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病生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帶病生存》,郇建立 著,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是直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1]學術出版機構。社科文獻秉持「創社科經典,出傳世文獻」的出版理念,立足於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界,是一家面向海外學者與高端學術研究機構,致力於全球學術資源整合、學術產品研發和學術成果傳播的出版社[2]。
內容簡介
慢性病社會學在國內是一個新興的領域。本書旨在從村莊層面考察心腦血管慢性病人的患病經歷,並致力於回答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一是社會結構如何影響了慢性病人的患病經歷,二是慢性病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帶病生存。作為一項探索性研究,本書運用患病經歷的理論視角,在描述村莊概況和疾病格局的基礎上,考察了沙村慢性病人的病因觀念、生活世界、家庭照料和生存策略,試圖把結構主義的視角和解釋社會學的思路結合起來。
作者介紹
郇建立,北京科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健康與老年研究所訪問教授(2012~2013)。兼任中國社會學會理事、北京市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類學民族研究會醫學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健康社會學和醫學人類學研究,並在《社會學研究》《社會科學》《社會》《思想戰線》《中國衛生政策研究》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
目錄
第一章緒論:理解帶病生存
一西方患病經歷研究的興起
二慢性病與人生進程的破壞
三從社會流行病學到慢性病社會學
四沙村的歷史與現狀
五沙村田野調查概況
六本書主旨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沙村的疾病格局
一沙村的衛生體系
二沙村的常見病
三沙村的死因譜
四從傳染病到慢性病
五「未富先老」與疾病格局的變遷
第三章沙村慢性病人的病因觀念
一突如其來:慢性病的發生
二積勞成疾:慢性病的起因
三社會轉型:慢性病的根源
四基於病因觀念的公共健康教育
第四章沙村慢性病人的生活世界
一慢性病人的身體狀況
二慢性病人的經濟負擔
三慢性病人的自我認同
四慢性病人的社會交往
五慢性病與生活世界的破壞
第五章沙村慢性病人的家庭照料
一疾病負擔概念的再考察
二慢性病人的照料主體
三成年子女的照料負擔
四家庭關係的多重變化
五病人照料與鄉村孝道
六中國農村的孝道踐行
第六章沙村慢性病人的生存策略
一雙管齊下:藥物治療與康復訓練
二多措並舉:慢性病的認識途徑
三正常化:慢性病的應對方式
四隨機應變:慢性病的策略管理
五未雨綢繆:慢性病人的後事安排
六農村慢性病人生存策略的社會基礎
第七章結論:回到起點
一患病經歷與社會結構
二社會政策與慢性病干預
參考文獻
附錄A主要個案素描
附錄B村民患病經曆紀實(兩則)
一高大爺:貧病交加的晚年生活
二銳歌:艱難的康復之路
附錄C北卡項目:慢病干預的國際經驗
一北卡項目概覽
二北卡項目的主要成就
三北卡項目的干預措施
四北卡項目的國際經驗
五北卡項目的重要啟示
後記
參考文獻
- ↑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
- ↑ 本社介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