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孟子拜見齊宣王的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孟子拜見齊宣王的故事,春秋戰國故事。[1]

原圖鏈接孟子拜見齊宣王的故事

故事內容 

孟子拜見齊宣王,問:「您曾經告訴莊暴說您愛好音樂,有這麼回事嗎?」


齊宣王有些不好意思,只得據實說:「我並不是愛好古樂,只是愛好一般的音樂罷了。」


孟子說:「只要您非常愛好音樂,那齊國便會富強了。無論您愛好的是現在的音樂還是古代的音樂,它們都是一樣的。」


齊宣王說:「先生可以清楚地說明這個道理嗎?」


孟子說:「一個人單獨欣賞音樂的快樂,和與大家一起欣賞音樂的快樂,究竟哪一種更快樂呢?」


齊宣王說:「當然是與大家一起欣賞音樂更為快樂。」


孟子說:「與少數人欣賞音樂快樂,和與多數人欣賞音樂快樂,究竟哪一種更快樂呢?」


齊宣王說:「當然是與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孟子接着說:「那麼就讓我和您談談賞樂的道理吧!假如大王在這兒奏樂,老百姓聽到鳴鐘擊鼓、吹簫奏笛的聲音,卻都愁眉苦臉,『我們的國王這樣愛好音樂,為什麼我們卻苦到這般地步呢?』原因就在於大王只圖個人享樂,而不與百姓同樂。但是,假如大王在這兒奏樂,老百姓全都眉開眼笑,『我們的大王大概很快樂,要不怎麼能夠奏樂呢?』這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國王與百姓能一同娛樂罷了。所以,如果大王能與百姓同樂,就可使天下歸附了。」


註: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kē),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並稱"孔孟"。

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聖"。

《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般認為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屬先秦語錄體散文集。書中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於國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和《富貴不能淫》等篇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


讀故事,悟道理


孟子在這段論辯中用了因勢利導的辯術。當他聽說國王喜愛音樂時,就由此下手,用一個個問句,一步步疏導,最後得出結論:如果大王能與百姓一同娛樂,就可使天下歸附,從而達到說服齊宣王與民同樂的目的。

視頻 

【孝善·微國學】孟子想啟發齊宣王反省自我

參考資料 

  1. 孟子拜見齊宣王的故事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