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左铁镛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左铁镛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6年09月03日
北京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镧钼等热阴极材料及制备技术"

左铁镛,1936年出生于北京,原籍辽宁省铁岭市,材料科学家、循环经济专家[1]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中国工程院院士[3]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镧钼等热阴极材料及制备技术"课题组获2004年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主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人物简介

左铁镛,1954年考入东北工学院金属压力加工专业;1958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南工业大学任教,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1991年担任国家教委科技司司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出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3年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会长;2005年担任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 ;2006年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2007年获得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4];2007年被评为中国有色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有影响人物[5];2012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 [6]

左铁镛主要从事难熔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铝镁材料及其加工科技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从事领域

左铁镛院士从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40余年,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工作,已培养博士生30余名,完成多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他结合中国国情,大力开展富有资源材料的研究工作,不仅在 难熔金属材料和稀土功能材料、低塑性材料及其加工等基础研究中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而且解决了关键 工程技术问题,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推动我国富有的资源钨、钼、 稀土材料和 铝加工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是我国难熔金属材料和 金属加工领域的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

人物经历

1954年,左铁镛进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就读。

1958年,毕业后进入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任教,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196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担任国家教委科技司司长(至1996年)。1994年,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会长。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学部学科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材料合成与加工) 。

1996年,出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至2004年)。

2005年4月,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成立,左铁镛担任院长 。

2006年,获得中国工程院颁发的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左铁镛
第一代材料学著名专家:左铁镛院士

20世纪70年代初期,左铁镛承担了冶金部首部稀有金属材料加工手册的主编任务,为此他和其他专家一起爬矿山、进工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中国占世界首位的钨钼矿产资源正处于严重流失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左铁镛和其他专家们一起联名上书国务院,呼吁发展中国的钨钼深加工业,为了发展深加工业,首先要解决钨钼的脆性问题,通过反复实验和深入研究,左铁镛终于精确揭示了钨钼材料的脆断机制,阐明了加工形变和热处理参数对脆性影响的规律,同时提出了钨钼材料的强韧化途径和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 。

左铁镛在研究中,还建立了掺杂钨丝的"气泡强化机制"和钾泡"弥散模型",在中国国内外率先提出了"过量钾在晶界富集是钨丝脆断的重要因素"的观点,给出了钾的最佳控制量,大大提高了中国钨丝质量和灯丝寿命。此后,这些成果在许多工厂推广应用,推动了钨钼加工制品产业的快速发展,首次实现中国钨钼加工制品出口创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发挥中国钨钼资源优势,改变"原料出口,制品进口"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

左铁镛和他的团队在稀土掺杂钼功能材料的研究中,以稀土钼取代沿用百年的工作温度高、脆性大及产生放射性污染的钍钨阴极,成功制成了世界上首个实用型镧钼阴极的FU-6051电子管。该成果获得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左铁镛作为铝的连续挤压新技术"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他带领团队提前一年完成合同任务,并以"钥匙工程"形式为企业提供整套的"技术-装备-工艺",在全国推广应用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项技术也已在中国铜加工中广泛应用,并成为世界连续挤压设备工艺技术的主要供应者 。

2004年左铁镛从学校管理岗位退下来,投身到循环经济研究领域 ,在他的推动下,成立了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是北京高校中第一个循环经济研究院 。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截至2012年,左铁镛完成多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0项 。

1987年, 钨钼材料脆断及强韧性机理研究, 省部级二等奖

1990年, 软铝加工新工艺和新装备(连续挤压)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7年, 稀土对钨、钼性能与结构影响的研究, 省部级一等奖

2004年, 新型稀土钼热阴极材料的研究, 省部级一等奖

2004年, 镧钼等热阴极材料及制备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2007年, 新型军用磁控管稀土钼阴极材料研制, 省部级二等奖

2012年, 面向材料生产流程的环境负荷定量评价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左铁镛认为必须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必须时刻清醒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和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保持应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左铁镛长期承担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任务,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等10余门课程,2006年主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

截至2011年,左铁镛培养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2007年获得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8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所率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团队"被评为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 ,2008年主持"资源、环境及循环经济"交叉学科获北京市重点学科。2013年4月主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 。

荣誉表彰

1991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7]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2006年, 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08年, 国家973计划重要贡献者。

2008年, 中国有色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有影响人物。

左铁镛
左铁镛院士

2012年12月,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

社会任职

1988年01月至- 中国钨业协会副会长、名誉会长

1991年01月至1996年01月, 国家教委科技司司长

1994年01月至-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材料学科评审组召集人

1994年01月至-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会长

1994年01月至2004年01月, 中国材料研究会副会长

1996年01月至2004年, 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6年01月至- 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1996年01月至- 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

1996年01月至2004年01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98年01月至2003年12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3年01月至-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会长

2003年01月至2008年12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07年01月至-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

2012年- 深圳大学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烟台南山学院名誉院长

-- 国际太平洋科学学会(PSA)中国委员

-- 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

名师寄语

材料与信息、能源被公认为人类文明的三大基础支柱。21世纪的今天,高新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材料的发展创新已成为各个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突破口,新型材料的进步很大程度决定着 新兴产业的进程,是 现代社会经济的先导、现代工业和 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防现代化的保证,深刻地影响着 世界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当前我国材料工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青年学子肩负起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掌握材料科学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学以致用、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我国材料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物评价

左铁镛是中国难熔金属、铝镁材料及加工学科的主要带头人之一,对推动中国富有的资源钨、钼、稀土材料和铝加工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 。(北京工业大学评)

视频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 左铁镛 34讲 2019-09-11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 左铁镛 2016-10-23

参考来源

  1. 跳转 左铁镛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2. 跳转 左铁镛院士谈研究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3. 跳转 左铁镛 ,中国工程院
  4. 跳转 中南大学杰出校友——左铁镛 ,中南大学, 2010-04-30
  5. 跳转 左铁镛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 2010-08-08
  6. 跳转 左铁镛简介 ,逸名网, 2019-11-06
  7. 跳转 左铁镛老师的简历 ,手机教师点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