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張虙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宋史·張虙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張虙,字子宓,慈谿人。慶元二年進士。故事,潛邸進士升名,虙不以自陳。為浙東帥屬。帥督新昌舊逋虙手書諫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撫摩之今夏稅當寬為之期使田裡久飢之甿少還已耗之氣血尚可理舊逋耶力辭不行主管戶部架閣文字,改太學正。時新進者多逞小才,害大體,言:「立國有大經,人主當以靜制天下之動。今日之治,或有鄰於鍥薄,而咈人心、傷國體者,宜有以革之,使祖宗之意常如一日也。」帝嘉納焉。遷太常博士,又遷國子博士。時金垂亡,因論自治之道,謂:「城郭所以禦敵也,使溝壑有轉徙之民,則何敵之能御?」遷國子監丞。轉對,願力主正論,勿使迎合之人得以投吾機。
遷秘書郎,預編《寧宗會要》,兼吳、益王府教授。講《毛詩》終篇,乞以所讀諸子改讀《尚書》,帝曰:「吾固以《詩》《書》成麟趾之美也。」遷秘書丞,改著作郎。以疾乞外,出知南康。至郡,剖決滯訟,眾皆悅服。前守陳宓以錢七千緡置濟民庫為築城費,虙至,曰:「不必取贏於民,吾捐萬緡為倡,繼是倘不已,何患事之難成?」轉運使以錢萬二千緡置平糴於郡,虙復出錢萬二千緡以增益之,民賴其利。將增建禁旅,營地屬民者,索質劑②視元直償之。徙知處州,移知溫州,力辭,遂直秘閣、主管千秋鴻禧觀。參議制置使幕中,使者尚威力,愎諫自用,虙守正不阿,每濟以寬大。召為國子司業兼侍講,以《禮記·月令》進讀,至「獄訟必端平」之語,因敷暢厥旨。兼權工部侍郎兼國子祭酒,命下而卒,詔贈四官。
(選自《宋史·張虙傳》,有刪改) [注]①虙,讀fu。②質劑:文中指作憑證的契券。
譯文
張虙,字子宓,慈谿人。慶元二年考中進士。按舊例,在皇帝做太子時身邊的人考中進士名次可以提升,張虙自己卻沒有去陳述。擔任浙東帥屬。帥臣催收新昌欠的舊稅,張虙寫信進諫說:「越地人貧窮,應該安撫他們。現在收取夏稅應當放寬日期,讓在田地里長期受飢的老百姓,少量償還已經耗盡他們的元氣,還能追收舊債嗎?」堅決拒絕,不去執行。((張虙))主管戶部架閣文字,改任太學正。當時新做官的人大多賣弄小聰明。損害大體,張虙說:「建國有大綱,君主應當用靜控制天下人的動。現在的政策,有的近於刻薄,違背人心、傷害國家制度的,應該採取措施來革除它們,讓祖宗的意志長期如一日就行。」
皇帝表揚並接納了他的意見。升任太常博士,又升任國子博士。當時金國即將滅亡,於是張虙論述自治的道理,說:「城郭是用來抵擋敵人的,假如護城河裡有輾轉遷移的百姓,那麼能抵禦什麼敵人呢?」升任國子監丞。輪流入殿面君指陳時政,希望極力主持正當言論,不要讓逢迎的人能夠投機。升任秘書郎。參加編寫《寧宗會要》,併兼任吳王府、益王府教授。講完《毛詩》後,請求把所讀的諸子書籍改為《尚書》,皇帝說:「我本來要依靠《詩經》《尚書》培養有仁德、有才智的賢人。」升任秘書丞,改任著作郎。因病請求外調,出京任南康知府。到了郡里後,判決積壓的案件,大家心悅誠服。
前任郡守陳宓用七千緡錢設置濟民庫作為築城的費用,張虙到任後。說:「不必向老百姓收錢,我捐獻一萬緡錢作為倡導,如果跟着我捐錢的人不斷,還擔心事情難辦成嗎?」轉運使在郡中用一萬二千緡錢平價買糧,張虙又拿出一萬二千緡錢來增加金額,老百姓依靠這個得到利益。準備增加建立禁旅,營地屬於老百姓的,要來地契按原價付錢。改任處州知州,調任溫州知州,極力推辭,於是在秘閣值班、主管千秋鴻禧觀。在置使幕中做參議,使者崇尚威力,剛愎自用,張虙堅守正道不阿諛,常常用寬大來幫助人。被徵召擔任國子司業兼侍講,將《禮記·月令》進獻給皇帝閱讀,到「處理案件必須端正公平」這句話,藉機詳盡發揮其中的含意。兼任代理工部侍郎兼國子祭酒,命令下達時去世,朝廷下詔追贈四官。 [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