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尼泊尔菊三七(学名:Gynura nepalensis DC.)是菊科、菊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45厘米。茎粗壮,中空,基部木质,茎叶多数,下部长裸露。叶具柄,基部无耳;叶片狭椭圆形,稀浅裂,侧脉向上弯曲,上面灰白色,狭披针状线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有数个线形苞片,总苞狭钟状,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小花黄色,花冠管部细,裂片三角状卵形;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锥状,瘦果圆柱形,冠毛多数,白色。
分布于中国云南。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100-2100米的溪边岩石上或田边。
尼泊尔菊三七有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效。可治疗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臃肿,烫伤,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等。
- 中文名尼泊尔菊三七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 族千里光族
- 亚 族千里光亚族
- 属菊三七属
- 种尼泊尔菊三七
- 命名者及年代DC.,1838
- 中文学名Gynura nepalensis DC.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茎粗壮,直立或斜升,中空,基部木质,直径10毫米,上部有伞房状分枝,被密黄褐色茸毛,茎叶多数,下部长裸露。叶具柄,基部无耳;叶片狭椭圆形,卵形或菱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20厘米,宽1-6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楔状渐狭成叶柄,全缘或边缘上半部有锯齿,稀浅裂,侧脉3-6(8)对,向上弯曲,上面灰白色,被疏或密黄褐色柔毛,下面沿脉被柔毛;上部叶小,变成苞片状,狭披针状线形,无柄。
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0毫米,通常花茎枝端排成伸长的疏伞房状;花序梗长1-10厘米,有数个线形苞片,被密短柔毛。总苞狭钟状,长10-13毫米,宽约10毫米,基部有7-8个线形小苞片,被密短柔毛,总苞片1层,13-14个,线状披针形,长10毫米,宽1.5-2.5毫米,顶端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密被黄褐色绒毛或近无毛,有时具无柄的腺毛。小花黄色,花冠长8-10毫米,管部细,长4-5毫米,上部扩大,裂片三角状卵形;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锥状,被乳头状微毛。瘦果圆柱形,长3-4(6)毫米,具10肋,无毛或有疏毛。冠毛多数,白色,绢毛状,易脱落 。
下级分类
山芥菊三七 Gynura barbareifolia Gagnep. 红凤菜 Gynura bicolor (Roxb. ex Willd.) DC.
木耳菜 Gynura cusimbua (D. Don) S. Moore
白子菜 Gynura divaricata (L.) DC.
兰屿木耳菜 Gynura elliptica Yabe
白凤菜 Gynura formosana Kitam.
菊三七 Gynura japonica (Thunb. ) Juel.
尼泊尔菊三七 Gynura nepalensis DC.
平卧菊三七 Gynura procumbens (Lour.) Merr.
狗头七 Gynura pseudochina (L.) DC.
近种区别
尼泊尔菊三七在外形上与红凤菜(Gynura bicolor(Willd.)DC.)相似,但全株密被黄褐色茸毛,叶硬质边缘上半部有锐锯齿,两面被密毛;叶柄基部无耳,与后者显然不同。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镇康、腾冲)、贵州(罗甸、赤水、望谟、荔波)。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100-2100米的溪边岩石上或田边。 2021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尼泊尔菊三七新记录种。
繁殖方法
尼泊尔菊三七以分株法或扦插法繁殖为主。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湿润,约1-2周即可生根。尼泊尔菊三七扦插成活率都在90%以上,成活率非常高。
扦插时间:扦插繁殖全年都可以进行,一般在每年3-6月和9-11月进行扦插较好。
插法方法:
准备盆和土壤:选择上口直径23厘米、下口直径12厘米、高17厘米的陶瓷花盆,把每个花盆内装好园土,土壤表面距花盆上沿2厘米,选择沙壤土,扦插前一天浇上水。 准备插穗:选择充实饱满的枝条剪切成10厘米长的插穗,下切口剪成斜面,能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上切口剪成平面,以减少蒸发水分的面积,可以带有已萌发的芽也可以不带。
扦插:扦插前先用小木棍插孔,然后将插穗轻轻插入,用手将插穗周围土壤按紧即可,最后浇水。
栽培技术
盆栽:在小苗成形后即可进行操作,多用有排水孔的中型花盆作为定植容器,为了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每盆可放1株种苗,在操作结束后灌水即可,为了便于缓苗,定植操作最好在阴天时进行。
主要价值
尼泊尔菊三七有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效。可治疗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臃肿,烫伤,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