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宜阳县城关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宜阳县城关乡位于宜阳县城郊,南依锦屏山,北临洛河,东接丰李,西接莲庄。郑卢路、宜故路宜白路穿境而过,陇海铁路洛宜支线从高桥村起站。辖区内有被誉为白马寺“姊妹寺”的中州古刹灵山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寺。全乡辖15个行政村,135个村民组,常住人口3.8万人。乡党委管理1个党总支、27个党支部,党员979人。总面积7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40公顷。水资源充沛,利济渠引洛水从西向东流过。矿藏资源丰富,年产原煤100万吨,石英砂100万吨,形成了“一黑一白”两大支柱产业。辖区内有省、市营厂矿5家,民营企业300多家,形成了食用油、石英砂、煤炭、建材等优势产业。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52566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524.6万元,;招商引资9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0元。[1]

中文名称: 城关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

地理位置:宜阳县城郊

面 积: 76.5平方公里

人 口: 3.8万人

地理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乡,畜牧富乡,经济大乡”三大目标,努力搞好各项工作,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工作成绩突出。荣获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科普宣传先进集体、全省科技宣传暨通联工作先进单位,洛阳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乡镇、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卫生乡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奖励。

主要景点

名胜古迹:灵山寺是中外著名的游览胜地。与苗村南面的虎头寺(一名千佛寺)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庄有宋代瓷窑遗址。铁炉南有东汉尚书栾巴墓,陈宅有陈友谅(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墓。河下有寿安寺等。

历史

城关乡位于城关镇的东、西两侧。地处北纬34°33′,东经111°10′。东、西、南三面分别与丰李、樊村、赵保、莲庄等乡接壤。北隔洛河与寻村、柳泉两乡相望,郑卢公路由西而东穿过,焦枝铁路洛宜支线贯穿于东半部,并有公路与赵保、白杨等地相通,面积76.5平方公里,耕地18936亩(含水浇地7159亩)。乡政府驻县城,海拔195米。全乡地形,南高北低,南部有半坡山、鸡冠山、凤凰山、锦屏山、喊龙山、寿安山、虎头山,较大的河流自西而东有陈宅河、藻河,由南向北入洛,水顺山势,南北走向,形成了山区、半山区、川区。南部山区的煤、石灰石藏量丰富,是豫西主要产煤区之一。该乡明代属坊廓保的坊二里,清初属坊高里,至乾隆以后属屏阴区的坊一里、坊二里。民国16年(1927),改为城关区。民国25年(1936)划为第一区。民国32年(1943)改为寿安乡。民国33~34年(1944~1945),宜阳沦陷,日伪县府(维持会)设6个乡(镇),城关仍为寿安乡。解放初为宜南县城关区。宜南、宜北合并后划为第一区(城关区)。1956年改为城关中心乡。辖石村、李沟、河下3个一般乡。1958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复改为城关乡至今。现辖17行政村,133村民组,73自然村,7587户,35672人。其中回、蒙、彝、壮、满、白6个少数民族成分共148人,余为汉族,平均每平方公里466人,人均耕地0.53亩。全乡川多山少,人口密集,土地肥沃,厂矿较多。水塘4个,大渠两条(宜化、宜洛共25公里多长),经济条件较好,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红薯、棉花等。

基础事业

文教卫生:初中9所,教师112人,在校学生1475人,小学13所,教师177人,在校学生3485人,全乡公、民办教师289人,中小学学生4960人,影剧院4个,医院1所,诊所20个,医务人员41人。

视频

宜阳县城关镇滨河之声wenhuahuodong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