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嶺山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嶺山鎮,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位於東莞市中南部,南部分別與深圳市羅田村和東莞市的長安鎮接址,西南與虎門鎮相連,西至西北分別與厚街鎮、南城區(篁村)、東城區(附城)相接,北到東北與寮步鎮相連,東至東南與大朗鎮相鄰。

截至2013年,大嶺山鎮面積110平方公里(包含松山湖高新科技產業園征地部分),轄21個村和2個社區。戶籍人口4.65萬人,常住人口28.21萬人。 大嶺山鎮曾被評為中國家具出口第一鎮、中國家具出口重鎮,也是國家衛生鎮、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級生態鄉鎮。 [1]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

2019年10月8日,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

2019年,大嶺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4.4億元。

中文名: 大嶺山鎮

外文名: Dalingshan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東莞

地理位置: 位於東莞市中南部

面 積: 95.53 km²

下轄地區: 21個村,2個社區

政府駐地: 大嶺山鎮德政街

電話區號: 0769

郵政區碼: 52382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79500人(2017年)

著名景點: 森林公園,東江縱隊紀念館

車牌代碼: 粵S

地區生產總值: 284.4億元(2019年)

東莞名人: 王志東

歷史沿革

建國前

原始社會的晚期—新石器時期(1萬年前-4000年前),已有人在大嶺山地域內過着狩獵的流動生活。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寶安改為東莞,縣治從南頭移遷到涌(即今莞城),將原南頭寶安縣治改為東莞郡治。大嶺山地屬東莞。

南宋高宗紹興22年(1148年),分東莞的香山鎮立為香山縣(即今中山市)。此時,先後有梅林、太公嶺、大塘、顏屋、楊屋、元嶺、馬蹄崗等村落。馬山廟在北宋時已建立。

元代設廣州路總管府,領縣有七:南海、番禺、東莞增城、香山、新會、清遠。

明太祖洪武元年(1308年)大嶺山仍屬廣州府的東莞縣。

明萬曆元年(1573年),東莞縣屬新安縣(即今寶安縣、縣治在南頭)。此時,大嶺山鎮仍屬東莞縣。

清代道光20年(1840年),大嶺山地區的建制與清代同。

建國前(1912年-1949年),東莞縣屬粵海道,後屬中區綏靖委員會公署。

1934年,大嶺山鎮地屬第七區,(包括附城、篁村、寮步一部分及大嶺山全部地域)。村落有:大松朗、矮嶺冚、大塘、水浸朗、雞翅嶺、馬蹄崗、新塘、太公嶺、百花洞、梅林、連平段、大片尾、坑尾、三家村、元嶺及金桔農場、底下埔兆豐農場、月山農場、沙井嶺農場。

1946年,大嶺山鎮地屬第三區。包括金桔鄉(由大沙、金桔、犀牛陂等小鄉在當年8月併入)、濂平鄉(由連平和厚街的環治、篁村的楊西等小鄉併入)、懷德鄉之大塘、水朗兩村。

1948年至1949年,大嶺山鎮包括第一區的濂平鄉、第三區的金桔鄉,第五區的懷德鄉一部分,其中濂平鄉包括:第六保的新飛鵝,第七保(大石板、連平圩、髻嶺、上高田、下高田),第八保(大灣、新屋場、畔山),第九保(大王嶺、油古嶺、瓮窯);金桔鄉包括:金桔嶺的第一保、第二保、第三保(含並朗村),第四保(含下虎山、梅林葉屋、月山)。第五保(大片尾),第六、七保(矮嶺冚),第八、九保(馬蹄崗),第十、十一保(新塘),第十二保(大塘朗、大坑),第十三保(上底、福田),第十四保、第十五保(浮竹山),第十六保(小坑),第十七保(長坑),第十八保(黃公坑、甘屋村、連塘頭、水車嶺、坑尾、小洞),第十九保(元嶺),第二十保(寶陂),第二十一、二十二保(犀牛陂),第二十三保(楊屋村),第二十四保(楊屋、水圍、顏屋、坑尾),第二十五保(楊屋),第二十六保(雞翅嶺),第二十七保(大沙、景山),第二十八保(大沙圩、橋頭、長鎮嶺、龍山、龍崗、黃沙坑),第二十九保(太公嶺、梅林、鄺屋),第三十保(百花洞)懷德鄉的第十二、第三、第十四保(大塘),第十五保(水朗)。

建國後

1950年上半年,區鄉調整後,大嶺山境內劃為二區。包括:犀楊鄉(楊屋、顏屋、犀牛陂、寶陂、大磡)。塘朗鄉(大塘、水朗)。金馬鄉(金桔、新塘、馬蹄崗、葉山、下虎山)。大沙鄉(景山、大塘朗、雞翅嶺、元嶺、龍山、太公嶺、矮嶺冚、大片尾、龍江)。連平鄉(大王嶺、上油古嶺、下油古嶺、瓮窯、百花洞、大灣、梅林、大石板、連平圩、新屋場、畔山、髻嶺、上高田、下高田、舊飛鵝、新飛鵝)。

1952年8月,土改期間,區鄉變化調整後,大嶺山鎮境內仍為二區。包括:金桔、馬蹄崗、塘朗、矮嶺冚、楊屋、連平等鄉。1953年1-3月間,東莞縣劃分為15個區後,大嶺山鎮內撤銷二區建立三區。包括馬蹄崗、金桔、連平、矮嶺冚。一小部分為九區。包括塘朗、楊屋。

1953年5月,土改複查後,區鄉調整,大嶺山鎮內,大部分屬三區轄,小部分屬十區轄。三區包括矮嶺冚鄉(龍江、龍山、太公嶺)。馬蹄崗鄉(馬蹄崗、新塘、元嶺、大塘朗、大坑)。金桔鄉(金桔、景山、下虎山、雞翅嶺)。連平鄉(連平、大石板、百花洞、上油古、下油古、大王嶺、舊飛鵝、髻嶺、梅林、下高田、上高田、大環、新飛鵝、大片尾、新屋場、畔山、瓮窯)。十區有楊屋鄉(楊屋、石嶺仔、魚嶺、顏屋、水界嶺、草塘、長山英、坑尾、官陂)。塘朗鄉(大塘、水朗)。

1954年7月1日,區鄉變化,將原來十區的楊屋、塘朗兩鄉,再劃入三區。

1957年12月26日,大嶺山鎮仍為第三區(寮步區)所轄。在東莞縣分為37個大鄉時,大嶺山區境內並為金桔大鄉。包括楊屋、塘朗、矮嶺冚、金桔、馬蹄崗、連平、犀牛陂等小鄉。

1958年3月28日,金桔大鄉改為大沙大鄉。

1958年9月20日,大沙大鄉併入寮步大鄉,10月1日,成立寮步人民公社。此時大嶺山境內有:連塘營(大塘、水朗、楊屋、顏屋),大嶺營(大嶺、矮嶺冚、大片尾、百花洞),大沙營(大沙、金桔、雞翅嶺),嶺東營(連平、舊飛鵝、梅林、太公嶺、大環、大地),駿馬營(馬蹄崗、大塘朗、新塘),上游營(大嶺山農場、元嶺)。

1961年6月21日,由寮步人民公社析出大嶺山人民公社。包括:大塘朗、馬蹄崗、新塘、金桔、雞翅嶺、大沙、連平(含舊飛鵝)、梅林、大環、百花洞、太公嶺、大片尾、矮嶺冚、大嶺、水朗、大塘、楊屋(含顏屋)、農場(含元嶺)、下高田等19個大隊。

1964年7月1日,在原來19個大隊的基礎上,分為21個大隊,元嶺從農場分出來,顏屋從楊屋分出來。

1968年11月,大嶺山公社將原來21個大隊調整為14個大隊。包括:大塘朗、馬蹄崗、新塘、金桔、大沙(含雞翅嶺)、、農場、元嶺、向東(即矮嶺冚、含大片尾、月山)、大嶺、大地(含百花洞、大地、太公嶺、梅林、大環)、連平(含舊飛鵝)、楊屋(含顏屋)、大塘、水朗。

1979年大嶺山公社將14個大隊又調整為22個大隊及一個圩鎮居民委員會。即大塘朗、馬蹄崗、新塘、元嶺、金桔、大沙(含龍山、下虎山)、雞翅嶺、連平、梅林、大環、百花洞、太公嶺(含龍崗)、大片尾、矮嶺冚(含月山)、大嶺、水朗、大塘、楊屋、顏屋、農場、舊飛鵝、下高田(大地)和圩鎮居民委員會(含龍崗村)。

1983年11月撤社建區,大嶺山公社改稱為大嶺山區,設區公所。1984年5月,大隊改為鄉,成立鄉人民政府。圩鎮居民委員會(含龍崗村)改稱為「大嶺山鎮人民政府」(鄉級)。

1986年11月,撤區建鎮,成立大嶺山鎮人民政府,將原來23個鄉鎮級人民政府改稱為22個管理區及大嶺山圩鎮居民委員會。

1999年6月,撤區(管理區)設村(民委員會),將22個農村管理區改稱為村民委員會,即大塘朗、馬蹄崗、新塘、元嶺、金桔、大沙、雞翅嶺、連平、梅林、大環、百花洞、太公嶺、大片美、矮嶺冚、大嶺、水朗、大塘、楊屋、顏屋、農場、舊飛鵝、下高田(大地)村民委員會,大嶺山圩鎮居民管理區稱為大嶺山圩鎮居民委員會,與村同級。

2004年7月開始,大嶺山鎮進行了農村體制改革,實行農村股份制,撤村改社區,至2005年底,成立了農場社區、大嶺山社區兩個社區,其餘21個村民委員會將逐步改制為社區。

區劃

截至2013年,大嶺山鎮下轄2個社區,21個村。分別為大嶺山鎮大嶺山社區、農場社區、馬蹄崗村、連平村、新塘村、楊屋村、大環村、大嶺村、大片美村、金桔村、梅林村、大沙村、元嶺村、大塘村、矮嶺冚村、大塘朗村、雞翅嶺村、下高田村、百花洞村、舊飛鵝村、水朗村、顏屋村。

地理環境

位置

大嶺山鎮,總面積95.53平方千米(2017年),位於北緯22°51′—22°57′,東經113°46′—113°52′之間,南部分別與深圳市的羅田村和該市的長安鎮接址,距深圳市區75公里;西南與虎門鎮相連,距虎門港25公里;西至西北分別與厚街鎮、南城區(篁村)、東城區(附城)相接,距東莞市中心18公里,距廣州市85公里。北到東北與寮步鎮相連,距石龍鎮27公里;東至東南與大朗鎮相鄰,距常平(東莞東站)28公里。靠近珠江口東岸,處於廣州市和深圳市經濟走廊中間,庇鄰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地質地貌

大嶺山鎮南到西南以及西北的邊緣地帶,分布着海拔100米至530米的山嶺數百個。以馬鞍山、蓮花山、大嶺山(大鼓頂)、飛鵝嶺、黃婆帳等為主要山峰,峰巒起伏,連綿不斷,構成占全鎮總面積25%的西南和西北山地。地勢邊緣,為海拔100米上下。山丘與山丘之間均為緩坡沖積而成的梯級旱地或水田。這種地形,構成大嶺山鎮的丘陵地貌。在黃沙河沿岸,有海拔15米至30米之間的埔田:大片尾埔、秦山埔、浪尾埔、大沙汾埔、蕉簡埔、禾坑埔、楊家陂埔。這些埔田稱為大嶺山鎮的「小平原」。

土壤

全鎮水田、旱地和山地的土壤,均屬亞類,水田主要是由谷底沖積物和緩坡沖積物耕作而成。旱地土壤,在土屬分類中,分為赤紅壤、砂岩赤紅壤、混合岩赤紅壤、花崗岩赤紅壤。成土母質主要屬赤紅壤砂岩赤紅壤,而山地土壤多為赤紅壤。

氣候特徵

大嶺山鎮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氣候。靠近南海沿岸,珠江口以東,受季候風影響,最高溫度33℃,最低溫度3-4℃,偶有霜凍和冰凍。平均溫度22℃。月平均溫度22℃以上的有7個月(4-10月),其中7-8月平均在28℃以上。無霜期350天以上。年日照時間200天以上。氣溫逐漸升高,夏天最高氣溫記錄有37-38℃,甚至40℃。

視頻

如今的東莞大嶺山鎮,是這麼的一副景象。這裡留有你曾經的回憶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