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宋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宋镇位于兰考县城东北部30公里处,乡境东临南彰镇,南达考城镇和葡萄架乡,西接闫楼乡和堌阳镇,北至孟砦乡。该乡土地肥沃,有耕地6.14万亩,盛产小麦、花生、棉花、玉米、大豆等,林木资源丰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兰宋公路纵贯全乡,孟马路横穿南北,南达兰曹公路,北连220国道西通七朝古都开封、绿城郑州、东接古城商丘、牡丹之乡菏泽等城市。

小宋镇得名于北宋,因位于黄河以北,故名"河北口",相传到了宋仁宗时,宋祁、宋郊(时人称为"大宋"、"小宋")兄弟二人进京赴试,同登榜第,后宋郊在此修状元府定居,改河北口为小宋,因隔日有集,又叫小宋集。[1]

概况

该乡土地肥沃,有耕地6.14万亩,盛产小麦、花生、棉花、玉米、大豆等,林木资源丰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兰宋公路纵贯全乡,孟马路横穿南北,南达兰曹公路,北连220国道西通七朝古都开封、绿城郑州、东接古城商丘、牡丹之乡菏泽等城市

乡名由来

小宋故名"河北口",相传宋仁宗时,宋祁、宋郊兄弟二人进京赴试,同登榜第,后宋郊在此修状元府定居,改河北口为小宋,因隔日有集,又叫小宋集。1949年后称小宋。

离兰考县城东北方向27公里处,有个镇叫小宋镇。初听这个普通的地名,没多少人会留意,然而,就是这个不被人留意的小宋镇,却和历史上的一位名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他就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宋祁。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祖籍湖北安陆,少时迁居庸丘(今河南民权)。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宋祁和其兄宋郊一起进京赶考。皇榜揭晓,宋祁"开封礼部试皆第一"。在即将成为天子门生、御笔钦点状元时,礼部上奏的卷宗为宋祁第一,宋郊第三。当时仁宗年幼,章献太后听政,认为三甲中郊、祁弟兄两人三分其二,违反了科举制度取仕的原则,且谓弟不可以先兄,于是点宋郊为状元、宋祁第十,此后宋郊更名宋庠。宋祁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与其兄庠齐名,时呼小宋、大宋。因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人称红杏尚书。

大名鼎鼎的宋祁和小宋镇有什么联系呢?宋朝以前,小宋镇名叫河北口,相传,宋祁兄弟在赶考途经此地时,宋祁不幸身染重病,后虽被当地人所救治,但两人却错过了当年的科考。为报答当地人的救命之恩,病愈后的宋祁和他的兄长宋郊就在此地住下,传授当地子弟学业。在宋祁兄弟皇榜高中后,为感谢河北口群众救命之恩,宋祁在河北口修建府第,修路筑桥,立碑纪事。其府第"景文故宅",为古代考城八景之一,当地人称状元府,称宋祁所修建桥为状元桥,所立的碑为状元碑,并将河北口改称为小宋。因此地每隔一日有集市,又称为小宋集。

2018年,此地被正式命名为小宋镇。时至今日,当年的状元府早已不知所踪,状元碑也于1953年在挖河时被毁,然而,在该乡南园村村北有一座状元桥却依然屹立,见证着那段感人的故事。

行政辖区

辖小宋、小宋东、小宋西、小宋北、南园、西南村、东邵岗一、东邵岗二、东邵岗三、西邵岗、王胡、张笔彩东、张笔彩西、贾寨、王岗、王园子、程寨、刘金堂、龙庄、孔园子、李庄、肖园子、孔庄寨、郭店、方店、张庄寨、孔翟庄、徐堂、唐寨、袁堌堆、罗寨、张庄、梨园 、孔庄、袁寨、王府桥、三合义东、三合义西、新庄36个村委会。

概况

小宋镇位于兰考县东北部,距县城27千米。辖北村、东村、小宋袁寨、孔庄、张庄、梨园、罗寨、西、袁庄、曲楼、唐寨、徐唐、王府桥、翟庄、张庄寨、郭店、方店、孔庄寨、龙庄寨、刘金堂寨、辛庄、西南、南元、小宋、西邵岗、程寨、东邵一、东邵二、东邵三、三合义东、三合义西、王园子、王岗、贾寨、张东、张西、王胡、梨园西38个行政村。

沿革

1956年建小宋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镇。1997年,面积73平方千米,人3.8万,辖小宋、小宋东、小宋西、小宋北、南园、西南村、东邵岗一、东邵岗二、东邵岗三、西邵岗、王胡、张北彩东、张北彩西、贾寨、王岗、主园子、程寨、刘金堂、龙庄、孔庄寨、郭店、方店、张庄寨、孔翟庄、徐堂、唐寨、袁堌堆、罗寨、张庄、犁园、孔庄、袁寨、王付桥、三合义东、三合义西、新庄36个行政村。

产业结构

2000年以来,兰考县小宋镇不断深化实施"工业强乡、林业兴乡、副业富乡、农业稳乡"战略,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经过几年的发展,兰考县禄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小宋镇龙庄村的大葱种植基地、郑州市郭义粮油有限公司李庄村粮油原材料种植基地、袁庄、王胡村的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特色种植基地规模大、效益好,闻名遐迩;养殖业发展迅速,新庄养鸡专业村、刘金堂养羊专业村、等种养殖专业村初具规模;2006年以来,小宋镇把招商引资作为强乡富民的"天字号"工程来抓,制定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了多家企业在小宋投资、发展。小宋镇于2014年全面贯彻习近平主席发展农村经济情况,鼓励村民全面发展家乡经济,全民走向小康社会。[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