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是元代散曲家张可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小令描绘了姑苏台美丽的雪景,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的感叹。[1]

作品原文

〔仙吕〕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断塘流水洗凝脂②,早起索吟诗③。

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④,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⑤。

一曲乐天词⑥,富贵似吴王在时。[2]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姑苏台:一名胥台,在江苏吴县西南姑胥山上,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与西施作乐于上。

②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

③索:应当。

④匙:此作动词,舀上。藻井:此指壁有彩饰的井,与作为天花板形式之一的古建筑术语“藻井”不同。

⑤参差:此指屋瓦高下不齐。秦观《春日》:“霁光浮瓦碧参差。”

⑥乐天词:白居易曾做苏州刺史,有《题灵岩寺》等诗。乐天,白居易字。

作品译文

脂粉塘水在雪景间流淌,仿佛在洗濯当年宫女雪白的肌肤,使我一早起来,就激起了作诗的愿望。

白雪茫茫,何处寻西施的遗影?但见垂柳挂满了冰雪,像鬓发添上了白霜。

井口堆雪像舀满了银子,梅园的雪粉还沾着芳香,高高低低的屋顶上,堆积着美玉,上下闪光。

我把白居易的诗作吟唱,眼前浮现着当年吴王夫差的富贵景象。

作品鉴赏

这首小令题为《姑苏台赏雪》,一开始却从距台有数峰之隔的“断塘”述起。“断塘”即脂粉塘,元林坤《诚斋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乃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凭这个处所,已足与同样因西施缘故而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洗凝脂”意含双关,它已暗点出“雪”的影响,实是因断塘塘岸的积雪白如凝脂,而联想起西施当年在此洗浴的景象。由此语激发起诗情和游兴,引出“觅西施”;再由觅西施不得,但见柳树积雪如“萧萧鬓丝”的怅惘,领出姑苏台的登临。这种针线细密、接笋无痕的布局,不仅预先交代了姑苏台外围的雪景,而且也表明作者“赏雪”并非单纯的冬令游览,而是“怀古”寄托的表现。[3]

下片正面转入“姑苏台赏雪”。“银匙”、“粉香”、“玉参差”,生动地绘现了姑苏台上高高下下的积雪景观。以银、粉、玉作为比拟,与末句的“富贵”遥遥相应。“富贵似吴王在时”,表面上是赞词,其实却包含着微意。这是在说吴王富贵久已不存,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的错觉而已。作者在怀古意绪的驱动下,回忆起“吴王在时”的当年风流是不难想见的,但他原始的目的是“觅西施”,而此时却无言提及。他所吟唱的“一曲乐天词”,也已游离了登台的初衷(白居易《题灵岩寺》之类游吴作品,并无丝毫怀古内容)。这一切正暗示了作者事实上的失落感。作者将感情表现得如此隐婉,实有一种“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意味。

作者简介

张可久(1270?--1348?)年,字小山,庆元(今属浙江宁波)人,曾为路吏,转首领官、桐庐典吏,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隐居杭州西湖。他是专力写作散曲的作家,内容多寄情名山胜水,抒写放逸情怀。艺术上清新雅丽,讲究炼字、炼句、声律、对仗技巧,使散曲趋向诗词化,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清有人把他比作“诗中李杜” ,著有《小山乐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