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崖薑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崖薑蕨
圖片來自A.PAO garden

崖薑蕨屬水龍骨科連珠蕨屬,為低海拔地區常見的蕨類,其根莖為匍匐狀,喜歡著生在高高的樹幹上以便於爭取更多的陽光,其位置通常是在較高位的森林層次,我們稱之為高位著生型蕨類,其他如巢蕨類垂葉書帶蕨及帶狀瓶爾小草等也是。與其他著生蕨類不同的是,崖薑蕨的莖不是上下,而是橫向生長,所以我們看到的崖薑蕨,通常都是繞著樹幹一圈,不知道的人常會誤以為它是那棵樹的樹葉呢!

崖薑蕨的葉片為一回羽狀分裂,革質,可長達一公尺,繞著粗壯的樹幹,看起來頗為壯觀,其葉片沒有葉柄,基部特別膨大,可用來保住雨水及收集落葉等腐植質做為生長的養分。其裂片的主側脈相互平行,中間有多排的網眼,且網眼裡有分叉的游離小脈。孢子囊群為圓形,沒有孢膜保護。

  • 崖薑蕨的個蕨資料:

◆ 學名:Aglaomorpha coronans (Wall. ex Mett.) Copel.

◆ 分類:水龍骨科\連珠蕨屬

◆ 生長環境:低海拔地區林緣至林內的樹幹上

繞著樹幹生長的崖薑蕨
圖片來自Peter's Blog

◆ 頻度:★★★★

◆ 生長習性:著生或岩生

◆ 根莖:匍匐狀,密生褐色之鱗片

◆ 葉柄:無

◆ 葉片

》 披針形,革質

》 基部為心形並緊貼著根莖

》 長可達1公尺,寬可達20公分

》 下段為一回羽狀分裂,裂片呈三角形至橢圓形,末端為鈍尖或圓形

》 中上段為一回羽狀深裂,裂片呈長三角形,末端為尖形

◆ 葉脈 :裂片的主側脈相互平行,具有多排的網眼,有些網眼裡無游離小脈,有些則有單一或分叉的游離小脈

◆ 孢子囊群:圓形,沒有孢膜保護

◆ 觀察特徵  

》 高位著生,植株環繞著樹幹生長

》 葉片無柄,基部呈心形並緊貼著根莖[1]


形態特徵

莖:著生或岩生,粗大匍匐莖,密生褐色鱗片,橫向繞著樹幹生長。

葉及葉柄:一回羽狀分裂,葉緊密排列,不具葉柄,相互緊靠形成鳥巢狀;葉片披針形,長50~80cm,寬12~20cm,革質,基部呈心形緊貼根莖;葉片中上段羽狀深裂;下段裂片淺裂;葉脈明顯,裂片之側脈相互平行,其間密布多排網眼,網眼中有分叉的游離小脈。

孢子囊群:孢子囊群圓形,無孢膜。


生態習性

常高位著生於樹幹上,環繞樹幹生長,偶亦見生長在岩石上。[2]


長在高高樹上的崖薑蕨
圖片來自Peter's Blog
崖薑蕨
圖片來自杉林溪自然教育中心
繞著樹幹生長的崖薑蕨
圖片來自Peter's Blog


知識與知性

1.崖薑蕨為大形著生性蕨類,根莖粗大,匍匐狀環抱樹幹,密生褐色鱗片。葉片披針形,一回羽狀分裂,革質,基部呈心形緊貼根莖。裂片之主側脈相互平行,其間密布多排網眼,網眼中具分叉之游離小脈。

2.崖薑蕨主要生長於樹幹上,橫向圍著樹幹繞圈圈,故稱為「著生植物」或「附生植物」。其葉柄不顯著,基部裂片明顯變寬且相互重疊,製造出盆狀的腐植質收集空間,可承接上方掉下來的灰塵、落葉、雨水及樹幹流下來的水分及養分,這種特殊的構造,造就出崖薑蕨的生命價值。

3.崖薑蕨的孢子囊群,著生於二側脈間各一排,近圓形或短圓形,無苞膜。崖薑蕨耐低溫,對光線需求較大,太陰暗之處生長不易。

4.崖薑蕨的莖具有藥用價值,其性味苦、微澀、溫,有袪風除溼,舒筋活絡的效用;另外也可以治風濕疼痛,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中耳炎。

5.崖薑蕨美麗的羽葉,流露古老植物的脈理,造形簡單俐落、清晰明麗,捲曲的新葉,在高高的樹幹上吐納,單純中衍伸出無數細微的變化,在山林中抬頭仰望,總能看見它美麗的身影。[3]


視頻

探索杉林溪:034_崖薑蕨

崖薑蕨長屋角,想移植動不了

崖薑蕨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崖薑蕨,Peter's Blog
  2. 崖薑蕨,杉林溪自然教育中心
  3. 崖薑蕨,亞泥生態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