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小叶莲 |
小叶莲为小檗科植物鬼臼的干燥成熟果实,本品呈椭圆形或近球形,多压扁,长3~5.5cm,直径2~4c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皱缩,有的可见露出的种子。
调经活血,用于血瘀经闭,难产,死胎、胎盘不下。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
为小檗科植物鬼臼Sinopodophyllum emodi (Wall.)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杂质,干燥。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小叶莲
拉丁学名; Sinopodophyllum emodi (Wall.)
别称; 八角莲、八角乌。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小檗科
种; 小叶莲
分布区域; 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湖北、江西。
目录
1简介
2植物形态
3药用价值
4功用主治
5选方
简介
小叶莲,又名鬼臼,种拉丁名 D.Versipoellis(Hance)M.Cheng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 根和根茎含鬼臼毒素、去氢鬼臼毒素。Rhizoma Dysosmae Versipellis
(英) Common Dysosma Rhizome拼音名:Xiaoyelian
英文名:FRUCTUS SINO PODOPHYLLI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34
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小檗科植物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 (Wall.)的干燥
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近球形,多压扁,长3~5.5cm,直径2~4cm。表面紫红色
或紫褐色,皱缩,有的可见露出的种子。顶端稍尖,果梗黄棕色,多脱落。果皮与果肉粘
连成薄片,易碎,内具多数种子。种子近卵形,长约4mm;表面红紫色,具细皱纹,一端有
小突起;质硬;种仁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甜、涩;种子味苦。
折叠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棕褐色,木质化,具粗壮的须状根。茎直立,高30~50厘米。茎生叶1,有时2,分别着生于茎的近顶处和茎的中部;叶片盾状,圆形,直径达30~40厘米,5~9裂,裂片卵状矩圆形,长5~8厘米,宽5~7厘米,先端锐尖,下面疏生柔毛或无毛,边缘有针刺状细齿;叶柄长10~15厘米。伞形花序,花8~10,生于茎顶一叶的叶柄基部,下垂;萼片6,椭圆形,外面有疏长毛;花瓣6,2轮,长2厘米,深红色;雄蕊6,花丝开张,花药内向:子房上位,1室,柱头大,盾状。浆果椭圆形或卵形。种子多数。花期初夏。
生于山坡、林下等阴湿处。分布长江流域各省。
本植物的叶(鬼臼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于山谷和山坡杂木林下阴湿处。 产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湖北、江西。
【采制】 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状】 根茎呈横生的小结节状,长2-3cm,直径约5mm,表面棕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气微,味苦。
【化学成份】 根及根茎含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去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异苦鬼臼酮((isopicropodophyllone)、金丝桃甙(hyperin)等。
【性味】 性温,味苦、辛;有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痰消肿。用于痈肿疔疮、瘰疬、咽喉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用量3-9g。
【释名】:九说、天说、鬼药、解毒、爵犀、马目毒公、害母草、羞天花、术律草、枸田草、独脚莲、独荷草、山荷叶、旱荷、八角盘、唐婆镜。
【气味】:(根)辛、温、有毒。
【主治】:
1、子死腹中(胞破不生)。用鬼臼不拘多少,研为末。每服5克,加酒一碗,煎至八成,一次服下,死胎即出。此方名“一字神散”。非常有效。
2、发寒发热,身上长疮,古代迷信,说这是鬼怪作祟,称为“射工中人”。用鬼臼叶一把泡苦酒中,捣取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两次。
3、风辩护人。用春季采得的鬼臼根叶,焙干,捣成末,加蜜和成成丸子吞服。
折叠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异名】爵犀、马目毒公、九臼(《本经》),天臼、马目公、解毒(《吴普本草》),术律草(《丹房鉴源》),羞天花、羞寒花(《益部方物略记》),害母草(《本草图经》),八角盘(《通志》),独脚莲、独荷草(《土宿本草》),旱荷(《庚辛玉册》),山荷叶、八角镜(《纲目》),金星八角、独叶一枝花(汪连仕《采药书》),千斤锤(《福建中草药》),一碗水、江边一碗水、独荷莲(《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独角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八角乌(《药学学报》)。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根茎。
【采集】秋季采挖。
【化学成分】根和根茎含4.2%醇溶性树脂,中含鬼臼毒素约15%,去氢鬼臼毒素约0.33%,又含山柰酚。
【性味】苦辛,平。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微温,有毒。"
③ 陶弘景:"味甘,温,有毒。"
④《药性论》:"味苦。"
功用主治
祛痰散结,解毒祛瘀。治痨伤,咳嗽,吐血,胃痛,瘿瘤,瘰疬,痈肿,疔疮,跌打,蛇伤。
①《本经》:"主杀蛊毒,辟恶气,逐邪解百毒。"
②《别录》:"疗咳嗽喉结,风邪烦惑,失魄妄见,去目中肤翳,杀大毒。不入汤。"
③《药性论》:"主劳疾。"
④《纲目》:"下死胎,治疟邪,痈疽,蛇毒,射工毒。"
⑤汪连仕《采药书》:"消一切毒,力能软坚透脓。"
⑥《福建中草药》:"降气祛痰,散结 缩略图 。"
⑦《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祛瘀,散结,解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
①《本草经集庄》:"畏垣衣。"
②《本草经疏》:"凡病属阳,阳盛热极及烦惑、失魂妄见者不可用。"
③《福建中草药》:"孕妇忌服。"[1] 参考文献==
- ↑ 小叶莲(别名:小叶莲),中医养生,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