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室内小气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室内小气候是中国生态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1],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2]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字体多样。

名词解释

室内小气候是由于房间各种因素作用下产生不同于室外的气候。室内小气候的好坏会影响人的健康。

室内由于围护结构(墙、屋顶、地板、门窗等)作用,形成了与室外不同的室内气候,称为室内小气候。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气温、湿度、风和热辐射这四个综合作用于人体的气象因素组成。

我国《农村住宅卫生标准》规定,夏季农村住宅小气候,在严寒区和寒冷区适宜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40%-70%,适宜风速为0.3米/秒-1.0米/秒,在温暖区和炎热区适宜温度为26℃-30℃,相对湿度50%-80%,适宜风速为0.5米/秒-2.0米/秒。近年的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城市居民每天约70%-90%的时间在各种室内环境中度过。因此,室内小气候的好坏、优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

传染性疾病和室内污染有密切关系。室内传染性疾病微生物的污染主要指各种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这类疾病在人群中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污染的来源即传染源在哪里?传染源一般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染病病人常常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因为病人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而且具有某些症状如咳嗽、气喘、腹泻等,更有利于其向外扩散;同时室内环境空间有限,空气的流通不畅,室内空调的不合理配置和使用,均可能使病原体的室内浓度增加,使人群在室内被感染的机会明显大于室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