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辞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辞海 | |
---|---|
基本信息
书名 大辞海
作者 [2]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定价 42 元
开本 16 开
ISBN 9787532628094
内容简介
《大辞海》是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辞书的一个空白。 迄今为止《辞海》是中国唯一的一部大型综合性辞典,它既收单字和普通词语,又收各类专科词语,兼具语文辞典和专科辞典的功能,收词丰富,检索方便,实用性强,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随着人类知识积累创新速度的加快和中国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编纂一部比《辞海》规模更大、所收字词更多、内容更丰富的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实属必要。
《大辞海》的编纂以《辞海》为基础,继承《辞海》的优点并以拓展,以增收《辞海》尚未涉及的新领域和各学科的新词新义为重点,适当补缺漏。全书收词约25万条,共约5000万字,均为《辞海》的两倍以上,按学科分类编纂分卷出版。
本书包括体育卷、中国古代史卷、数理化力学卷、机械电气卷、环境科学卷、天文学-地球科学卷、哲学卷、医药科学卷、中国文学卷、外国文学卷。
作品目录
凡例
分类词目表
正文
词目笔画索引
……
创作背景
《辞海》是我国大型综合性词典,第一版于1936年在上海问世,至今已出版6版。《大辞海》是以《辞海》为基础编纂的特大型综合性词典。总计38卷42册,总条目数约28.5万条,总字数5000多万字,先后被列入"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03年起陆续出版,2015年全部出齐,2016年9月通过国家验收。
《大辞海》的手笔大、阵容大。它从酝酿之日起就得到了从中央到学界各方面的关注,国家新闻出版署于1999年2月同意《大辞海》立项,此后《大辞海》的编纂又被列为上海市十五规划的重点项目。
《大辞海》的主编、副主编由《辞海》的主编和副主编兼任。《大辞海》编辑委员会23名副主编中就有苏步青、钱伟长、谈家桢、李国豪等11位德高望重的两院院士。此外,《大辞海》编委会还增加了杨雄里、李大潜、干福熹、谢绳武、郭景坤、李大潜等一批年富力强的学者。
分卷设置
除"语词卷"外,百科部分分为37卷:1.哲学,2.军事学,3.宗教,4.民族,5.教育学·心理学,6.管理学·统计学,7.经济学,8.法学,9.政治学·社会学,10.语言学,11.中国古代史,12.中国近现代史,
13.世界史,14.中国地理,15.世界地理,16.历史地理,17.文物·考古,18.中国文学,19.外国文学,20.戏剧·电影,21.音乐·舞蹈,22.美术·书法·摄影,23.文化·体育,24.新闻·传播,25.数学·
物理学·化学·力学,26.天文学·地球科学,27.生命科学,28.农业科学,29.医药科学,30.信息科学,31.材料科学,32.机械电气,33.化工·轻工·纺织,34.能源科学,35.建筑·水利,36.矿山·冶金·电气工程,37.环境科学。
作品特色
《大辞海》之"大"折射出文化教育事业的巨大变化。《现代汉语词典》是以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为对象的,《辞海》是以高中文化程度的读者为对象的,而《大辞海》将以大学文化程度的读者为对象。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后有大学学历的读者将成倍增长,这些人可以从《大辞海》各学科分册的词条解释中得到教益。
《大辞海》之"大"体现在充分反映科学文化的最新成就,在分卷的设置上,管理学、统计学以及五大新兴学科--"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均单独立卷;在词目方面,最新出现的重要词语也将被大量收录。
“中国天眼”被纳入大辞海 它是如何捕捉宇宙秘密的
近日更新的大型综合性辞书《辞海》第七版,在天文学科新增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条目,也就是俗称的“中国天眼”。
从今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起,“中国天眼”便成为中国天文学的另一项重要标志。这一从1994年就启动预研究、耗时5年建成,又花了3年时间进行反复调试才终于通过验收的巨大装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面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那么“中国天眼”到底是什么?它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
“中国天眼”建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洼地,四面被茂盛的绿色植被环绕。它的外形就像一口支在群山间的大锅,25万平方米的反射面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据说走一圈下来需要30多分钟。
人类对于宇宙的好奇从未停止过,“中国天眼”承载的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发现地外智慧生命的希望,这也是它最让天文爱好者们兴奋的地方。截至验收,“中国天眼”公布两年多来发现的脉冲星数量达到102颗,已超过同期全球多个脉冲星搜索团队发现数量的总和。
而每探测和记录下一颗脉冲星,就可能意味着我们离发现地外文明更进一步。
如何捕捉一颗星星? 宇宙中物质和天体的运行并不是悄无声息的,它们在活动过程中通常会发出波长不等的电磁波,这就为人类观测宇宙提供了可能。
天文望远镜就是我们用来捕捉这些电磁波的工具。因为电磁波的波长不同,天文望远镜的建造原理和形态也存在差异。比如,我们上学时都学过可见光属于电磁波的一种,如果一个天体可以发出可见光,那么它大概率可以被天文光学望远镜所捕获。我们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望远镜也基本属于光学望远镜。
但如果是波长比可见光更长的无线电波,人眼就无法看到,光学望远镜也无法发挥作用。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中国天眼”这样的射电望远镜来实现观测。
不同于光学望远镜常见的圆筒形外观,射电望远镜常常需要一个球面或是抛物面装置。这有点像一些家庭安装在室外用于接受电视信号的“大锅盖”,这个“锅盖”就是射电望远镜的主反射器,主反射器会将接收到的宇宙无线电波聚焦在位于其上方的接收天线上,人类再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储存。
“中国天眼”用来接收无线电波的天线叫做“馈源舱”,这也是“中国天眼”用来接收和回传信号最核心的部件。人可以通过移动及补偿风运动等的干扰,实现对馈源舱位置的精细控制。
在“中国天眼”之前,全球最大的单面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中国天眼”较阿雷西博的优势在于,其主反射器表面由4,450片每边长约11米的三角形面板组成,这种构造使得“中国天眼”能够在一定程度调节观测天空的角度;阿雷西博的反射器则是一个固定的球形,因而限制了观测范围。
而且“中国天眼”反射器更深的盘面,也有助于扩大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