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定向凝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定向凝固

定向凝固,又称为定向结晶,是指使金属或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一种工艺方法。定向凝固技术是在铸型中建立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使熔融合金沿着热流相反方向,按要求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铸造的工艺。它能大幅度地提高高温合金综合性能。

简介

定向凝固是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凝固金属样未凝固熔体中建立起沿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在气壁上形核后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按要求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的技术。该技术最初是在高温合金的研制中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采用、发展该技术最初是用来消除结晶过程中生成的横向晶界,从而提高材料的单向力学性能。该技术运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叶片的生产,所获得的具有柱状乃至单晶组织的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热冲击性能、较长的疲劳寿命、较高的蠕变抗力和中温塑性,因而提高了叶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温度,成为当时震动冶金界和工业界的重大事件之一。定向凝固技术对金属的凝固理论研究与新型高温合金等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但是传统的定向凝固方法得到的铸件长度是有限的,在凝固末期易出现等轴晶,且晶粒易粗大。为此出现了连续定向凝固技术,它综合了连铸和定向凝固的优点,又相互弥补了各自的缺点及不足,从而可以得到具有理想定向凝固组织、任意长度和断面形状的铸锭或铸件。它的出现标志着定向凝固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定向凝固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制备的合金材料消除了基体相与增强相相界面之间的影响,有效地改善了合金的综合性能。同时,该技术也是学者们研究凝固理论与金属凝固规律的重要手段。

评价

实现定向凝固应满足凝固界面具有稳定的定向生长要求,抑制固一液界面前方可能出现的较大成分过冷区,而导致自由晶粒的产生。根据成分过冷理论,固一液界面要以单向的平面生长方式进行长大时,需要保证 足够大( 为晶体生长前沿液相的温度梯度,R为界面的生长速度),这就需要通过以下几个基本工艺措施来保证:①严格的单向散热,要使凝固系统始终处于柱状晶生长方向的正温度梯度作用之下,并且要绝对阻止侧向散热,以避免界面前方型壁及其附近的形核和长大;②要减小熔体的异质形核能力以避免界面前方的形核现象,即要提高熔体的纯净度;③要避免液态金属的对流、搅动和振动,以阻止界面前方的晶粒游离。对于晶粒密度大于液态金属的合金,避免自然对流的最好方法就是自下而上地进行单向结晶。所谓的发热剂法就是将熔化好的金属液浇入一侧壁绝热,底部冷却,顶部覆盖发热 剂的铸型中,在金属液和已凝固金属中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的温度梯度,使铸件自下而上进行凝固,实现单向凝固。这种方法由于所能获得的温度梯度不大,并且很难控制,致使凝固组织粗大,铸件性能差,因此,该法不适于大型、优质铸件的生产。但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可用于制造小批量零件。[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