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齒鋸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齒鋸鰩 |
小齒鋸鰩(學名:Pristis microdon)是鋸鰩科、鋸鰩屬魚類。體延長,背面圓凸,腹面平坦,頭平扁呈子角形。吻堅硬呈劍狀突出,邊緣鋸齒17-22對。背鰭2個,無硬棘。胸鰭寬大,前緣伸達頭側後部。尾鰭上下葉發達。背面赤褐色,腹面白色。體長最大可達700厘米,一般500厘米左右。
小齒鋸鰩屬熱帶暖水性近海中小型底層魚類,喜食甲殼類、軟體動物及小型魚類。 分布於東印度洋、西太平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包括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北部,中國南海和東海南部海域。
1980年8月1日,越南發行了一枚圖案為小齒鋸鰩的郵票,面值為50越南盾。
簡介
體長最大可達700厘米,一般500厘米左右。 體延長,背面稍圓凸,腹面平坦。頭三角形。尾寬大,向後細小,下側具一皮褶。吻平扁,堅硬,劍狀突出,邊緣具鋸齒17-22對。眼小,橢圓形。噴水孔斜位。鼻孔前鼻瓣具一個小三角形尖出。口橫裂, 唇褶不發達。齒細小而多,平扁光滑,鋪石狀排列。口內具一齶膜。鰓孔5個,頗小。背鰭2個,無硬棘, 形狀和大小相同。第1背鰭起點前於腹鰭起點,第2背鰭與第1背鰭的距離為第2背鰭基長的2倍。臀鰭消失。胸鰭基底伸達第1鰓孔前面。腹鰭比背鰭稍小。尾鰭短寬,上下葉頗發達。背面赤褐色,腹面白色,虹膜金色,邊緣黑色。
評價
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各近岸海區和各大河口,有些進入江、河、湖泊,甚至定居於淡水中並進行繁殖。 暖水性近海底層魚類。主要攝取泥沙中的甲殼類和無脊椎動物,也會用棒槌樣的鋸吻襲擊成群魚類,將擊傷的魚類吃掉。
在水族館裡小齒鋸鰩多趴於池底,偶而會遊動,夜間遊動較多一些。在自然環境中,小齒鋸鰩從出生到3-4齡一直生活在淡水水域,之後會游至海水環境,而當雨季時會游回河口或更淡的環境中進行繁殖後代,雨季結束後再游回大海。喜食鯔魚,有超常的跳躍能力,飼養水缸要注意做好防跳措施。喜歡淡水泥質底棲環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