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坪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堰坪鄉系重慶市雲陽縣東南部邊貿特困鄉和重點扶貧鄉,坐落在風光秀麗的長灘河畔,東與奉節縣羊市鎮隔河相望,一橋相連,西同普安毗鄰,南與票草、雲峰相依,北與新津、故陵接壤,距新縣城86公里。全鄉幅員面積52平方公里,轄曲溪、水晶、百福、高銀、先鋒、高新、觀音、升坪、堰坪共9個行政村,合併後為53個村民小組。[1]
簡介
鄉人民政府駐地百福村一組(小地名羊子嵌).堰坪鄉是沿用堰坪村名,村內的山腳有條古堰,堰邊一平坎,解放後取名堰坪村,公社化時沿用此名。
建置沿革
堰坪鄉在清末民國初年,屬雲陽南岸崇善里,新安下甲,民國後期屬普安鄉的7個保,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六日解放。一九五三年民主建政,從普安鄉分出高寺和堰坪鄉,一九五四年將高寺鄉的雙門村劃歸三台鄉,其餘合併為堰坪鄉。一九五八年成立堰坪人民公社、改村為區隊。一九六一年體制調整,改區隊為大隊,從高寺(現先鋒村)分出高銀大隊,曲溪分出紅光大隊,一九八一年地名普查時,改中和為觀音大隊,改紅光為水晶大隊。1992年9月撤區並鄉,堰坪鄉併入故陵鎮,1995年10月從故陵鎮分出堰坪鄉。
地勢地貌
全鄉屬高山深丘,地勢西高東低,最高海拔1000米,高寺山、老埡寺為高山區,其餘屬深丘兼谷地,平均海拔600米。地形呈東西走向,中間粗大,兩端細小。山脈多呈一溜水斜坡式,起伏不大,但溝壑縱橫,多為卡斯特地貌,土壤類型屬暗紫色土或冷沙黃泥土。
境內氣候
堰坪鄉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氣溫18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無霜期約300天,全鄉植物茂盛,樹木蔥鬱,有天然林515.5公頃,草地近1800公頃。風光秀麗的長灘河南北走向流經我鄉曲溪、水晶、百福、堰坪、升坪5個村。全鄉氣候宜人,空氣清新,自然風光得天獨厚 ,別具一格,是歧耀山生態旅遊開發經濟圈的天然屏障。
人口
據典籍記載,堰坪鄉居民絕大多數是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的後裔,姓氏複雜,人口多呈散射型、集團型分布,以盧姓(分布高銀、先鋒、高新),王姓(分布在百福、堰坪、觀音),李姓(水晶、升坪)為最多,各姓人口多則上千人,少則幾百人。2002年,全鄉共有家庭戶3503戶,總人口12872人,戶平均人數3.7 人,其中農業人口12721人,占98.76 %,有在業人口6188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4090人,第二產業1376人;第三產業 722人。[2]
資源物產
全鄉資源豐富,特產富饒,土地資源按坡度分,小於15度面積 915.2 公頃,占全鄉幅員面積的17.6 %,15-25度 3603.6 公頃,占69.3 %,大於25度 681.2公頃,占13.1%。按國土分,農用地1236.8 公頃(其中田133.3 公頃,占23.78%,林地 825.8 公頃,占15.9 %,草地1800公頃,占 34.6 %,水域426.4 公頃,占8.2 %,園地223.6公頃,占4.3 %,房屋占99.32公頃,占1.91%,其他588.12 公頃,占11.31 %。
境內有水庫1座,山平塘4口,蓄水能力達1.5萬方,可灌田地300畝、其餘全靠山堰、河水灌溉。
鄉內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馬鈴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芝麻、豌豆、胡豆、黃豆、綠豆等,經濟林木有柑桔、臍橙、柚、李、桃、梨、紅棗、核桃等幾十種,以李、紅棗、核桃、梨面積最大。副業以豬、雞、鴨、山羊的飼養為主,其中生豬出欄12000頭,肉質優良,遠銷湖北、湖南等地。
藥材以小茴、丹皮、杜仲為主,其中香料小茴規模最大(一萬畝)、年產值600萬元,小茴籽粒飽滿,質量正宗,為小茴中的上品,遠銷日本、德國等地。
堰坪鄉礦產資源豐富,以水泥、石膏礦為最多,境內有水泥礦採石場2個,年供應礦石11萬噸。
旅遊資源
幽深秀麗的長灘河如玉帶縱貫南北,古木參天的天然林,鬼斧神工的羊子嵌、雄奇險幽的黃金峽,寶氣十足的星星石,風情萬種的萬卷書、古韻悠悠的百福寺、老埡寺,一步一景,景色各異,處處美不勝收,是歧耀山生態扶貧開發經濟圈的重要地區和黃金通道,是集漂流、探險、休閒、觀光的黃金旅遊熱線。
經濟狀況
堰坪鄉是農業大鄉,農業經濟占全鄉經濟的主導地位,農民以種養業為主。幾年來,鄉黨委、政府一認真踐行"三個代表",緊緊圍繞建設邊貿經濟強鄉的發展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縣委、縣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帶領全鄉人民克服困難,開拓創新,與時俱進,艱苦創業,紮實工作,實現了政治穩定,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目標,2002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3207.3萬元,糧食總產量6580噸,財政收入110萬元,農民人均占有糧食490公斤,人均純收入達1391元,生豬年出欄12000頭,存欄14000頭。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鄉黨委政府以示範引導促增收,培養種養典型大戶,制定鼓勵政策,為農戶提供市場信息、技術、流通等環節的全方位服務。2002年全鄉新發展生豬、土雞、山羊、魚、肉狗、大雁鵝等種養大戶60餘戶,形成高新村的養雞、先鋒村和高銀村的生豬,曲溪村和水晶村的優質水果,觀音村和升坪村的中藥材,堰坪村的水產養殖等"一村一品"的特色。以點帶面的作用逐步發揮。曲溪村8組汪濤年養豬100頭、出欄90頭,收入近4萬元,水晶村3組譚秀東養肉狗30隻,大雁鵝50隻,年收入達2萬元,百福村3組向平仲種無公害蔬菜5畝,年收入2萬元,高新村4組盧祖義,年養雞1000隻,孵小雞5000隻,年收入3萬元,觀音村11組盧紅和盧延軍養魚水面達25畝,年收入近5萬元,全鄉具有規模的種養殖的農戶達100餘戶,農民群眾已基本越溫達標,部分群眾開始過上富裕的生活。
堰坪鄉工商業起步晚,規模小。近幾年來,隨着故堰路、堰票路、堰雲路的貫通,城鎮化戰略逐步實施,新集鎮建設全面啟動,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目前,全鄉已有企業10 家。三峽移民採石廠投資20萬元,年產水泥礦石4萬噸,年產值30萬元,安全採石廠投資25萬元,年產水泥礦石5萬噸,年產值36萬元;揚帆建材公司投資50萬元,年產頁岩磚400萬塊,年產值64萬元。全鄉鄉鎮企業總收入 1250萬元,年末淨利潤250萬元,全年稅金入庫20萬元。
社會事業
解放前,堰坪鄉交通閉塞,戶口凋敝,社會事業發展緩慢。解放後,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社會事業迅猛發展。1953年開始通電話,1994年開通程控電話, 2001年移動、聯通信號覆蓋堰坪。1953年開始有信用社、供銷合作社。1995年開始大規模修建鄉際公路、村組公路、逐步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開通閉路電視,努力跟上現代化,信息化發展步伐,基本實現社會事業協調、健康發展。到2002年末,全鄉有中心校一所,村校9所(其中初級小學8所,教學點1所),成人學校一所,有正式教師37人,共有在校學生2070人,其中在校初中生291人,有鄉中心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 人,病床 張。有敬老院1所,全鄉五保戶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故堰路、堰票路、堰雲路3條公路主幹道縱貫全鄉,雲利路與該鄉擦肩而過,村級公路實現了村村通,組級公路已達100%。程控電話裝機容量1000門、已安裝500門,閉路電視用戶達450戶,全鄉定期開放的集貿市場1個,面積1000餘平方米,攤位150個,有供水站1個,場鎮居民和部分農戶吃上了自來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