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细蝇子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花细蝇子草 |
中文名称 大花细蝇子草(变种) 拉丁学名 Silene gracilicaulis rubescens 别称 紫茎九头草、癞头参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中央种子目 亚科 石竹亚科 族 剪秋罗族 分布区域 四川、云南 |
大花细蝇子草,中文学名:大花细蝇子草(变种)(拉丁学名:Silene gracilicaulis rubescens),为石竹科蝇子草属下的草本植物。产于四川、云南等地。根或全草入药,治小便不利、尿痛、尿血、经闭等症。
信息
种中文名:大花细蝇子草
种拉丁名:Silene gracilicaulis C. L. Tang var. rubescens (Franch.) C.L.Tang
科中文名:石竹科
科拉丁名:Caryophyllaceae
属中文名:蝇子草属
属拉丁名:Silene
国内分布:四川、云南
中国植物志:26:307[1]
形态特征
大花细蝇子草(变种)(云南植物研究)紫茎九头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癞头参(云南)
花萼长15-18毫米;花瓣淡红色,长20-22毫米。
细蝇子草(原变种) 九头草(全国中草药汇编),滇瞿麦(云南省药品标准)
多年生草本,高(15-) 20-50厘米。根粗壮,稍木质。茎疏丛生,稀较密,直立或上升,不分枝,稀下部具1-2分枝,无毛。基生叶叶片线状倒披针形,长6-18厘米,宽2-5毫米,基部渐狭成柄状,顶端渐尖,两面均无毛,边缘近基部具缘毛;茎生叶叶片线状披针形,比基生叶小,基部半抱茎,具缘毛。花序总状,花多数,对生,稀呈假轮生,花梗与花萼几等长,无毛;苞片卵状披针形,长4-12毫米,基部合生,具缘毛,顶端渐尖;花萼狭钟形,长8-12毫米,直径约4毫米,无毛,纵脉紫色,脉端在萼齿处连合,萼齿三角状卵形,顶端圆钝,边缘膜质,白色,具短缘毛;雌雄蕊柄长约2毫米,被短毛;花瓣白色或灰白色,下面带紫色,爪倒披针形,无毛,耳呈三角状,瓣片露出花萼,2裂达瓣片中部或更深,裂片狭长圆形;副花冠片小,长圆形;雄蕊外露,花丝无毛;花柱外露,蒴果长圆状卵形,长6-8毫米;种子圆肾形,长约1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范围
产自四川(西南)和云南。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鹤庆。
主要价值
根或全草入药,治小便不利、尿痛、尿血、经闭等症。
蝇子草属介绍
描 述:Silene L. 蝇子草属,石竹科,约500种,分布于北温带,地中海地区尤盛,我国有60余种,产西南部至东北部,有些供观赏用;有些药用,如蝇子草S. fortunei Vis.,能发表解热,活血散瘀。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白色、红色或粉红色;萼钟状或圆柱状,5裂,10至多脉;花瓣5,全缘、2裂或丝裂,有狭柄,基部常有鳞片2个;雄蕊10;子房基部为不完全的3-5室,花柱3,稀5,有胚珠多颗;荚果顶部3或6齿裂;种子肾形,具小疣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