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察罕帖木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察罕帖木兒

察罕帖木兒(Chaqan-temür,1328年—1362年),字廷瑞,乃蠻氏人,元末將領。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北,即元之別失八里)。祖父是乃蠻台、父親是阿魯溫,都居住在穎州,所以變為穎州沈丘(今安徽臨泉,非今河南沈丘)人,漢姓李氏。察罕帖木兒自幼攻讀儒書,曾應進士舉,名聞鄉里。

至正十一年(1351年)紅巾軍反元起義之後,至正十二年(1352年),察罕帖木兒組織地方武裝,與李思齊破羅山紅巾軍,升汝寧府(今河南汝南)達魯花赤。在河北、河南地區屢敗紅巾軍,以功累官河北行樞密院事。至正十七年(1357年),援陝西,敗紅巾軍於鳳翔,收復關中。次年,率軍入援大都,並分兵屯晉南、太行諸隘。進官陝西行省右丞,兼陝西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樞密院事。至正十九年(1359年),攻占大宋紅巾軍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回師與孛羅帖木兒爭奪晉、冀。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六月,乘山東紅巾軍內訌,分兵五路,水陸並進,招降田豐、王士誠,陷濟南等地。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六月,圍益都時被田豐、王士誠刺死。 其後他的養子擴廓帖木兒承繼了他的地位和兵馬。


察罕帖木兒
察罕帖木兒.jpg










原圖鏈接 來自搜狗的圖片]]
察罕帖木兒畫像
出生 1328年
穎州沈丘(今安徽臨泉)
逝世 1362年
益都
國籍 中國(元朝末年)
別名 李察罕
職業 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人物生平

投筆從戎

察罕帖木兒是乃蠻人,生於致和元年(1328年)。他自幼好學,後來參加科舉考試的進士科(未及第),在當時頗有盛名。察罕帖木兒身長七尺,眉毛修長超過雙目,左邊的臉頰有三根毫毛,每當生氣的時候便會豎立起來,有匡復時局的大志向。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北方紅巾軍發動反元起義,迅速占領了潁州(今安徽阜陽)、亳州(今屬安徽)、羅山(今屬河南)、汝寧(今屬河南)等地。不出數月,江淮地區諸郡皆被紅巾軍占領。元廷派軍鎮壓,大多大敗而歸。

至正十二年(1352年),察罕帖木兒率先組織地主武裝,糾集當地數百人,號稱義兵,並與羅山縣典吏李思齊組織的地主義兵武裝相結合,用計襲破了羅山的紅巾軍。當時元廷的官軍破敵無方,忽然出現了地主武裝收復城池,因而朝廷對察罕帖木兒組織地方武裝的做法大加讚賞,授察罕帖木兒中順大夫、汝寧府達魯花赤之職,並授李思齊為汝寧府知府。自此,元廷頗重視利用地主武裝,於河南、淮南等地設立義兵萬戶府、毛胡蘆(鄉人自相團結之意)義兵萬戶府等,免除了當地農民的差役,使他們他們不去響應反賊。

察罕帖木兒義兵在朝廷支持下發展很快,很快就招募了一萬餘人,自成一軍,屯駐在沈丘,與劉福通部的紅巾軍屢戰告捷,並迫使北方紅巾軍一度處於低潮。

鏖兵中原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紅巾軍劉福通等人自碭山夾河迎接了韓林兒,將他立為皇帝,號稱小明王,建都亳州,國號宋,改元「龍鳳」,紅巾軍起義再次進入高潮,汴梁(今河南開封)以南的鄧、許、嵩、洛諸府州皆為紅巾軍所占有。察罕帖木兒駐戍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以遏制紅巾軍。十一月,劉福通部紅巾軍北渡孟津,攻破懷慶(今河南沁陽)。察罕帖木兒率軍與紅巾軍作戰,紅巾軍敗退。元廷為表彰其功,升任他為中書刑部侍郎,進階中議大夫。當時駐紮在滎陽的苗軍起兵叛元,察罕帖木兒趁夜襲擊他們,將他們盡數俘虜,將他們全都駐留在中牟。過了不久,淮西紅巾軍30萬來攻打中牟營,察罕帖木兒率眾奮力抵抗,紅巾軍不能支撐,丟棄了旗幟和盔甲逃走了,察罕帖木兒追殺了十餘里,無數的紅巾軍慘遭殺戮。

至正十六年(1356年),察罕帖木兒升為中書兵部尚書,進階嘉議大夫。九月,劉福通派遣李武、崔德等為西路軍,攻破了潼關,進而攻克陝州(今河南三門峽西)、虢州(今河南靈寶東北),扼制崤、函。元朝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魯命察罕帖木兒、李思齊前往那裡圍剿,察罕帖木兒率軍西行,乘夜攻取了崤陵(今河南澠池西),再去攻打陝州,然而城池堅固不可攻破,轉而攻打靈寶城(虢州),攻破了那裡。李武、崔德渡河逃入山西,接連攻克平陸、安邑,察罕帖木兒窮追不捨。李武、崔德回軍攻下了陽津,與元軍相峙數月,終因不敵退走。察罕帖木兒以軍功加封為中奉大夫、僉河北行樞密院事。

至正十七年(1357年)年初,李武、崔德又占領了商州(今陝西商縣),攻武關。二月,奪取了七盤,進據藍田,前鋒直抵灞上,進逼陝西行省首府奉元路(今陝西西安),分兵攻同州(今陝西大荔)、華州(今陝西華縣)。陝西省台連連告急。元廷急令察罕帖木兒、李思齊、劉哈剌不花等由陝州、潼關前去援救。紅巾軍遇到察罕帖木兒再次遭到殺戮,餘部潰散,越過了南山,轉攻興元(今陝西漢中)。朝廷對察罕帖木兒大加嘉獎,授資善大夫、陝西行省左丞。閏九月,劉福通增派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由四川北上,克秦州(今甘肅天水)、隴州(今陝西隴縣),進據鞏昌(今甘肅隴西),攻鳳翔(今屬陝西)。察罕帖木兒先分兵入守鳳翔城,然後誘紅巾軍圍鳳翔。紅巾軍不知是計,發重兵來圍城,察罕帖木兒親自率領鐵騎,晝夜急馳200里赴鳳翔城外,分左右兩翼包抄,城中元軍開門而出,形成內外合擊。紅巾軍大潰,自相踐蹂,被殺者數以萬計,伏屍百餘里。西路紅巾軍從此一蹶不振,李喜喜南下川蜀,李武、崔德轉入寧夏。

破賊山西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山東的紅巾軍首領毛貴開始揮師北伐,進逼京師。元廷惶恐不安,急征四方兵入衛,命察罕帖木兒屯兵涿州(今屬河北)。察罕帖木兒留兵戍清湫(今陝西眉縣東南)、義谷(今陝西藍田西南),屯潼關、塞南山口,以防陝西起義軍再起,然後親自率領精騎急赴河北。

當時關先生、破頭潘等所率中路紅巾軍越過太行山,破上黨,攻掠晉寧(今臨汾)、冀寧(今太原),陷雲中(今大同)、代州(今代縣),又派遣軍隊南下。察罕帖木兒派他的大將關保、虎林赤守上黨,關先生等克遼州(今左權),很快被虎林赤擊退,關先生等又占領冀寧。

為遏制紅巾軍南下之勢,察罕帖木兒遣兵埋伏於太行山南山的關隘,而親自率領重兵屯駐在聞喜、絳陽。紅巾軍果然南下經過南山,遭到了元軍的伏擊,損失慘重。察罕帖木兒分兵屯澤州(今晉城),塞硫子城(今晉城南),屯駐在上黨,塞吾兒谷(今黎城東);屯冀寧,塞井陘口(今平定東),以杜塞太行山通道,致使中路紅巾軍在山西無法活動,離開山西北上,轉攻河北,進軍上都。察罕帖木兒進為陝西行省右丞兼陝西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樞密院事。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對察罕帖木兒十分倚重,下詔令其守御關陝、晉、冀,撫漢、沔、荊、襄,便宜行閫外事。

奪取汴梁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五月,劉福通攻破了汴梁,宋政權遷都於此。北方紅巾軍雖未攻克大都,但東自山東,西至甘肅,北達遼陽,南方江淮、荊楚、巴蜀,所在兵起,勢相聯結,宋政權勢力出現鼎盛局面。察罕帖木兒不得不收縮兵力,於晉、豫交界一帶,北塞太行,南守鞏、洛,親親自率領領中軍駐守澠池。當時劉福通的大將周全攻打洛陽,察罕帖木兒從宜陽出動,率精兵自新安全力救援。周全久攻不下退走。元廷進封察罕帖木兒為陝西行省平章政事,仍兼同知行樞密院的事務。

至正十九年(1359年)初,宋政權各路紅巾軍出擊未達到預期目的,逐漸由盛轉衰。當時關先生等中路軍攻破了上都,轉攻遼陽;山東毛貴為來投奔的淮安趙君用(趙均用)所殺,山東紅巾軍自相屠殺;西路軍李武、崔德一支進寧夏路(今銀川)。於是宋政權都城汴梁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五月,察罕帖木兒開始調兵遣將進攻汴梁,親自率領大軍到達了虎牢關,派遣兵馬南道出汴南,攻打歸、亳、陳、蔡諸州;北道出汴東,徵發戰船沿着黃河,水陸並下,攻打曹州(今山東菏澤)以南的地方,據守黃陵(今河南蘭考東)。又調陝西的兵馬,出函谷關,越過虎牢關;山西的兵馬越過太行山和黃河,會師於汴梁城下,奪取汴梁的外城。察罕帖木兒親自駐紮在杏花營(在汴梁城西),指揮各路軍環繞着汴梁城修築營壘,把汴梁圍得水泄不通。劉福通起義軍屢次出戰皆敗,外無援軍,內無糧草,形勢十分危急。八月,城中糧草殆盡,察罕帖木兒與閻思孝、李克彝、虎林赤、關保等大將商議,分門而攻。入夜,元軍登城,破關而入,劉福通與數百騎護送宋主韓林兒自東門奪圍而遁,元軍俘獲宋政權的「皇后」及起義軍家屬數萬,宋政權官員五千餘人。元軍奪取汴梁後,起義軍失去河南,察罕帖木兒勢力大振,他親赴大都獻捷,受賜御衣、七寶腰帶。朝廷以其功勞進封他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理河南行樞密院的事務、陝西行台御史中丞。於是,察罕帖木兒以兵分鎮關陝、荊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營壘旌旗相望有數千里之多。他的部隊每日修繕車船、兵甲,令軍士務農囤積糧食,訓練士卒,謀劃着大舉收復山東。

內部積怨

元軍在戰場上取得暫時勝利,各軍閥之間的矛盾也隨之萌生。當時在中原屢與劉福通部紅巾軍爭戰的河南行省左丞相答失八都魯,出身於蒙古珊竹帶氏功臣世家,地位在察罕帖木兒之上,但戰績遠在察罕帖木兒之下,察罕帖木兒自恃有功,頗為不滿。

至正二十年(1360年)二月,答失八都魯的兒子孛羅帖木兒升任為中書平章政事,又在興和(今河北張北)一帶擊敗中路紅巾軍,朝廷命其總領一應蒙古、漢人諸軍,便宜行事。戰功顯赫的察罕帖木兒對年少氣盛的孛羅帖木兒內心當然不服。朝廷為避免雙方發生摩擦,命孛羅帖木兒守石嶺關(今山東忻縣南)以北,察罕帖木兒守石嶺關以南。九月,孛羅帖木兒遣兵自石嶺關圍攻察罕帖木兒兵所守之冀寧,旋又退屯交城。十月,朝廷又命孛羅帖木兒守冀寧,孛羅帖木兒派其大將保保、殷興祖、高脫想要進城,但是冀寧的守將拒不接納。同時察罕帖木兒派其大將白瑣住、陳秉直率領大軍前來爭鬥,卻被孛羅帖木兒的部將脫列伯打敗。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正月,元順帝命平章答失帖木兒、參政七十前往勸諭,孛羅帖木兒遂罷兵回到原駐地。但雙方結怨已經很深,和解是不可能的。

匡復山東

紅巾軍各部互相攻伐不已。察罕帖木兒占領汴梁後,得知山東紅巾軍自相攻殺,決定大舉進攻山東。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六月,察罕帖木兒在洛陽召集各路將領,商定發師進攻山東的戰略部署:并州軍出井陘,遼、沁軍出邯鄲,澤、潞軍出磁州,懷、衛軍出白馬,與汴、洛軍水陸分道並進。而察罕帖木兒親自率領精銳鐵騎,渡過孟津,經懷慶,一面擊鼓一面向東行軍。七月,占領了東昌(今山東聊城)、冠州(今山東冠縣)。八月,察罕帖木兒的大軍到達鹽河,派遣他的養子擴廓帖木兒(王保保)、閻思孝等,結合關保、虎林赤等部,率精兵5萬人進攻東平。元軍由東河造浮橋渡河,田豐派二萬軍奪橋,關保、虎林赤且戰且渡,元軍兩敗紅巾軍,占領長清,兵臨東平城下。田豐派遣他的大將崔世英等人出戰,沒有取勝。察罕帖木兒考慮到田豐占據山東已久,軍民大多依附於他,於是給他書信說明了順逆的大道理。當時田豐提兵攻打穆陵關,派人去答覆察罕帖木兒:「您如若不相信我歸附的誠意,那我暫且不和你相見,我當為你平定山東沿海的各個城池,然後再來見你也不晚啊。」察罕帖木兒聽說之後大喜,命田豐為前鋒,跟從元軍東進,東平的王士誠、棣州(今山東惠民)俞定、東昌楊誠等人全都望風歸降。察罕帖木兒根據朝廷的任命進封田豐為山東行省平章。

當時,山東紅巾軍諸將會聚於濟南,決定出兵齊河、禹城以抗擊元軍。察罕帖木兒分兵三路:北路攻濟陽、章丘;中路由察罕帖木兒親自率領主力攻濟南;南路攻泰安、益陽。察罕帖木兒中軍渡過大清河,與紅巾軍在分齊大戰,元軍獲勝,進逼濟南城。當時北路的元軍占據了齊河、禹城,南路元軍也傳來捷報。益都的紅巾軍見濟南危急,派遣軍隊前去救援,與察罕帖木兒的大軍在好石橋大戰,被元軍擊敗。元軍乘勝攻圍濟南,分兵攻取了山東其他由紅巾軍控制的州郡。元軍圍攻了濟南三月,最後攻克。朝廷進封察罕帖木兒中書平章政事、知河南山東行樞密院事,仍然署理陝西行台中丞。

紅巾軍失去濟南後,僅存益都這一座孤城。益都為宋政權益都行省的治所,原由毛貴任行省平章,毛貴被殺後,眾人擁護毛貴的兒子為平章,被稱為小毛平章。小毛年幼,無力駕馭部眾,並且山東各地的紅巾軍各自為戰。元軍攻破山東各地後,各地敗退的紅巾軍全都會集在益都,作最後的拚死抵抗。察罕帖木兒自濟南東進圍困益都,田豐在益都城西會見了察罕帖木兒。察罕帖木兒命諸軍圍着益都城紮營,一共數十處,後大舉攻城,百道並進。益都的紅巾軍守軍全力拒守。元軍又挖掘深溝,修築起了很長的圍欄,引南洋河的水灌入城中。

中計遇害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元軍圍攻益都數月不下。當時田豐在益都的南門紮營,頻頻前往察罕帖木兒的大營議事,見察罕帖木兒對待朝廷的大臣非常傲慢無禮,又其施以心術,沒有一點忠臣的樣子,於是田豐非常生氣地說:「我以山東所有的地方來投降你,又為你平定了沿海各地的不肯投降的人,實在是認為你是能中興大元的人物,如今見你這般樣子,實在是和漢朝操縱大權的曹操一樣了,你如果做曹操,我是堅決不會那麼做的!」

同年六月,田豐與王士誠私謀說:「十五日之內察罕帖木兒一定會出來巡察,我打算椎牛釀酒,到了那一天,設席邀請他和他隨從的各個官員、大小將領,喝酒的時候,你選擇一些驍勇之士帶着刀,假裝成供給他們倒酒的人,兩個人夾住他們一人,以擊鼓為號,自察罕帖木兒以下的全部殺了。」謀劃完成之後,察罕帖木兒在十四天之後的日落之時與隨從二人來到了田豐大營。察罕帖木兒出行之前,他的大將以為絕不能去,察罕帖木兒說:「我推心待人,又怎麼能誰都防呢!」眾將又請求多帶力士隨從前往,察罕帖木兒也沒聽從。察罕帖木兒先到了義兵頭目王信的營中,再到了田豐的大營。王士誠看見察罕帖木兒輕裝簡從而來,按照事先商議,帶刀入侍。田豐以眼神按時他們退下,他安排的人誤以為田豐要他們動手了,轉身揮刀砍向察罕帖木兒,砍中了他的肩部。田豐也知道事已至此不可遏制,於是擊鼓三通,城中軍士都聽見了,馬上開門接納田豐的大軍,於是他們擁察罕帖木兒入城,城中的人再次推舉察罕帖木兒為主以抗拒朝廷,田豐不允許。很快察罕帖木兒就因傷勢過重而死。

察罕帖木兒被刺的消息傳到大都,朝野為之震動,元順帝不禁慟哭,中原的婦人小兒都為之流涕。朝廷詔贈推誠定遠宣忠亮節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忠襄王,諡獻武。後改贈宣忠興運弘仁效節功臣,追封潁川王,改諡忠襄,食邑沈丘縣。命其養子擴廓帖木兒全部承接其父的兵馬,拜銀青榮祿大夫、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皇太子詹事。

主要成就

至正十一年(1351年),劉福通於河南穎川起事在元軍征討,全部失敗的情況下,至正十二年(1352年),察罕帖木兒招募義兵,鎮壓叛軍。這是察罕帖木兒首次在歷史上顯名,而且出手不凡,屢戰皆勝。以自己的軍功獲得官職。

至正十六年(1356年),在河南與起義軍轉戰數年的察罕帖木兒,以自己的戰功已經升到中書兵部尚書。這一年,白不信、李喜喜率領的義軍向陝西、山西大舉進攻,一直打到長安城下。察罕帖木兒與李思齊奉令前往收復陝西。經一年戰鬥,幾乎全殲這支義軍,收復了陝西、山西的全部失地。李喜喜率領剩下的殘部,流竄往四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察罕帖木兒以兵分鎮關陝、荊州、河洛、江淮等地,對起義軍實施各個擊破的戰略。此後,察罕帖木兒繼續在北方與劉福通部作戰。兵鋒所及,自陝西、寧夏、山西到河北、河南,並創造了幾乎百戰百勝的奇蹟。至正十九年(1359年),察罕貼木兒攻占汴梁,韓林元、劉福通退守安豐。[6]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察罕帖木兒又揮師東向,從北、中、南三路進入山東。克東昌、下濟寧、破濟南,勢如破竹,直至東海。短短一年時間,收復了除益都(今山東省淄博市)一座孤城以外的山東全境。這樣,百萬紅巾軍基本全部被殲。從陝西直到山東一線以北的整個中國北部地區,又重回元朝手中。察罕帖木兒「獻捷京師,歡聲動中外」,被目為大元朝的力挽狂瀾的救世英雄,立即拜為中書平章政事(副宰相)。察罕帖木兒在短短十年間,打敗了號稱百萬的農民起義軍,升到了副宰相。

人物評價

總評

察罕帖木兒是有元一代著名的軍事將領,在他短短十年的戎馬生涯中,他以平定天下、匡復社稷為己任,將區區數百之眾奮起義兵,東征西討,南戰北平,幾以一師之力殲滅百萬紅巾軍,力挽元政府於傾覆,克復了自紅巾軍起義後四分五裂的北中國。然而就在他即將消滅紅巾軍東路軍餘部的時候,卻為叛將暗殺,遇難益都。察罕帖木兒的死,是蒙古民族的一大不幸,卻是漢民族的絕對大幸,更是朱元璋的大幸。朱元璋聽到察罕帖木兒的死信不由得大喊:「天下無人矣!」這既是對察罕帖木兒的死法感到可惜,又是對從此元朝喪失了能阻擋自己的重要將領而大感慶幸。體現出朱元璋對察罕帖木兒的重視、佩服等種種心情。察罕帖木兒是元末挽救元朝的重要希望,他一死,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歷代評價

朱元璋:「草之勁者非疾風不顯,人之忠者非亂世難名。爾李將軍,當中原擾攘,元政不綱,大臣竊命,守將擅兵於外,是致干戈鼎沸,國勢日危,人將以為元無人矣。何將軍之忠義,倡農夫為三軍,拔智勇以上聞,頒爵以官之,明其分數。義旗舉而兵興,齊魯強兵僅能固守。爾能陳兵於野,請命於朝,進退有方,君命是聽。當是時,忠心昭如五曜,號令嚴若冰霜,所以動天地而感鬼神,以其忠之所致。夫何兵既勝,志少盈,納逋逃,釋有罪,忠義漸虧,鬼神鑒見。俄而禍膺不測,殞於敵手。然忠未終而奸未顯,壽不期年,果屬何耶?莫不竭忠以身先而致是歟?抑人臣之有將而若此歟?噫!予數其事而醺之,猶生之對也。靈酣而往,予紀而歸。誅心之言,爾其聽乎!」

孛羅帖木兒:「察罕若在,我省用多少氣力。」 錢謙益:「然吾以為察罕一死,天意灼然歸我明矣。嗚呼!帝王之興,豈不有天命哉!聖祖極推重察罕,即位後幸汴梁,特遣使往祭,其意可知。」

王逢《七月聞河南平章凶問》:「六月妖星芒角白,幾夜徘徊天市側。尋聞盜殺李上公,窮旅孤臣淚沾臆。當時寬猛制萑澤,安得受降翻受敵。上公忠名垂竹帛,書生奚為費禕惜。東南風動旗黃色,蒲梢天馬長依北。」

楊維楨《悼李忠襄王》:「羅山進士著戎衣,淚落神州事已非。百二山河驚易改,三千君子誓同歸。天戈已付唐裴度,客匕那知蜀費褘。賴有佳兒功業在,東人重望捷淮淝。」[8] 柯劭忞:「察罕帖木兒,明太祖之所畏也。」

牟復禮:「察罕帖木兒很顯然是僭越了皇帝的權力,以便保護他自己的利益;他忽視朝廷的命令;他擅自任命官員和調動軍隊——所有這一切都是要伺機制服孛羅帖木兒和擴大自己強大的軍事機器。但是我們最後不得不承認,他其實無意控制朝廷,也不想取代朝廷,即令他的行動有時很含糊不清,足以引起人們真正懷疑他的目的。」

白壽彝:「察罕帖木兒出身探馬赤軍戶,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後,作為色目地主階級的一員,深感切身利益受到威脅,因而糾集武裝,組織義兵,對抗起義軍。他以治軍有方,作戰勇敢,使這支地主武裝發展成當時規模最大、對農民軍鎮壓最力的地方武裝力量。察罕帖木兒因此而躋身行省長官,地主義兵改編為官軍,他本人也成為握有重兵的軍閥。他是元末兵起以來支撐元朝統治的柱石,也是血腥屠殺起義農民的劊子手。」

蔡東藩:「察罕帖木兒起自潁邱,仗義討賊,一戰而破羅山,二戰而定河北,三戰而復陝州,四戰而下汴梁,五戰而入山東,出奇制勝,所向必克,何其智且勇也!雖與孛羅互斗,似犯蚌鷸相爭之忌,然孛羅實為禍始,不得盡為察罕咎,惟田豐詐降,禍生不測,以智勇之察罕帖木兒,竟為小丑謀斃,良將亡,胡運終矣!」

親屬成員

家世

曾祖:闊闊台。

祖父:乃蠻台,至正二年(1342年),遷遼陽行省左丞相。至正八年(1348年),元順帝詔贈攄忠宣惠綏遠輔治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魯王,諡忠穆。

父:阿魯溫。

子女

外甥兼養子:擴廓帖木兒(漢文名王保保。察罕帖木兒之甥,察罕無子,養為子,遂更名擴廓。)

後世紀念

察罕貼木兒墓位於苗南村三組,墓冢封土上圓下方,高約15米。至正二十二年(1363年)六月察罕帖木兒在山東東平被王士城所殺後葬於此。據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李健人所編著《洛陽古今談》載;「元贈穎川王察罕貼木兒墓,在縣西萬福寺西,今寺已廢,墓在城西北八里許石碑凹金谷園村北邙山下,方形墓,東西各二十八弓,南北各三十弓,高八丈,占地九畝六分;察罕帖木兒為一元代名將,駐鎮河洛,威名遠揚,今墓已作駐軍練習射擊靶場,墓前翁仲石獸猶存焉。」1983年7月發掘此墓,在墓前50米處出土石翁仲一件。

史籍記載

《元史·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二十八》

《新元史·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十六》

藝術形象

繪畫形象

美國納爾遜·阿金斯藝術博物館藏有一件舊題為《趙遹瀘南平夷圖卷》的畫作。但此畫實為元人宦跡圖,據學者林梅村考證,畫作的主人公正是察罕帖木兒。該畫表現了他年輕讀書、公服受詔、獻捷京師、謀復山東、出師山東、受降田王等畫面,並有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所題的「篤恭」二字。

文學形象

察罕特穆爾: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女主角趙敏(敏敏特穆爾)的父親。

參考資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中國通史·察罕帖木兒》
  2. 歷史人物:元順帝、脫脫、擴廓帖木兒、察罕帖木兒
  3. 《元史·百官志五》
  4. 白話二十四史之察罕帖木兒傳
  5. 朱元璋推翻元朝打天下:全靠同室操戈狗咬狗
  6. 為什麼說朱元璋的「緩稱王」策略棋高一着?
  7. 錢謙益:《初學集卷一百二》
  8. 《列朝詩集》明代卷10:甲集前編第七之下
  9. 《新元史·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十六》
  10. 《劍橋中國明代史·中央權力的瓦解》
  11. 第五十八回 掃強虜志決身殲 弒故主行兇逞暴
  12. 洛陽市老城區文化遺址介紹
  13. 《元史·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二十八》
  14. 倚天屠龍記——二十六 俊貌玉面甘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