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宗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孟宗政 | |
---|---|
孟宗政 | |
出生 |
1164年 絳州(山西新絳縣) |
逝世 | 1223年 |
別名 | 孟德夫 |
孟宗政(1164—1223年),字德夫。絳州(山西新絳縣)人。南宋名將。岳飛部將孟林之子,少從父抗金,隨軍徙居隨州棗陽(屬湖北),自幼豪偉,有膽略。
開禧北伐時,孟宗政被任命為棗陽縣令,後任京西路鈐轄駐守襄陽。金將完顏董犯襄郢,宗政率眾據險游擊,奪其輜重。
1217年(嘉定十年)四月,金軍攻襄陽,圍棗陽。孟宗政和扈再興、陳祥等率軍連敗金軍,又援棗陽解圍,以功兼權棗陽軍節度使。
1218年(嘉定十一年)二月,金國完顏賽不率數萬人攻棗陽,孟宗政又在援軍扈再興、劉世興的幫助下堅守三個月,金軍退兵。
累官至右武大夫、和州防禦使、左武衛將軍。1223年(嘉定十六年)卒,後累贈至太師、永國公,諡號「忠毅」。
目錄
1人物簡介
2人物評價
3史料記載
1人物簡介
孟宗政少從父抗金,隨軍徙居隨州棗陽(今屬湖北),自幼豪偉,有膽略。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發動開禧北伐,孟宗政被任命為棗陽縣令,後任京西路鈐轄駐守襄陽。金將完顏董犯襄郢,宗政率眾據險游擊,奪其輜重。
嘉定十年(1217年)四月,金軍攻襄陽,圍棗陽。孟宗政和扈再興、陳祥等率軍連敗金軍,又援棗陽解圍,以功兼權棗陽軍節度使。
嘉定十一年(1218年)二月,金國完顏賽不率數萬人攻棗陽,孟宗政又在援軍扈再興、劉世興的幫助下堅守三個月,金軍退兵。
嘉定十二年(1219年)二月,金再攻棗陽,被孟宗政擊潰。孟宗政追擊到當時金國境內的湖陽縣(今河南唐河南湖陽鎮),「一鼓而拔,燔燒積聚,夷盪營寨,俘掠以歸,金人呼為孟爺爺,自是不敢窺襄、漢、棗陽」。後升荊鄂都統制兼知棗陽軍,官至右武大夫、和州防禦使、左武衛將軍。為官賞罰分明,好賢樂善。
嘉定十六年(1223年),孟宗政去世。他病卒之日,邊城為之罷市慟哭。
子十:孟璽、孟琛、孟璟、孟珙、孟珷、孟玘、孟璋、孟珠、孟璇、孟瑛。
在明代黃道周所著的《廣名將傳》中,孟宗政位列其中。
人物評價
脫脫:其部曲如扈再興、孟宗政後皆為名將,亦方之能獎率也。方之子范、葵,宗政子珙,後皆以功名自見,不愧其父,有足稱者。
3史料記載
《宋史·孟宗政傳》
孟宗政,字德夫,絳州人。父林,從岳飛至隨州,因家焉。宗政自幼豪偉,有膽略,常出沒疆場間。開禧二年,金將完顏董犯襄、郢,宗政率義士據險游擊,奪其輜重。宣撫使吳獵奇之,補承節郎、棗陽令。京西路分趙方、吳柔勝皆薦其才,轉秉義郎、京西鈐轄,駐札襄陽。
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陽、棗陽,方檄宗政節制神勁、報捷、忠義三軍。宗政與統制扈再興、陳祥分為三軍,設覆三所,蹀血以戰,金兵敗走。尋報棗陽圍急,宗政午發峴首,遲明抵棗陽,馳突如神。金人大駭,宵遁。方時移帥京西,聞捷大喜,差權棗陽軍。初視事,一愛仆犯新令,立斬之,軍民股慄。於是築堤積水,修治城堞,簡閱軍士。
十一年,金帥完顏賽不擁步騎圍城,宗政與再興合兵角敵,歷三月,大小七十餘戰,宗政身先士卒。金人戰輒敗,忿甚,周城開濠,四面控兵列濠外,飛鋒鏑,以綯鈴自警,鈴響則犬吠。宗政厚募壯士,乘間突擊,金人不能支,盛兵薄城,宗政隨方力拒。隨守許國援師至白水,鼓聲相聞。宗政率諸將出戰,金人奔潰。賜金帶,轉武德郎。
十二年,金帥完顏訛可擁步騎傅城,宗政囊糠盛沙以覆樓棚,列瓮瀦水以堤火,募炮手擊之,一炮輒殺數人。金人選精騎二千,號弩子手,擁雲梯、天橋先登,又募鑿銀礦石工晝夜塪城,運茅葦直抵圜樓下,欲焚樓。宗政先毀樓,掘深坑,防地道;創戰棚,防城損;穿阱才透,即施毒煙烈火,鼓鞴以熏之。金人窒以濕氈,析路以刳士,城頹樓陷。宗政撤樓益薪,架火山以絕其路,列勇士,以長槍勁弩備其沖。距樓陷所數丈築偃月城,袤百餘尺,翼傅正城,深坑倍仞,躬督役,五日成。金人摘強兵披厚鎧、氈衫、鐵面而前,又濕氈濡革蒙火山,覆以冰雪,擁雲梯徑抵西北圜樓登城。城中軍以長戈舂其喉,殺之;敢勇軍自下夾擊金兵,兵墜死燎焰。金將於後截其軍,拒馬揮刀迫前,自昕至昃,死傷踵接,梯橋盡毀。金人連不得志,俄乘順風渡濠,飛脂革燒戰棚,宗政激將士血戰,凡十五陣,矢石交,金兵死者千餘,弩子手十七八,射其都統殪。天反風,金人愈忿,炮愈急。會王大任領銳卒一千冒重圍轉斗入城,內外合勢,士氣大振,賈勇入金營,自晡至三更,金人橫屍遍地,奪其銅印十有六,訛可棄帳走,獲輜重牛馬萬計。捷至,朝廷方錄前戰守功,升武功大夫兼閣門宣贊舍人,重賜金帶。
制置司以湖陽縣迫境金兵,檄宗政圖之。宗政一鼓而拔,燔燒積聚,夷盪營砦,俘掠以歸。金人自是不敢窺襄、漢、棗陽。許國移金陵,宗政代為荊鄂都統制,仍知棗陽。宗政以迫濠而陳,乃於西北濠外瀦水為濘以限騎。中原遺民來歸者以萬數。宗政發廩贍之,為給田、創屋與居,籍其勇壯號「忠順軍」,俾出沒唐、鄧間,威振境外。金人呼為「孟爺爺」。俄病疽卒。轉右武大夫、團練使、防禦使。
宗政於有功者怨必賞,有罪者親必罰。好賢樂善,出於天性。未嘗學兵法,而暗與之合。死之日,邊城為罷市慟哭。子珙,有傳。
參考資料:
1. 《宋史·卷四百三·列傳第一百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