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桃紅·淡煙微雨鎖橫塘 盍西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桃紅·淡煙微雨鎖橫塘
圖片來自搜狐網

小桃紅·淡煙微雨鎖橫塘這首小令起句便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朦朧的景致,再進一步詮釋這份寧靜;接着描寫水面上輕舟飄蕩、芰荷飄香的清新宜人環境,甚至不願讓漁歌聲高打破此刻的寧靜;結三句將畫面緩緩拉向遠方,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落在沙灘上,營造出一種溫馨而祥和的氛圍。

原文

盍西村〔元代〕

淡煙微雨鎖橫塘,且看無風浪。一葉輕舟任飄蕩,芰荷香,漁歌雖美休高唱。些兒晚涼,金沙灘上,多有睡鴛鴦。

譯文

細雨霏霏,像是輕煙籠罩着橫塘,漫不經心的一看水面上風平浪靜。我駕着一葉輕舟,任它自由飄蕩;菱角和荷葉的清香陣陣撲面。水鄉的漁歌雖然動聽,此刻卻擔心它會破壞這靜謐安閒的時刻。暮色漸漸降臨,送來些許輕寒,放眼金沙灘畔,不時有一對對鴛鴦並頭宿眠。

賞析

  古代詩文中的某些地名,如「橫塘」、「南浦」、「西園」之類,不必強行斷定其實處,已自有其特定的意境與風味。提起「橫塘」,人們就會想到江南的水鄉,波明水淨,綠柳紅荷,蓮舟輕盪,少男少女們互唱着風情萬種的吳歌。作者藉此地名,不排除利用人們的聯想,但他又限定了特別的氛圍,即「淡煙微雨」。一個「鎖」字,將橫塘置於濛濛細雨的籠罩之中,同時也排除了「熱鬧」的加入,使水面成了作者的個人世界。

  「且看」二字用語平常,卻頗具玩味,可以說,它與杜甫「且看欲盡花經眼」的「且看」有異曲同工之妙。「且看」就是那麼隨隨便便、漫不經意地一看,顯示出一種平常心。天空固然雨意不絕,湖面卻也水波不興。詩人用「且看」而不用「且喜」,正因為他蕩舟的行意已決,「無風浪」,不過是適遇其便而已。順理成章,就有了下句的「一葉輕舟任飄蕩」。

  在閒適自在中,詩人一步步地揭示了橫塘的美。先是「芰荷香」,荷花固不必說,提起芰香,我們就會想起《紅樓夢》中香菱論菱香的那一段妙論:「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聞呢。」再是遠遠傳來的一兩聲漁歌,漸近黃昏送來的輕微的晚涼,在暮色中閃閃發亮的沙灘,還有在灘頭並頭酣眠的鴛鴦。

  「漁歌雖美休高唱」是承上啟下之筆,它上承「芰荷香」,為煙雨迷茫、清香散溢的恬靜水域增加出一種生活的「美」,又通過「休高唱」的折筆,引出了在沙灘晚涼中享受着自然天趣的對對鴛鴦。「多有睡鴛鴦」五字,進一步渲染了橫塘美景的安恬,也表現出詩人覓求與珍護生活美的一片深情。

  這首小令可以說每一句都是一幅優美的畫面,尤其是在「一葉輕舟任飄蕩」之後,更是筆致細膩,調動了嗅覺、聽覺、感覺、視覺的一切感受,真稱得上是「美不勝收」。在景象的歷歷鋪敘中,利用「漁歌雖美休高唱」的曲折,別開一番生面,增加了文意的起伏變化。

  全曲確如平和的天籟,但這並不意味着不存在作者隱微的寄託。詩人的隱意就表現在起首兩句中。前面說過,詩人將「橫塘」置於煙籠雨罩的特定環境下,是為了創造出「一葉輕舟任飄蕩」的自在空間的需要。但細細深想下去,之所以水面上只剩下「一葉輕舟」,則正是因為作者具有不同塵俗的審美心理與生活方式。所以「淡煙微雨鎖橫塘,且看無風浪」兩句,同唐人張志和《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句意一樣,表現了一種超塵脫俗、不以物累的隱者的孤高。

簡析

  這首小令起句便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朦朧的景致,再進一步詮釋這份寧靜;接着描寫水面上輕舟飄蕩、芰荷飄香的清新宜人環境,甚至不願讓漁歌聲高打破此刻的寧靜;結三句將畫面緩緩拉向遠方,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落在沙灘上,營造出一種溫馨而祥和的氛圍。這首曲子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卷,最是美景,觸動人心。

盍西村

盍西村,生平不詳。盱眙(今屬江蘇省)人。元·鍾嗣成《錄鬼簿》未載其名,而有盍志學,或以為系一人。《錄鬼薄》把他列為「前輩已死名公」,稱其為「學士」。他的散曲多為寫景之作,歌頌隱逸生活,風格清新自然。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論說其詞「如清風爽籟」。其散曲作品現存小令17首,套數1套。[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