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奥地利基督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奥地利基督教奥地利基督教各派的统称。奥地利总人口约821.1万(2000年),基督徒约737.1万,约占总人口89.77%,其中新教有宗派38个,约36.7万人,独立宗派有6个,约3.5万人,圣公会有宗派1个,约3000人,天主教有宗派1个,约586万人,东正教有宗派11个,约15.5万人,新兴宗派有18个,约6.5万人。奥地利的天主教会有大主教2位,主教6位,实行分权治理。大主教分别驻于萨尔斯堡和维也纳,后者为奥地利的首席大主教和罗马枢机主教之一。

主教是基督宗教的高级圣职人员职称,为天主教[1]、东正教与圣公会采用,词源自希腊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由上往下)及“skopos”(观察者),意为监督(overseer)。依据初期教会的传统,祝圣主教[2]代表授予圣职圣事的圆满性。主教即是借着圣灵/圣神被祝圣为教会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义的导师及圣职敬礼的司祭。在一般基督宗教主流教会,指耶稣基督派遣使徒/宗徒继续实行祂的使命,到了第一世纪末至第二世纪初就形成了主教的制度

历史背景

公元3世纪,基督教传到拉伊蒂阿(今奥地利)。7世纪时,萨尔斯堡主教区成立,与罗马教廷保持密切联系。955年,萨尔斯堡主教向外派遣传教士。1468年,维也纳教区设立主教。16世纪宗教改革影响到奥地利,许多奥地利人于1570年前后皈依新教,但哈布斯堡王朝反宗教改革和强化天主教的举措迫使许多奥地利人重新皈依罗马天主教会。1731年,大约有2万新教徒被驱逐出萨尔斯堡省。1781年,约瑟夫二世(JosephⅡ)颁布《新教、东正教宽容法案》,对天主教加强控制,使新教等有可能传入。1861年,奥地利宪法提供更大的宗教自由空间;此后,新教浸礼会于1869年传入;循道宗于1870年传入;古老公教会(亦称“老公会”)因反对梵一会议宣布教宗“永无谬误”论而于1871年成立,于1877年获得奥地利法律承认;摩拉维亚派教会亦于1880年获奥地利法律承认。

教会发展

一战后,奥地利成立第一共和国,绝大多数居民信仰罗马天主教。罗马天主教会与奥地利政府于1933—1934年间签有政教协约;一些天主教徒及其社会组织于1934—1938年试图建立天主教国家,未获成功。二战期间,奥地利新教会一度并入德国福音教会。二战后,奥地利新教独立地位得以恢复,天主教神职人员退出政党政治,其天主教会则于1952年发表宣言,宣布收回其成为国家教会的要求,不再参与政党政治,选择走在“自由社会中”的“自由教会”之路。1957年和1962年,天主教会与奥地利政府曾针对其政教协约而重新谈判。1961年,奥地利政府与新教教会亦达成类似协议。在20世纪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影响下,奥地利新教各派及东正教于1958年在维也纳成立奥地利教会普世会议,1961年成立奥地利普世青年会议,1963年成立奥地利宣教会议;天主教于1964年创立促进与东方教会对话的亲东方基金会,东方教会、东正教会和东仪天主教会于1969年成立东方教会法学会等机构。1998年颁布新法,严格限制新成立或规模较小的宗教团体的资格。

社会影响

天主教徒设立维也纳和萨尔斯堡2个大主教区、7个主教区,有教堂6000多座,神职人员6000多人,平均每1600个教徒中有一名神父;有200多所教会学校,国家给予大量补助;全国28所师范学院中,有14所系天主教会所办;在国立维也纳格拉兹、萨尔斯堡、因斯布鲁克大学,设有天主教神学系。此外,天主教会在维也纳、因斯布鲁克设有修道院,神学院。在广播与电视中,有固定的天主教节目。传统上维也纳大主教是红衣主教,并为奥地利天主教会首席大主教,经常代表教廷与东欧教会联络。奥地利新教教徒集中在卡里什达特地区,主要有信义宗、改革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卫理公会、浸礼会、五旬节派、老公教会等。 [1]

参考文献

  1. 天主教,中国政府网,2017-10-23
  2. 中国天主教负责人就祝圣主教发表谈话,光明网,200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