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 |
大,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讀作dà、dài、tài,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本義是容量、體積、面積、數量、力量、年齡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的對象,與"小"相對,後引申出"範圍程度深廣"、"年輩較長"、"再"等意義,又作為敬詞來使用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大
拼音; dà、dài、tài
部首; 大
五筆; DDDD
倉頡; K
鄭碼; GD
筆順; 橫、撇、捺
字級; 常用字,一級字(0032)
平水韻; 去聲九泰
注音; 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異體字; 亣、࠘�
筆畫; 3
統一碼; 5927
GBK; B4F3
基本釋義
[dà]
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1]
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
4.用於"不"後,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
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
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
7.時間更遠:大前年。
8.〔大夫〕古代官職,位於"卿"之下,"士"之上。
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
[dài]
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
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
[tài]
1.古通"太"。
2.古通"泰"。 解釋
形容詞
dà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腳。"大"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大"的字往往與人類或人事有關。本義:大小的"大")
形容體積、面積、數量、力量、規模、程度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 [big;large;great]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詞。--《說文》遵彼大路兮。--《詩·鄭風·遵大路》大有。--《易》。釋文:"大有,包容豐富之象。"大報天而主日也。--《禮記·郊特牲》。其朝踐用兩大尊。--《周禮·司尊彝》。司農注:"大,古之瓦尊"而祭大山之邑也。--《穀梁傳·桓公元年》然後會於大廟。--《禮記·祭統》。
注:"始祖廟也"大,小大也。--《廣韻》奠高山大川。--《書·禹貢》古田常上請爵祿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於百姓。--《韓非子·二柄》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湯問》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一隻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樓;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業);大蔡(大龜);大泉(大錢)。
年輩較長或排行第一的 [senior;eldest]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漢樂府《孤兒行》諸葛恢大女適太尉庾亮兒。--《世說新語·方正》
又如:大婦(長子之妻);大宗(宗法社會以嫡系長房為"大宗";餘子為小宗)。
重要,重大 [important;main]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諸葛亮《出師表》願牢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資治通鑑》 又如:大頭腦(主腦,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權);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德高望重的 [be of noble character and high prestige;with great virtue and high prestige]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王年小而位大。--《世說新語·排調》利見大人。--《易·乾》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賢(才德超群的人)
超過一般 [heavy;strong;loud]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世說新語·賢緩》
學識淵博的 [be learned;have great learning]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孟子·盡心上》
規模大 [general;main;major]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間訓》公子乃置酒大會賓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又如:大手術;大反攻。
性質嚴重 [serious]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說新語·政事》
尊稱對方的事物 [your]。敬語。如:大作;尊姓大名。
用在時令、時間或節日前表示強調。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詞
達到很廣範圍或很高程度,大肆 [greatly;fully]。約以連兵大舉。--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此臣所課大患也。--宋· 蘇軾《教戰守》想聞風節,望其(袁可立)乘時大展。--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又如:大長志氣;大吃一驚;大大增加;大辦農業。
很,太,非常 [very]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論語·雍也》大謾,願聞其要。--《莊子·天道》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順。--《荀子·非十二子》少年大駭。--《聊齋志異·促織》門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願意) 經常 [often]--加"不大"則表示不經常 [not often]。如:不大吃麵;不大回家 前天或後天的前一天或後一天 [further ahead or behind]。如:大前天;大後天。
名詞
大人 [adult;grown-up]劉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說新語·賞譽》小大稽首。--《詩·小雅·楚茨》
大小 [size]殺諸賊奴,當取金印如斗大。--《世說新語·尤悔》
〈方〉∶父親 [father]。如:俺大叫俺來上海看看你。河南方言,源自漢獻帝劉協,獻帝退位封山陽公,當地百姓尊其為父,稱大。此後次稱謂擴散至民間。 〈方〉∶指伯父或叔父 [uncle]。如:俺三大是個勞模。 姓
動詞
(1) 長大 [be brought up]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世說新語·言語》
(2) 超過 [surpass]
亦無大大王。--《戰國策·秦策二》
(3) 尊崇,意與"尚"同
《荀子·非十二子》篇:"上功用,大儉約而僈差等"。王念孫曰:"上與尚同,大亦尚也。謂尊尚儉約也。《表記》'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亦以'大'與'尚'並言之。《性惡》篇'大齊信而輕貨財',隱三年《公羊傳》'故君子大居正',並與此'大'字同義。"
dài
見"大夫"、"大王"
用同"代",世代 [generation],代替。陵家歷大為軍將,世世從軍為國征。--《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
同"待",等待。安排香桌兒去,我大燒炷夜香咱。--關漢卿《拜月亭》
常用詞組
大城 大夫 大黃 大王
字源解詁
略說 「大」象成年人,本義是大人(與小童相對),引申為大。
《說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26 字
詳解
「大」字象人正面站立,雙臂下垂。本義是成年人,與「子」象小孩相對(「子」象小孩在舞動手臂玩耍),因年紀較小孩大,故引申有大義。參見「子」。
金文表示大,與「小」相對。
郘鐘:「大鐘八聿(肆)」。
又用作人名。
又通讀作「太」,如「大(太)史」(史官)、「大(太)保」(官名,輔弼重臣)、「大(太)室」(太廟之中室)、「大(太)師」(官名)等。
古文字「大」、「夫」是一字之分化,「大」這個字形本來既表示夫(成年男子),又表示大(由大人、小孩的相對意義引申而有大義)。後來才在「大」上加一短橫分化出「夫」字。學者多認為一短橫是沒有意義的飾筆。
「大」亦作「亣」,《說文.大部》:「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亣也。」《說文.亣部》:「亣,籒文大,改古文。亦象人形。」段玉裁注:「大下雲古文亣,亣下雲籀文大。此以古文籀文互釋。明只一字而體稍異。」
374 字
相關漢字: 子,小,太,夫,亣
方言集匯
粵語:daai6
客家話:[沙頭角腔] tai5 、[海陸豐腔] tai5、 [梅州腔] tai3、 [台灣四縣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寶安腔] tai3、 [客語拼音字彙] tai4 、[陸豐腔] tai6 tai5、 [東莞腔] tai5。
潮州話:dai6 dua7
一種稱謂:[dá]河南中原地區,父親最小的弟弟,稱呼為"大",父親最大的哥哥稱呼為"伯"(bai或bei陰平聲 )。一般也稱作:小大,'碎大',大伯。當父親排行最小的時,稱父親為"大"。
陝西關中、陝北、甘肅等地,音:[dá] ,指稱父親。如:干大,《白鹿原》有載,指乾爸。今天用"大類"的地區集中在西北,呈片狀。
大大:疊音[dáda],指父親的乾弟、胞弟和堂弟。叔叔指比父親小的非胞弟、堂弟、乾弟之外的同輩。
音:合陽等地[duo] ,富平耀縣等地[tuo],"大人"指父母雙親。 "老大",一般讀laoduo或laotuo,指兄弟排行中的第一個的意思。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ز《唐韻》《集韻》《韻會》徒蓋切。《正韻》度柰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陰陽者,氣之大。
又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注》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
又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
又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注》大,以肥美者特為臠,所以祭也。
又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
又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疏》大,長也。
又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序官。
又措大,士也。《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
又唐大,弓名,見《周禮·夏官》。
又四大,地、水、火、風也,見《梵書·圓覺經》。
又姓大。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又《集韻》《韻會》《正韻》$他蓋切,音忲。易:大和大極。書、詩:大王大師。禮:大羹大牢。$音泰。
又《廣韻》《集韻》《韻會》$唐佐切,音䭾。《杜甫·天狗賦》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目以為大。
又《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拕。猛也,甚也。《禮·童子不衣裘裳注》鄭康成為大溫也。徐邈大音唾。
又葉徒計切,音第。《詩·大雅》戎雖小子,而式弘大,葉厲泄愒敗。 《正字通》楊愼曰:大無音一駕切者,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葉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 《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達切,經史大太泰通。
字形演變發微
古人造字,象形為首。諸象形中,以人為首。.
因為人首先熟悉的是自身的形狀,在日常生活中人體形狀所反映出來的信息量,是最大的。人體各種姿態,各種動作,都賦予了大量的信息。所以古人造字,也模擬人的姿態,動作等,造出了大量的文字。以"人"作為造字元素,也造出了大量字符。
"大",這個字符,本來就是人體站立的象形符號。如圖1。
古人造出了"大"這個字符以後,於是模擬正面人體的各種動作姿態,造出來了以上各種字符元素(如圖)。
圖2為商周銅器銘文圖形(下同)象正立雙手下垂,翻掌向外的人形。
圖3象正面而立,雙手上舉(舉子)的人形。
圖4象正立,左手提,握它物的人形。左手操作,故見指形。
圖5與圖4同,左右相反。
圖6象正立左手下垂,右手上舉的人形。
圖7象正立,與圖6相似,但雙手都見指形。且全形作輪廓線圖。
圖8象正立,左手下垂,右手上指的人形。五官,乳,臍俱見。
圖9象正立,左手下垂,右手上舉或指物的人形。
圖10象雙手執物一上一下,活潑生動的人形。物與手相混連。
以上各種人形,後來簡化為各種符號,而成為造字的因素。
相關謎語
"大"為謎底的謎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