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岩溶剝蝕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岩溶剝蝕面

岩溶剝蝕面(karst denudation plane)是指在地殼運動相對穩定的碳酸鹽岩分布區,遭受區域性的強烈溶蝕作用後,在較大的面積內形成的孤峰波地。

簡介

在地殼運動相對穩定的碳酸鹽岩分布區,遭受區域性的強烈溶蝕作用後,在較大的面積內形成的孤峰波地,這種區域性的剝蝕面,叫做岩溶剝蝕面。當地殼相對上升運動較強時,剝蝕面被侵蝕切割,原有的岩溶景觀受到破壞,同時發育新的岩溶觀象。如果地殼多次階段性上升,則形成多級區域性岩溶剝蝕面。華北中奧陶統馬家溝灰岩沉積後,加里東運動使地殼上升,沉積間斷,形成與上覆石炭二疊紀煤系地層不整合接觸;華南下二疊統茅口灰岩沉積後,東吳運動使地殼短暫上升,形成與上覆晚二疊世龍潭煤系地層的假整合。石灰岩頂部與上覆地層間的不整合或假整合面,都遭受到風化與溶蝕,成為岩溶發育的古剝蝕面

評價

我國岩溶水大礦區,煤系地層均直接覆蓋在岩溶發育的古剝蝕面上,有的可採煤層與古剝蝕面間,隔水層很薄,有的雖隔水層很厚,但由於斷層破壞或陷落柱溝通,均可導致煤礦在開採過程中大量突水。所以,古剝蝕面對礦井充水,有着密切關係華南早二疊世後的假整合接觸面並不都是岩溶發育帶,因而不都具有岩溶水的威脅,這取決於古剝蝕面的岩石成分、隔水層厚度及受斷裂破壞的程度。華南地區受茅口灰岩古剝蝕面升溶水影響的煤礦,多限於可採煤距基底古剝蝕面之間隔水層薄的、茅口灰岩質純而岩溶發育以及有導水斷裂溝通區域含水層的一些「北型」礦區。早、晚二疊世地層之間亦存在着假整合的古剝蝕面,因其不具備發育岩溶的岩性條件,故無岩溶水的威脅,如牛馬司與洪山煤礦。[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