典籍。研習《毛詩》、《尚書》涉獵各種典籍,大多都已精通瀏覽過。益州辟其為從事,後進入朝中擔任光祿郎中主事,又升為尚書左選郎。時蜀郡上書懇請恭迎他擔任功曹。當時蜀國都是由州將統領軍政,設置從事,管理刑獄;因為勖為官清廉亮節,又讓他擔任督軍從事,治理刑獄號為平當公允。還朝被舉薦為孝廉。下放為郫縣縣令,為政簡約不煩擾百姓。
常勖博覽群書,主要鑽研的是《毛詩》、《尚書》,後來常騫qiān、常寬同樣研讀《毛詩》,可見常氏在這方面頗有心得。常勖被州府徵辟為從事,又入朝擔任過光祿郎中、尚書左選郎,隨後由於蜀郡主動上書請求,他就回到家鄉擔任功曹了。
「州命辟從事,入為光祿郎中、主事,又為尚書左選郎,郡請迎為功曹」——《華陽國志》。
當州府新置從事主掌刑獄時,人們就想起了清正亮直的常勖,由他擔任督軍從事。常勖也不負眾望,處理訴訟事宜時都公平得當。憑藉着優異的表現,或許再加上較為出色的家世,常勖被郡里舉為孝廉,出任郫pí令,處理政務時簡明扼要,從不頒布繁瑣的政令。
景耀六年(263年)滅蜀一役,鄧艾在綿竹擊敗諸葛瞻對季漢陣營造成了極大影響,很多郡縣的官吏開始躁動不安,有的望風而降,有的棄官跑路,還有蔣舒這樣懷恨在心意圖報復的。而常勖選擇率領郫縣官吏、百姓堅守城池。
「諸縣長吏或望風降下,或委官奔走,勖獨率吏民固城拒守。後主檄令,乃詣艾,故郫谷帛全完。」——《華陽國志》。
直到劉禪下令,常勖才向鄧艾投降,他還是保全了郫縣的穀物、布帛。後來晉刺史袁邵很欣賞常勖的表現,就將徵辟他為主簿。常勖容貌出眾,行為舉止能起到表率作用,其言談又頗為剛直,所以益州人對他十分敬重。不過常勖交友只接觸賢才,不與比自己差的人來往,沒有那麼平易近人,後來他在歸鄉的路上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