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崔步青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崔步青

來自 搜狗 的圖片

崔步青(1901-1969),著名養馬學家[1]。我國現代馬政建設和馬匹育種改良事業的奠基人[2]。擅長相馬和育種。他率先從國外引進良種馬在我國開展純種繁殖和雜交改良工作,後來轉入高等教育工作,對我國現代馬政建設、馬的育種改良和畜牧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著名養馬學家

出生日期----1901年3月17日

出生地點----河北省灤縣西區大齊莊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相馬和育種

逝世日期----1969年1月7日

畢業院校----北洋政府軍政部陸軍獸醫學校

基本情況

崔步青,又名亦平,河北省灤縣西區大齊莊人。生於1901年3月17日。他的祖父為人正直,見義勇為。少年時期受祖父和兄長崔步瀛(獸醫專家)的影響,立志走科學救國道路,考入北洋政府軍政部陸軍獸醫學校,1922年畢業於本科。畢業後留校任助理員(相當現在的助教)。1927年12月應聘去東北講武堂任養馬學教官。當時張學良正擬選拔培養骨幹人才,興辦牧馬場。1928年9月崔通過考選被派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日本東京陸軍獸醫學校。原擬攻讀生物藥品製造,但他認為興國強軍,馬政建設甚為重要,而攻讀養馬學研究生。除研究日本馬政外,對日本軍隊獸醫勤務建設進行了考察,曾獲得《戰時軍陣獸醫勤務》一書,攜帶回國供我部隊參考,對我國抗日時期軍陣獸醫勤務甚有裨益。

人物履歷

崔步青於1930年回國,被派往東北洮安軍牧場,開始了他的馬種改良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偕同全場人員,將全場馬匹轉移到齊齊哈爾市,參加了馬占山的抗日陣線。翌年春,馬降日,他不肯附逆,悄然化裝入關回到北平。不久即奉調離開東北軍南下。1932年春於南京近郊句容縣境小九華山籌建句容種馬牧場。經過很多波折,直到1935年秋籌建工作告成,他被任命為該場上校級場長。同時舉辦牧馬實習班(即牧場學校),培養馬政人才,每年一期,共舉辦6期,許多學員後來成為馬政業務上的主要骨幹。

1937年春,崔步青赴歷史悠久的產馬之國伊拉克考察馬政及選購良種馬33匹,運回祖國,養於句容種馬牧場。這是我國從國外選購良種馬的開端。

抗日戰爭開始不久,南京告急,他率領句容種馬牧場西遷湖南,再遷貴州清鎮縣闢地重新建場,1944年改稱清鎮種馬牧場,他任該場少將獸醫監場長。

1945年9月,調任陸軍獸醫學校教官(教授),但仍在軍政部馬政司工作,擬訂馬政計劃方案。1946年3月,改任馬政司獸醫監專員。同年9月,他為維護國家利益,堅持反對美國顧問對中國馬政的建議,赴美考察。出國初被任命為國防部聯勤總部馬政司獸醫監副司長。

1948年,正值民主同盟被迫解散,處於極大困難的時期,他卻和民盟取得聯繫,加入了盟組織。他為自己能從組織上站到民主陣線一邊,參加了革命隊伍而感到慶幸。以患病為由,留守南京,等待解放。

1949年4月,南京解放,他就地起義。1949年秋末,他向農業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委員會提交了3萬餘字的《新民主主義的馬政建設計劃綱領》建議書,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視,並邀請他到北京農業部工作。

1950年秋,他到北京任農業部參事、總工程師兼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教授;1955-1957年3月任察北牧場總技師兼副場長;1957年4-11月任農墾部國營牧場管理局畜牧總技師;1957年12月調任農墾部畜牧獸醫大學(後改為吉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兼畜牧系主任。他曾任吉林省政協常委、中國民主同盟吉林省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吉林省及長春市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馬匹育種委員會副主任。1969年1月7日不幸逝世,終年68歲。

人物簡歷

1901年3月17日,出生於河北省灤縣。

1918年,畢業於河北省第四中學。

1922年,畢業於北洋政府軍政部陸軍獸醫學校。

1923年-1927年,任北洋政府軍政部陸軍獸醫學校助理員。

1927年-1928年,任東北講武堂馬學教官。

1928年-1930年,在日本東京陸軍獸醫學校攻讀養馬學研究生。

1930年-1931年,任東北洮安軍牧場技師兼技術部長。

1932年-1940年,歷任南京句容種馬牧場上校籌備主任、上校場長兼牧馬實習班主任。

1940年-1945年,任清鎮種馬牧場少將場長兼牧馬實習班主任。

1945年-1946年,任貴州安順陸軍獸醫學校少將教官。

1946年-1949年,任國民黨聯勤總部馬政司副司長。

1950年-1955年,任農業部參事、高級工程師兼北京農業大學教授[3]

1955年-1957年,任察北牧場畜牧總技師兼副場長。

1957年,任農墾部國營牧場管理局畜牧總技師。

1957年-1969年,任吉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兼畜牧獸醫系主任。

1969年1月7日,逝世於長春。

馬政建設

崔步青在日本留學期間,除在學校學習外,還經常專程去日本著名馬場、農牧場和畜牧研究所實習和考察。當時中國在日本專門研究馬政者僅他一人,他以振興華夏養馬事業為己任。回國前夕,特向東北軍統帥部上書《舉辦近代養馬場的意見》,闡述科學養馬強兵的重要意義。1930年末返回祖國,被派往東北洮安軍牧場,從此開始了他的養馬事業。

崔步青從一開始即着眼於全中國馬政事業的發展,而不局限於一場一地。由抗戰初起至抗日勝利,不但保存了這批良種阿拉伯馬,還將所繁殖的良種馬調撥一部分給其他馬場,並以阿蒙一代或阿澳半血種馬與當地西南馬雜交,對民用西南馬進行了改良。於安順、興義、貴定等縣建立了我國首批民馬配種所10處,實行免費配種,深受農民群眾歡迎,開創了我國軍馬民用的先河。此外,還利用本場的技術優勢,舉辦養馬技術培訓班,為地方和其他軍牧場培養了一批養馬科技人才。與此同時,該場還是陸軍獸醫學校的教學和生產實習基地。他親自為學生講授馬政建設、相馬、馬匹育種改良和他的學術觀點與經驗。另外,還協助全國各大牧場的籌建工作,陸續抽調技術骨幹和種馬支援建立其他新場。如雲南嵩明種馬牧場、甘肅岷縣種馬牧場等的建立,都有他的辛勤勞動。此後,黔、滇、青、康共建有生產機構8個、配種機構26個,馬數擴至2萬。從此,中國馬政建設從無到有,具有了一定規模。

抗戰勝利後,我國科技名流雲集重慶,共商國是,他亦奉召入渝,擬訂馬政建設大計。當時美國顧問建議中國撤消馬政機構,走美國發展機械化的道路。他提出反對意見,認為當時國力單薄、加上我國地域遼闊,地形複雜,山地、高原、平川、溪流等等諸多因素,部隊和民間均難以立即實行機械化。撤消馬政機構,於軍於民均為不利。為此,他特向國防部建議,馬政建設不但不能削弱,而且還要迅速加強,堅請赴美考察馬政,以洞察其究竟。國防部讓他組成3人小組,於1946年赴美考察養馬業與獸醫教育。

他在美國走訪了各大州的牧場和農(牧)業大學,考察研究為時一年有餘,發現美國國情與我不同。美國由於機械化代替了馬騾,造成馬匹生產過剩,故反對我國興辦馬政事業,以便向我傾銷其過剩馬匹。因而更使他增強了堅持發展馬政建設的信心。考察中他還在美國選購了摩根馬29匹、夸特速步馬16匹、英純血種幼駒3匹,以充實我國良馬的基因庫。這是他對我國馬政建設的又一貢獻。

在美考察期間,為促進我國現代養馬業的發展,吸取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交流民間養馬科技,他曾參加"美國馬騾協會"、"美國軍馬補充協會"、"美國阿拉伯種馬俱樂部"、"美國摩根種馬俱樂部"等民間學術團體,並應邀作學術演講,受到與會者的歡迎。這是我國養馬科技工作者與國外同行學者專家和學術團體直接聯繫交流的開端。

回國後,他除了向國防部聯勤總部上報《赴美考察養馬業報告》,重申中國興辦馬政事業理由外,還撰寫了《美國的養馬業與馬政建設》調查研究報告。受到國防部的重視,使我國的馬政建議機構和人員得以保留和充實。

他在國民政府工作,創辦馬場,領導馬政建設並多次出國考察,選購種馬,在當時這是一項肥缺。可是他為官清廉,一身正氣,直到解放仍是兩袖清風,身無長物。正因如此,才使他在籌辦句容種馬牧場期間,頂住排擠、誣陷的風刀霜劍,站穩了腳根,為中國馬政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育種改良

崔步青對我國馬匹改良,開始是以軍馬為主。他認為,我國的馬政事業,必須依靠政府力量,當時只有先從軍馬入手,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但在發展軍馬富國強兵的同時,他從未忘記民馬的改良。抗戰期間,隸屬清鎮種馬牧場的民馬配種所在貴州共有10處,說明了他的養馬思想是,富國強兵與興農利民二者並舉,先從軍馬入手、以軍養民。

選購阿拉伯種馬

他在擔任句容種馬牧場場長去伊拉克考察馬政與選購種馬期間,主要着眼於充實軍用馬匹,改良軍馬,提高素質。他選購阿拉伯種馬的主要原因是:1),阿拉伯馬是世界著名的古老馬種,血統純,遺傳性穩定,世界各國其他名馬都含有它的血統;2)體型結構勻稱,外貌優美,適應性強,耐勞苦,堪粗飼,適於軍隊飼養;3)為騎乘馬中輕型馬的良種,適於我國軍民乘用;4)有些中國良馬如伊犁馬與阿拉伯馬血緣相近,體型亦近似,雜交改良後可收到良好效果。

軍馬改良的標準

據此,他制訂了軍馬改良的如下標準。

一、體型外貌與盎格魯阿拉伯種相近;

二、血緣成分,以阿拉伯純種公馬與我國蒙古母馬或伊犁母馬雜交至第五代再與英純血種公馬交配,將其後代橫交固定,即可產生與盎格魯阿拉伯種相似的新型馬。

這一計劃雖因抗日戰爭而沒能實現(只進行了一、二代雜交),但其設想是可取的。若能按他原計劃進行,我國就能有新型的盎格魯阿拉伯良種馬為騎兵或賽馬用。

獨特的見解

崔對其他重挽、輕挽及馱用品種馬的改良,亦有其獨特的見解:

輕乘種。以阿拉伯馬為基礎,或以盎格魯阿拉伯及奧爾洛夫速步馬為基礎,育成體高145-152厘米、胸圍率113%、管圍18厘米以上。

重乘種(中間種)。以蘇聯的奧爾洛夫或盎格魯諾曼為標準,體高148-152厘米、胸圍率113%、管圍20厘米以上。

輕挽馬。以盎格魯諾曼為標準,體高150-155厘米,胸圍率114%、管圍20厘米以上。

重挽馬。以法國小型貝爾修倫為標準,體型較輕:速度快且能持久,可作挽重炮用。但因毛色多為青毛,不適於軍用。崔認為可採用新創的貝爾頓為標準,該品種為重挽馬體型較輕者,毛色以黑栗為主。體高150-158厘米,胸圍率118%,管圍20厘米以上。

發展農用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的養馬思想轉為以發展農用馬為主,極力反對採用蘇聯重挽馬改良我國農業用馬。他認為重挽馬既不適宜我國農業用,也不適於部隊挽用,耗草料多,經濟效益低。他主張將我國東北馬定型為"小格挽馬",體高為150-152厘米,要求外貌和生產性能達到國際水平(達到阿爾登或貝爾頓水平)。育種方法,應以雜交為主,保持本地馬的血緣成分為25%。即以本地母馬為基礎,選用挽型或中型種與之雜交,再與進口的緊湊重挽馬雜交,最後所產的雜種後代(第二代)進行橫交固定。實踐證明,這種先用輕型馬加大本地馬的體力,然後用重挽馬加大本地馬的挽力的先輕後重的育種方法,對東北地區農用馬的改良,起到了良好作用。1961年夏,他到雙遼種羊場馬匹育種分場,為該場選擇種公、母馬時,排除蘇維埃重挽馬"東風號"種公馬,而引用德惠種馬場的"重徹號"種公馬,再選擇較好的雜種母馬與它交配,然後在其後代中選擇優良的進行橫交,效果很好,為該場培育出了吉林挽馬的品系。

培育優良馬種

1964年春,他去鐵嶺種馬場指導工作,整理馬群,鑑定育種群。他選定橫交種公馬"農雲"號和"農仿"號,建立了兩個優良品系,為育成鐵嶺挽馬奠定了基礎。

1964年秋,他去紅驥種馬場考察,為該場選定了橫交用種公馬"57-33"號,以它作系祖,育成了黑龍江挽馬"57-33"號優良品系。

崔步青對我國馬匹改良,強調從當時當地實際出發,以我為主的思想,既反對培育重挽馬,也反對培育輕挽馬。他為東北三省的馬匹改良,培育挽乘兼用型農用馬的育種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培養人才

淵博學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崔步青調到北京農業部工作。為培養與提高我國養馬科技人才,農業部舉辦全國養馬培訓班,他和蘇聯專家擔任主講任務。他講授的內容均發表於1952年《畜牧獸醫選輯之三、五》,受到來自全國各地學員們的稱讚。蘇聯專家對他的學識淵博深為驚嘆和欽佩。

他在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講授養馬學基本原理時,不但從理論上講解養馬實踐中的一些規律性問題,還結合當時的不同學派,介紹歐美、日本、蘇聯學者的學術見解,讓同學們了解到不同學派的觀點。學生學習的興趣很高,激發了對養馬事業的熱愛,有不少同學在以後的工作志願上,選擇了養馬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

他學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在講授養馬學時,實事求是地評價我國的養馬歷史和經驗。他堅持認真和求是的精神,理論聯繫實際和學以致用的教育觀,使同學受益很深。

培養研究生

由於長期勞累,他積勞成疾,健康情況下降,後期患有嚴重的神經衰弱和腰脊椎風濕症,但他仍然十分關心吉林農業大學畜牧系的教學工作。特別是1961年國家頒布了"高等教育六十條"後,他的積極性更高,認為穩定教學秩序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措施。隨即主動提出擔任培養研究生的任務。先後培養了兩期養馬學研究生,同時還擔任了本科養馬學的部分教學任務。招考研究生時,他親自選拔,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為培養高質量馬學專家竭盡心力。他不僅親自講課,還親自帶領研究生去種馬場實踐,要求學生現場進行種馬鑑定,發表馬匹育種方面的見解,總結育種經驗。對研究生的論文,都是逐句修改,藉以培養青年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實踐證明,經他培養的研究生,以後均成為專家、教授。如吉林農大副校長高文仲、畜牧系主任孫憲如、家畜育種教授鄭經農和我國後起之秀青年養馬學家劉少伯教授等,都是在崔的培養下成才的。

編寫教材

1960年他主持東北大區農業高等院校《養馬學》教材編寫過程中,堅持教材的科學性、先進性、系統性的同時,強調要結合地區特點。教材內容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用價值,而且貫徹少而精的原則。即使學生便於理解,又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他對各編委分寫的各章節,均逐字逐句校審、刪改和補充。由於他的文學素養高,文字精煉,把各編委分寫的各章節融為一體。原來50餘萬字的《養馬學》初稿,經他修改後,精煉成30萬字,質量更為提高。

1963年,受農業部委託,他主持成立編委會主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養馬學》教材,同樣體現了他一貫的學風和思想。參加集體編寫教材的,有不同年齡的教師,他尊重年長教師,引導青年教師,鼓勵大家踴躍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吸取各方面的意見,受到大家的尊敬。

含冤逝世及對後世的影響

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幸遭受迫害,一代馬學權威含冤逝世,終年68歲。

他逝世後,在遺物中清理出他生前以畢生精力撰寫的《養馬學》講稿。有關人員參考他生前主編的高等教材《養馬學》殘稿,整理出崔步青遺著《養馬學》。內容包括緒論、馬的馴化和品種分類、體質外形、品種、繁殖、飼養管理、育種、駒的培育、群牧養馬、馬的利用及養驢和養騾共11章。系統完整,內容豐富。這一遺著,是他畢生工作和經驗的結晶,將繼續對我國的養馬事業發揮指導作用。

主要論著

1 崔步青.列強馬政概況及建設我國馬政之要范.畜牧獸醫月刊,1930,1(1).

2 崔步青.三十年來日本馬政之一瞥.獸醫畜牧學雜誌,1936(2).

3 崔步青.我國古代馬政略考.畜牧獸醫月刊,1941,1(7、8、9).

4 崔步青,王居仁.馬之毛色遺傳.中央畜牧獸醫匯報(農林部中央畜牧獸醫實驗所主編),1942,1(1).

5 崔步青,張世珩.養駒常識.畜牧獸醫月刊,1942,2(9).

6 崔步青.阿拉伯馬血統略考.畜牧獸醫月刊,1942,2(10).

7 崔步青.貴陽競馬會暫行騎術比賽規則.獸醫畜牧雜誌,1943,1(2).

8 崔步青.費理朴博士在清鎮種馬牧場談話紀錄.中央畜牧獸醫匯報,1944,2(3、4).

9 崔步青.建設馬政意見書.畜牧獸醫月刊,1944,4(6、7).

10 崔步青.宋代保馬與現代馬政.畜牧獸醫月刊,1945,5(5、6合刊).

11 崔步青.新民主主義的馬政建設計劃綱領.1949.

12 崔步青.馬匹雜交育種工作途徑的初步探討;馬的交配實施;馬匹外貌鑑定;種公母馬的飼養管理.畜牧獸醫選輯,1952(3,5).

13 崔步青.從馬拉農具談到馬的能力,中國畜牧獸醫雜誌,1953(1)

14 崔步青.從發育規律看幼駒的培育.中國畜牧學雜誌,1958(1).

15 崔步青.制定雙遼馬場馬匹雜交組合的討論.中國農業科學,196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