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然气开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然气开采

天然气也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对于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的天然气,会伴随原油一起开采出来。对于只有单相气存在的,我们称之为气藏,其开采方法既与原油的开采方法十分相似,又有其特殊的地方。

简介

中文名:天然气开采

密 度:为0.75~0.8千克/立方米

由 于:天然气密度小

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

基本内容

天然气也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对于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的天然气,会伴随原油一起开采出来。对于只有单相气存在的,我们称之为气藏,其开采方法既与原油的开采方法十分相似,又有其特殊的地方。

由于天然气密度小,为0.75~0.8千克/立方米,井筒气柱对井底的压力小;天然气粘度小,在地层和管道中的流动阻力也小;又由于膨胀系数大,其弹性能量也大。因此天然气开采时一般采用自喷方式。这和自喷采油方式基本一样。不过因为气井压力一般较高加上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对采气井口装置的承压能力和密封性能比对采油井口装置的要求要高的多。

天然气开采也有其自身特点。首先天然气和原油一样与底水或边水常常是一个储藏体系。伴随天然气的开采进程,水体的弹性能量会驱使水沿高渗透带窜入气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岩石本身的亲水性和毛细管压力的作用,水的侵入不是有效地驱替气体,而是封闭缝缝洞洞或空隙中未排出的气体,形成死气区。这部分被圈闭在水侵带的高压气,数量可以高达岩石孔隙体积的30%~50%,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气藏的最终采收率。其次气井产水后,气流入井底的渗流阻力会增加,气液两相沿油井向上的管流总能量消耗将显著增大。随着水侵影响的日益加剧,气藏的采气速度下降,气井的自喷能力减弱,单井产量迅速递减,直至井底严重积水而停产。目前治理气藏水患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排水,一是堵水。堵水就是采用机械卡堵、化学封堵等方法将产气层和产水层分隔开或是在油藏内建立阻水屏障。目前排水办法较多,主要原理是排除井筒积水,专业术语叫排水采气法。

投资风险

虽然我国正逐步放宽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的准入监管,但仍继续对国内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实施一定程度的准入控制,其中包括:颁发原油及天然气开采生产许可证、颁发原油及成品油经营许可证;确定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最高零售价格;制定进出口配额及程序;制定安全、环保以及质量标准等;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同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可能发生新变化,包括:成品油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完善以及环境税改革等,都将对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内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由于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会产生废水、废弃及废渣,严重的还会发展漏油和漏气的情况。[2]相关政府机构可能颁布和实施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进行更加严厉的处罚。这些都将使企业在环保事宜上的支出增加。

中国发展

自从1998年以来,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相继发现的特大型气

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开采和集输局部

气田 探明地质储量 陆海 民族主义 鸿沟 南中国海 转圜 珠江口盆地 荔湾3-1气田

近年来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发展迅速。2006年1-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59,073,351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24.74%;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73,655,604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27.2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63,568,825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24.22%。2007年1-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26,174,178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4.82%;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67,905,515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

春晓和平湖油气田群的开采和集输

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这些沉积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南海南部诸盆地等。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根据国务院2003年5月9日颁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国近海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到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将占GDP5%以上,海洋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5-2020年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且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2010年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2020年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占整个能源构成的10%。[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