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峨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峨山縣是玉溪市下轄縣,舊名嶍峨,有「臨郡岩邑,省會南藩」之稱。峨山彝族自治縣成立於1951年5月12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彝族自治縣,也是雲南省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縣。峨山縣東接本市紅塔區,東南與通海縣交界,南與紅河哈尼族彝族州石屏縣接壤,西南與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相連,西北與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隔江相望,北與易門縣相通,東北與晉寧區毗鄰。屬中亞熱帶半濕潤涼冬高原季風氣候區。玉元高速公路縱貫縣境。

峨山彝族自治縣轄2街道3鎮3鄉,面積1972平方公里。境內有高香茶園、小街太極圖、阿普篤慕文化園等景點,曾榮獲「輝煌十一五•中國最佳綠色生態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雲南省園林縣城」、「雲南省衛生縣城」等稱號。[1]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屬 古滇國轄地。

兩漢,屬 益州郡愈元縣、勝休縣地。

峨山縣地理位置圖

三國蜀漢時期,屬益州建寧郡俞元縣地。

西晉至南朝梁,屬寧州建寧郡俞元縣地。北朝州屬南寧州。

隋朝,屬 南寧州總管府。

唐初屬南寧州絳縣地,後屬劍南道姚州。唐南詔國為 通海都督府嶍峨部。

宋大理國嶍峨部屬秀山郡。

元初置嶍峨千戶,屬寧部萬戶;至元十三年(1276)改置嶍峨州,領邛川、平甸二縣,隸 臨安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降為嶍峨縣,屬臨安路寧州,原邛川縣與平甸縣併入嶍峨縣為鄉。

明洪武十五年(1382)直屬 臨安府。

清沿明制,為嶍峨縣,屬臨安府;雍正八年(1730)7月,臨安府屬迤東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臨安府屬迤南道;光緒十三年(1887)10月,臨安府屬臨安開廣道。

民國2年(1913)裁府設道,為嶍峨縣,隸蒙自道;民國18年(1929)廢道制,直隸雲南省政府;民國19年(1930)1月,更名為峨山縣;民國37年(1948),屬雲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駐 新平縣)。

1949年10月24日在甸中成立峨山縣臨時人民政府;1950年2月2日縣臨時人民政府由甸中遷回縣城,峨山縣屬玉溪專區;1951年1月10日,設立峨山縣彝族自治區,5月12日正式成立;1956年1月改稱峨山彝族自治縣;1970年隸玉溪地區;1998年隸地級玉溪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底,峨山縣轄2街道3鎮3鄉,分別為:雙江街道、小街街道、化念鎮甸中鎮塔甸鎮、岔河鄉、富良棚鄉、大龍潭鄉。[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峨山縣在雲南省中部,地理坐標在東經101°52′-102°37′、北緯24°01′-24°32′之間。峨山縣東連玉溪市紅塔區、通海縣,南接 紅河州石屏縣,西南毗連新平縣,西北與 楚雄州雙柏縣隔綠汁江相望,北連易門縣和昆明市 晉寧區 。總面積197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峨山縣屬高原地貌形態,地形東部狹長,西部較寬。境內海拔2000以上的高山有60多座,較大的有 高魯山、大西山、總果山、大黑山、火石頭山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部因受 曲江切割,形成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山地與谷地相間的地貌形態。中部的岔河、塔甸、富良棚等鄉屬岩溶比較發育的 石灰岩地區,溶洞、窪地較多。西部和北部,山高坡陡,箐深谷狹,地形破碎。縣境平均海拔1691米,最高點為北部甸中鎮鏡湖行政村的火石頭山,海拔2583.7米,最低點在西部綠汁江邊的丫勒,海拔820米。

氣候特徵

峨山縣屬中亞熱帶半濕潤涼冬高原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差立體分布。年平均日照為2286.9小時,日照率為52%。全年太陽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127130卡。年平均氣溫15.9℃,月均氣溫一月份最低,為8.4℃;七月份最高,為21.2℃。

河流水系

峨山縣境內主要有 紅河、珠江兩大水系。分水嶺由高魯山沿峨山、紅塔區界入岔河鄉境,經黃草嶺而南至廠上李家山,南入石屏縣。分水嶺以東為珠江水系,以西為紅河水系。珠江水系較長的河流有猊江及其支流綠沖河、練江、舍郎河、石邑河、莫車河等。[3]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峨山縣礦產主要有鐵、煤、硅、銅、鉛、鋅、高嶺土、大理石、硅藻土等。其中,鐵礦儲量為8978萬噸,煤礦儲量3000萬噸(主要有無煙煤儲量2150萬噸,褐煤儲量為444萬噸),銅礦儲量475萬噸,硅藻土儲量為40至60萬噸。

水能資源

峨山縣水能蘊藏量為2.817萬千瓦,可以開發利用量達1.69萬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20年末,全縣戶籍人口155970人,比上年增加24人,其中:城鎮人口59259人,鄉村人口96711人。戶籍人口出生率為8.31‰,死亡率為5.23‰,自然增長率為3.08‰。[2]

民族

截至2012年底,峨山縣共有17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68.8%,其中彝族占常住人口的53.61%。

經濟概況

綜合

2020年,全縣完成現價生產總值(GDP)1176238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5930萬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319680萬元,下降1.5%;第三產業增加值680628萬元,增長2.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6:28.1:58.3調整為15.0:27.2:57.8,一、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8和1.3個百分點,二產業影響GDP下滑0.5個百分點。

2020年,全縣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69648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下降0.4%,占GDP的比重為59.2%。

「十三五」期間,全縣經濟總量不斷壯大,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五年來累計完成生產總值4962403萬元,累計增量比「十二五」時期的2591547萬元增加2370856萬元,增長了1.9倍,從累計增量上看是歷個五年計劃中增加最多的一個時期。全縣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646117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1176238萬元,增長了1.8倍,年均增速達9.8%,較「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速低2.4個百分點。五年來,全縣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5.8:24.9:59.3調整為2020年的15:27.2:57.8,一產業比重下降0.8個百分點,二產業比重上升2.3個百分點,三產業比重下降1.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穩定為「三二一」型。

第一產業

2020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615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0%,其中:農業產值164752萬元,增長6.7%;林業產值15874萬元,下降5.7%;牧業產值75328萬元,增長7.1%;漁業產值1324萬元,下降0.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876萬元,增長8.8%。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7769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9%,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761萬元,增長8.2%。

「十三五」期間,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累計實現1031246萬元,比「十二五」時期的657465萬元增加373781萬元,增長56.9%。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2015年的157223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266154萬元,增長69.3%,五年年均增長6.2%。

2020年,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27911畝,比上年增加14881畝,增長3.6%,複種指數為192.4%,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76735畝,比上年減少1965畝,下降1.1%;油料播種面積58662畝,比上年增加381畝,增長0.7%;蔬菜播種面積106960畝,比上年增加11086畝,增長11.6%。

2020年,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7317.15萬公斤,比上年增加11.01萬公斤,增長0.2%;油料總產量834.12萬公斤,比上年增加14.63萬公斤,增長1.8%;蔬菜總產量22266.5萬公斤,比上年增加2524.42萬公斤,增長12.8%;烤煙總產量1099.34萬公斤(收購量1000萬公斤),比上年增加50.14萬公斤,增加4.8%。糧食產量比2015年的7060.56萬公斤增加256.59萬公斤,增長3.6%。「十三五」期間,糧食累計產量36010.79萬公斤,比「十二五」的32699.06萬公斤增加3311.73萬公斤,增長10.1%。

2020年末,全縣耕地總資源222420畝,比上年增加4376畝,增長2.0%,其中:常用耕地面積195732畝(田82001畝、地113731畝),比上年增加4296畝,增長2.2%;臨時性耕地面積26688畝,與上年基本持平。

2020年末,全縣農機總動力為31.65萬千瓦,比上年增加0.31萬千瓦,增長1.0%;全年使用化肥30779.61噸,比上年減少463.74噸,下降1.5%;使用農用塑料薄膜1331.72噸,比上年增加31.95噸,增長2.5%;使用農藥500.95噸,比上年減少72噸,下降12.6%。

2020年,全年完成新造林5000畝(其中油橄欖3000畝、其他2000畝);實施核桃(油橄欖)項目提質增效1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9.62%。

2020年,全年實現肉蛋奶總產量22132.5噸,比上年增加1930.9噸,增長9.6%。全年生豬出欄175857頭,比上年增加19055頭,增長12.2%;牛出欄15822頭,比上年增加1007頭,增長6.8%;羊出欄46833隻,比上年增加2483隻,增長5.6%;家禽出欄1611880隻,比上年增加88756隻,增長5.8%。

2020年,全年實現水產品總產量1105噸,比上年增加20噸,增長1.8%。其中:水產養殖面積5200畝(池壩塘3377畝、水庫1823畝);稻田養魚2899畝,稻花魚產量63噸。

第二產業

2020年,全年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8553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下降11.3%,影響GDP下滑2.5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計算同比下降19.5%。「十三五」期間,全縣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122017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185534,增加63517萬元,增長52.1%,五年年均增長10.4%,低於「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速5.1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中:

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下降17.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6.8%,影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2.9個百分點;重工業增加值下降19.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3.2%,影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6.6個百分點。

從三大門類看:製造業增加值下降20.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7.5%,影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滑14.9個百分點;採礦業增加值下降18.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2%,影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滑4.7個百分點;電力生產業增加值增長5.7%,電力生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3%,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1個百分點。

「十三五」期間,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呈現前高后低的特點,前四年增速均高於14.0%,雖然在2020年部分企業受疫情及市場環境影響,出現負增長,但從整個「十三五」來看依然保持較高的發展水平,年均增速達9.5%。

2020年末,全縣共有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13戶,比上年同期增加1戶,同比增8.33%;其中: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3戶,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8戶,專業承包一級資質1戶,專業承包三級資質1戶。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3421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21.9%。

第三產業

2020年,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其中: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增長26.3%,500-5000萬元項目投資下降15.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60.2%,占投資總額的比重為7.6%,影響投資下降11.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下降26.9%,占投資總額的比重為10.2%,影響投資下降3.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9.3%,占投資總額的比重為82.1%,拉動投資增長19.3個百分點。

2020年,全年共有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139個,有三個為分成項目(當年新開工項目104個、續建項目35個、),比上年減少12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24個,500-5000萬元項目115個。

2020年全年房屋施工面積459016平方米,下降2.4%,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0平方米,下降100%;房屋竣工面積459016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84074平方米,增長18.2%。

「十三五」期間,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發展較快,前三年增速均超過30.0%,2019年以來雖然回落較大,但五年來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高質量發展,年均增速達8.6%。到2020年一、二、三產業投資額分別占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與2015年相比,一產業投資較增加1.6個百分點,二產業投資下降31.6個百分點,三產業投資增加29.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的不斷增加,穩定成為全縣投資的主要拉動力量。

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2020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4478萬元,同比下降2.5%。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405141萬元,下降2.4%;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99337萬元,下降2.9%。按消費形態分:實現商品零售428882萬元,下降3.5%;實現餐飲收入75596萬元,增長3.6%。

「十三五」期間,全縣消費市場逐年壯大,前四年增速均高於10.0%,2020年因疫情影響下滑較大,但增速均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恢復狀況好於全市其他縣區年均增速達12.0%。五年來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95292萬元,比「十二五」時期的1090389萬元增加1104903萬元,是「十二五」時期的2倍。

2020年,全年引進市外國內項目64個,其中:第一產業41個,第二產業17個,第三產業6個。全年引進市外國內資金66.12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省外國內資金60.51億元,增長17.0%。

2020年,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為6541萬美元,同比增長326.7%,其中:出口總額6490萬美元,增長327.5%;進口總額51萬美元,增長240%。

財稅和金融

2020年,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省口徑)69793萬元,比上年增收6869萬元,增長10.9%。

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9462萬元,比上年增收1277萬元,增長3.3%。其中:稅收收入30930萬元,增收4799萬元,增長18.4%,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8.4%;非稅收入8532萬元,減收3522萬元,下降29.2%,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21.6%。

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185688萬元,比上年增支10980萬元,增長6.3%。

「十三五」期間,全縣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15年的44230萬元減少到2020年的39462萬元,年均下降2.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2015年的129248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185688萬元,年均增長7.5%,收支差距進一步擴大。

2020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831625萬元,同比增長8.2%,其中:住戶存款餘額546039萬元,增長7.0%。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621537萬元,同比增長19.9%。存貸比為74.7%,比上年上升7.3個百分點。住戶人均存款29986元,同比增加1369元,增長4.8%。

「十三五」期間,峨山縣金融業處於良好發展的態勢,存款餘額由2015年的688694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831625萬元,年均增長6.9%,貸款餘額由2015年的428933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621537萬元,年均增長7.7%,存貸比均處於合理期間。[4]

社會事業

民生保障

2020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41元,比上年增收1514元,增長3.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41元,比上年增收1037元,增長7.2%。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51.8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61.95平方米。

「十三五」期間,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9594元增加到2020年的42441元,年均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9984元增加到2020年的15441元,年均增長9.1%,城鄉收入比由2015年的2.96下降到2020年的2.75。

202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83人,完成目标任务2300人的125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15人,完成目标任务600人的135 %;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10人,完成目标任务550人的129%;城镇登记失业率4.55%,控制在5.5%以内;开发公益性岗位452 个,城镇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405人,完成目标任务9400人的100 %,全县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发放“贷免扶补”贷款321户;发放个人担保贷款445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达1400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9期6368人次,培训贫困劳动力1691人次;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636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283人;建立就业扶贫车间2户。

2020年全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92850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2574人,企業養老保險11315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4790人;工傷保險18757人,生育保險9795人,失業保險9405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47279人,其中:城鎮職工參保17739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29540人。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98.5%,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100%,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100%。

2020年末,全縣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供養對象3851戶5813人,其中,農村低保對象2301戶3880人,城鎮低保對象1550戶1933人,特困供養人員313戶315人,其中:農村特困人員248戶250人,城市特困人員65戶65人,發放城鄉低保金2726.68萬元,發放臨時救助637戶226.8萬元,支出特困供養資金356.73萬元。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和嚴峻考驗,峨山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中央以及省、市委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紮實開展省級脫貧攻堅百日總攻、百日提升、百日鞏固3大行動及市、縣級脫貧攻堅「回頭看補短板強弱項抓提升」行動,持續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全力組織實施基礎設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貧困地區人飲安全、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專項扶貧,全面抓好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精準落細各項扶貧措施,一針一線補齊短板,一磚一瓦夯實基礎,真正使貧困群眾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勞有所得、業有所成、老有所養」上得實惠,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貧困村組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進一步解決,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成效考核、督查檢查等問題全面整改完成,全縣脫貧攻堅鞏固提升穩步高位推進。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2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8%;貧困戶家庭子女無因貧失學輟學問題發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達100%;「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工作實現動態「清零」,建檔立卡戶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貧困地區貧困群眾飲水安全均達到了《雲南省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評價細則》各項指標要求,全縣脫貧攻堅呈現出脫貧提質、成果提升、發展提速的良好態勢。

教育科技

2020年,全縣共有幼兒園29所(公辦17所、民辦12所),校舍建築面積35068.75平方米(當年新增4469.03平方米),專任教師190人,招生2313人,在校學生3803人,畢業生1797人。

2020年,共有小學41所(完全小學40所、教學點1個),校舍建築面積166972.02平方米(當年新增815.07平方米),專任教師882人,招生1562人,在校學生8174人,畢業生1431人。

2020年,共有初中9所,校舍建築面積98913.37平方米(當年新增98.8平方米),專任教師566人,招生1378人,在校學生4465人,畢業生1794人。

2020年,共有高中1所,校舍建築面積66068.72平方米(當年減少504.13平方米),專任教師306人,招生1492人,在校學生4226人,畢業生1413人。

2020年,共有職業高中1所,校舍建築面積20357.58平方米,專任教師96人,招生323人,在校學生1078人,畢業生433人。

2020年,預計全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6%,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6.97%,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2.66%,高考本科上線率57.89%。

2020年,全年完成高新技術企業入庫培育3戶,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級3戶、省級17戶;加快領軍型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認定省級科技特派員56人,須申報2021年省級科技特派員9人;專利授權44件,有效發明擁有量14件。

文化衛生

2020年,完成10個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基層服務點建設,實現了縣、鄉、村三級書籍共建共享、「一卡」通借通還;同時,結合基層服務點建設,提高了農家書屋使用效率,流通圖書0.91萬冊次;縣圖書館共接待讀者10.15萬人次、閱覽16.5萬冊次,「百萬電子書」、「歌德電子圖書」、期刊等訪問量1.27萬人次、下載量1.67萬人次;疫情期間開展線上讀書活動328次,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1440條,培訓12次;結合「火把節」、「農民豐收節」、「新時代文明實踐暨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掃黑除惡」「黨的十九大展演」「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等主題舉辦專演110場次、累計觀演17.1萬餘人;下派文藝輔導員10人為基層文藝工作隊進行專輔20場次,輔導節目14個、受輔導2500餘人次;舉辦「三區」文化人才四腔傳承人、「花鼓舞」、「非遺傳承」等各類培訓班及活動48期(場)、參訓3200餘人次;小彝劇《順英養豬記》榮獲雲南省第四屆群眾文化「彩雲獎」及雲南省群眾文藝大賽「奮鬥杯」戲劇類一等獎;「彝族花鼓舞」被納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八字嶺大廟修復工程取得批覆,省級下達專項資金454萬元。

2020年,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加快工程建設管理,使更多群眾看到、聽到更多高質量的廣播電視節目;建立「村村通」、「戶戶通」管理運行維護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成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監測平台,做好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2020年全縣廣播綜合覆蓋率100%,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20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27個,其中:縣級直屬衛生機構5個,鄉鎮(街道)衛生院8個,村(居)委會衛生室75個,民營醫院1家,個體診所31家,廠礦與學校醫務室7個。衛生機構實有病床670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64人,其中:執業醫師295人,助理執業醫師85人,註冊護士457人。

體育事業

2020年,全年組織及參加競賽10次,參賽代表隊47支,參賽2168人次,向上級輸送運動員10人。年末實有體育設施占地面積32481萬平方米,共有體育場地539個,標準籃球場305個、乒乓球場33個,非標籃球場23個,羽毛球場9塊。社會網球場5塊,標準社會田徑場1塊,標準11人制社會足球場1塊,標準7人制足球場4塊,標準5人制足球場13塊,社會小運動場11塊,體育館1個。峨山縣8個鄉鎮(街道)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覆蓋率為100%;峨山縣76個行政村(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覆蓋率為100%;峨山縣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為7.7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9.95%;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為5.69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6.92%。

郵電旅遊

2020年,全縣完成電信業務總量143130萬元,同比增長34.9%;年末共有固定電話用戶5103戶(其中住宅固定電話3304戶),共有移動電話用戶135493戶。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807萬元,同比增長15.8%;快遞業務總量為37.44萬件。

2020年,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67.7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4916萬元,同比下降80.8%,其中:接待國內遊客67.78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4916萬元,同比下降80.8%;接待海外遊客6人次,實現外匯旅遊收入0.28萬美元,同比下降89.6%。

城市建設

2020年末,峨山縣城建成區面積4.25平方公里、人口4.42萬人、市政道路39.93公里、道路面積84.24萬平方米、道路照明燈6770盞、亮燈率99%、綠地總面積152.78公頃,綠化覆蓋總面積181.26公頃,綠地率為36.12%,綠化覆蓋率為42.8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0.66平方米。污水處理率91.3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生態環境

2020年,峨山縣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雲南省生態文明縣,8個鄉鎮(街道)全部被命名省級生態鄉鎮,其中2個鄉鎮(街道)被命名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鄉鎮(街道)審核通過待國家命名。

2020年,出台了《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峨山縣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年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有效天數361天,其中:一級天數245天,二級天數115天,超二級天數1天,縣城環境空氣優良率達99.7%。

2020年,出台了《峨山縣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實施方案》《峨山縣兩大水系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截至2020年11月,完成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獲雲南省生態環境廳批覆。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安全生產

2020年,全年共發生各類一般生產安全事故9起,死亡9人,直接經濟損失390萬元,同比事故起數較2019年同期減少13起,下降59%,死亡人數增加4人,直接經濟損失減少215.8萬元,下降36%。分行業情況:工貿領域全縣發生事故5起,死亡5人,直接經濟損失230萬元。道路交通領域全縣發生事故4起,死亡4人,直接經濟損失160萬元,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農機等其他行業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5]

交通運輸

2020年末,全縣共有客運車輛53輛1179個客位;共有貨運車輛2132輛29615噸位(貨車總質量4.5噸以上,含牽引車、掛車)。

2020年末,全縣公路通車裡程2248.827公里(含易峨高),其中:國道136.336公里(含易峨高),省道94.018公里,縣道389.605公里,鄉道1366.84公里,專用公路43.062公里,村道218.966公里。按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35.959公里,一級公路15.051公里,二級公路68.578公里(含易峨高),三級公路37.715公里,四級公路2091.524公里。按路面等類型分:瀝青混凝土路面195.508公里(含易峨高),水泥混凝土路面1673.211公里,簡易鋪裝路面42.948公里,砂石路面337.16公里。

景區景點

錦屏山景區位於峨山縣縣城以西1.5公里處,由錦屏山主景區、雙江片區、西鄉區三個片區組成,總面積120平方公里。

天子山溫泉景區

天子山溫泉景區位於小街街道年景村境內,屬低礦化度淡泉水,是峨山縣重點開發旅遊區。

臨江公園

臨江公園,因坐落於縣城南龜嶺之下,練江之濱而得名,為集觀賞休閒和歷史紀念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