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里狮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巴巴里狮子 |
中文学名: 巴巴里狮子 |
巴巴里狮子(学名:Panthera leo leo):也叫北非狮、阿特拉斯狮,是狮子的第二大亚种和也是狮子的指名亚种,雄性平均体重185千克,略小于孟加拉虎。曾分布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突尼斯、利比亚五国。巴巴里狮是狮子的知名亚种和最早被欧洲人所认知的狮子,也是北非食肉动物的三巨头之首;相对于其他非洲狮它们和亚洲狮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1]
在罗马帝国时代,它们被大量抓到古罗马斗兽场去当作斗兽,用来满足罗马人的杀戮和斗争欲望。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它们的数量大量地减少了。此后,随着人类对北非自然环境的破坏,它们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同时对人类构成“威胁”也越来越大,因而始终受到人类的打压和捕杀,生存的空间和领地在一天天地减少,随着1922年最后一只野生的巴巴里狮在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被射杀,在非洲北部生存了几千年的巴巴里狮终于在北非销声匿迹。1925年被认为是灭绝。但1965年以后人们陆续在不少马戏团或动物园发现了很多血统不纯的巴巴里狮。
物种学史
根据头颅骨的DNA测试,于中世纪饲养在伦敦塔内的是巴巴里狮。放射性碳定年法检测后发现,这些头颅骨属于1280-1385年及1420-1480年。在前2000年沿尼罗河及西奈半岛文明的增加,基因流动受到阻碍,令巴巴里狮被孤立出来。它们在约100年前仍然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及摩洛哥的野外。
于19世纪及20世纪初,酒店及马戏团内均会饲养巴巴里狮。在伦敦塔内的狮子于1835年因人道问题而迁往伦敦动物园。在一些巴巴里狮后裔中发现了一个独有的线粒体DNA单模标本,故其亚种地位得以确立。这个发现可以帮助在分子层面分辨巴巴里狮。五个样本发现摩洛哥苏丹所饲养的后裔并非源自巴巴里狮。另外一只在新维德县动物园的狮子,根据线粒体DNA的测试结果,发现并非源自撒哈拉以南非洲,故有可能是巴巴里狮的后裔。
很久以前,强大的罗马人征服了其它地方的种种文明,同时,他们也征服了巴巴里狮子。被罗马人征服的其它国家中的人民被迫成为罗马的奴隶。狮子也被运送到可容纳二十五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供人们娱乐。
有时,人们会安排狮子们与剑斗士进行格斗表演;有时,又会被基督教徒挑斗,还有的罗马皇帝为了举行一次盛大的战争胜利纪念游行,而捕获六百只狮子运到罗马。在罗马帝国灭亡之时,北非的大部分地域已经再也看不到巴巴里狮子的踪影了。控制了北非的并不是罗马人,更不是巴巴里狮,而是沙漠。家畜的过剩放牧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哪怕是有一点点绿色覆盖的地方,人们就会把大量的家畜赶到此地,就连狮子也被赶跑了,这种情况就一直这样恶性循环着,直到这里变成了一片广阔的沙漠。
到了20世纪,巴巴里狮已所剩不足600只,但人类仍然在无情地捕杀着它们。巴巴里狮的最后阵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到了1914年,巴巴里狮已经不到150只。1922年,最后一只巴巴里狮是被人类的猎枪击倒的。这是人类最后一次在野外见到巴巴里狮。1925年,巴巴里狮(纯种)被认为灭绝。不过在约70多年以后,专家们发现,在一些动物园或马戏团内仍有不少巴巴里狮血统的混血狮子存在,这些混血巴巴里狮子的共同特点是:鬓毛很黑且长,头颅和体型也大,四肢粗短。
形态特征
巴巴里狮子雄性体长2.35-2.8米,雌性体长2.35-2.5米,最大的达3.25米;尾长75厘米,体重270-300千克。是狮子中的第二大亚种。
它们从肩胛骨一直披到后背中部的华美鬣鬃闻名遐迩,肘部是丛生的鬃毛,浓密的鬃毛流苏般从腹部一直延伸到大腿内侧。它们比撒哈拉亚种的同宗狮子体形更健壮,宽阔的面庞上镶嵌着一双清澈的灰色眼睛, 那是晒白了的沙子的颜色,稍淡于南方狮子眼睛特有的琥珀色。眼珠是透明的,不像撒哈拉以南的狮子是棕黄色琥珀色。
它的毛色发灰,皮毛长而蓬乱。雄狮的鬃毛遍及头颈、蔓延到后背膀和腹部。鬃毛颜色随生长部位不同而变化,从头颈开始,越向后颜色越深。雌狮和幼狮的颈部、前腿后侧、腹部上也长有长毛。 它们是狮子的表率,拥有巨大的体形、浓密的鬃毛,完全符合人类的雄性审美。但是巴巴里狮比现存狮子个子更大。1758 年,林奈用双名法为狮子命名,用它们作为模式标本。
产地生境
巴巴里狮子居住的阿特拉斯山脉的周边的国家,包括巴巴里海岸、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马格里布。阿特拉斯山脉和非洲地区的其他地区相比温度寒冷,尤其是在冬天。巴巴里狮子骄傲的生活在这些区域,始终没有离开,特别是在格里布东部马。
巴巴里狮子曾经遍布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和突尼斯,人类是它们的唯一敌人。它们是罗马人的斗兽、牧民的敌人、苏丹的宠物、狩猎非洲的终极目标。这个亚种的狮子是指名亚种,也就是在西方世界最早被认识、最早被命名的亚种。也就是说形貌特征比其他亚种都更接近老虎。它的生活习性也同老虎类似倾向于独居,不如其他亚种的狮子那样喜欢结群活动,估计它也是唯一独居生活的狮子。
灭绝过程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纯血统的巴巴里狮灭绝了。这些悲剧的发生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古罗马时代。公元前46年,在尤利乌斯·恺撒统治的极盛时期,他个人出资兴建了一个体现罗马帝国威力的广场。竣工时举行了一场与之匹配的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由于当时罗马竞技场的嗜血传统,恺撒便命人将大量的野生雄狮赶进场内, 挑逗它们与训练有素的角斗士搏斗。被人从黑暗的地牢中赶到了刺眼的阳光下后,这些狮子开始疯狂地撕咬杀人。几百名手持长矛、利剑和兽网的角斗士奋力冲杀,观众席传来了此起彼伏的欢呼喝彩声。历史上没有当时角斗士伤亡人数的记录,而当表演结束时,400多头雄狮已倒地而亡。
那些死在恺撒及其前后的统治者手中的狮子几乎毫无例外是从它们在北非的家园,即当今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捕获的。这些被称为巴巴里雄狮(Barbary lions)或阿特拉斯雄狮(Atlas lions)的猛兽曾是古埃及人捕猎的对象,它们吞食过早期的基督徒,也曾在欧洲人设计徽章时激发起他们的灵感。它们不朽的雕像守护着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它们从肩胛骨一直披到后背中部的华美鬣鬃闻名遐迩,肘部是丛生的鬃毛,浓密的鬃毛流苏般从腹部一直延伸到大腿内侧。它们比撒哈拉亚种的同宗狮子体形更健壮,宽阔的面庞上镶嵌着一双清澈的灰色眼睛, 那是晒白了的沙子的颜色,稍淡于南方狮子眼睛特有的琥珀色。
到了20世纪初,除了摩洛哥境内寒冷的阿特拉斯山区(Atlas mountains)残存着一个巴巴里雄狮种群外,其余的都已灭绝。即使在那种人烟稀少的地方,它们也只是得到了片刻的喘息。到了20世纪20年代, 这一小片避难所也没有躲过人们的枪口,最后一头有记录的野生巴巴里雄狮于1922年被一个农民射杀。除了少量的皮毛和骨骼散落在欧洲的博物馆中,巴巴里雄狮似乎已永远地消失了。
王者巴巴里狮的消亡!曾经的三巨头之首,96年前最后一只也被射杀!
參考來源
- ↑ 巴巴里狮子概述(附图),有动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