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心羅厝天主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埔心羅厝天主教堂是位於臺灣彰化埔心的天主教教堂,又名「羅厝耶穌聖名堂」,清朝同治8年(公元1869年),臺灣當時已經有傳教士受邀前往中部竹仔腳(今彰化竹子村,緊鄰羅厝村)佈道。
天主教堂是中部第一座天主堂,也栽培出第一位台籍神父,更見證了台灣民主化過程,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後,美籍神父郭佳信因為協助藏匿陳菊在天主堂[1] ,遭到驅逐出境,解嚴後才回台。
歷史
羅厝天主教堂開教於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彰化縣埔心鄉羅厝村民涂心,在高雄聆聽天主教神父講道深受感動,邀集親友敦請道明會吳萬福神父到中部傳道。於1877年購地,1882年興建,為臺灣中部天主教傳教開端。民國38年(公元1949年)大批美國瑪利諾會傳教士,從中國大陸撤退來此接手羅厝天主堂,道明會士則把重心遷往南部傳教。民國76年(公元1987年)後改由本地神父接管。
教堂共經四次整建:西元1882年,何安慈神父以1200元,採用三目土材料興建一間寬24尺,深72尺的第一座教堂;西元1906年大地震倒塌了。西元1912年,馬守仁神父以檜木建了第二座聖堂,使用60年後,因牆壁破損且逢教會開教百周年,於1975年郭佳信神父主持再重建教堂。西元1996年,黃清富神父為建設羅厝天主教堂成中部地區朝聖及活動中心,第四次重修聖堂外觀,於西元1997年落成至今。目前聖堂為第三代建築,屬於歐洲歌德拜占庭、文藝復興及羅馬式等綜合結構建築物,民國91年(公元2002年)建於日治時代清水紅磚牆面的古文物室,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特色
羅厝天主教堂的位置,於彰化中心點,佔地約2000坪,聖堂可容納200餘人,前後廣埸可供100至150人活動,規劃的寢室可供約70人住宿, 20人祈禱室1間、8人會客室1間、可容納25人的會議室1間,並附設6×13公尺標準游泳池1座。 1930年,陳若瑟神父引進第一支西樂團隊,成為喜事喪事的伴奏樂團[2] 。1950年,胡德克神父創立了中部第一所傳教學校。為中部地區最古老的教堂,室內陳列創堂以來至今相關歷史文物,有台灣第一台羅馬字印刷機的印刷本及百年以上天神鐘、「臨終會員證,羅馬字白話譜的歌經」史料。
奉旨敬教石碑
羅厝天主堂早年正門上方有清光緒皇帝御賜「奉旨敬教」石碑一塊,凡官員經過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後來石碑失落,由林天德神父(公元1952年)再題字一塊放置園區聖母像下,為永久紀念。
天神鐘
陳列於古文物室內的天神鐘,重約40公斤,由金、銀、銅、鐵、玉、鉎、鉛、錫等8種金屬、物質打造而成,又名「八寶大銅鐘」[3] ,是光緒8年(公元1882年)由西班牙神父自馬尼拉帶到臺灣羅厝。二次大戰末期物資缺乏,日本軍警全臺搜刮金屬銅器,還曾為了徵收羅厝天主堂天神鐘和村民起衝突。早年羅厝附近農民少有時鐘,因此天神鐘的鐘聲就成了民眾作息指標。
資訊
◎自行開車: 中山高→員林交流道→縣148→羅厝路→羅永路。由員鹿路二段進入羅厝的路,明顯目標是署立彰化醫院和一座中油加油站的中間,羅厝路 [路口有宮廟牌樓] 沿鄉道直走,就到達埔心鄉羅厝村羅永路109號。 中二高→台76東西向→埔心交流道下→台19→縣148→羅厝路→羅永路 循埔心鄉羅厝路二段後,轉入羅永路即可以到達該館。
◎大眾運輸:自員林車站搭乘員林客運往溪湖班車,至芎蕉腳站下車。
◎地址:彰化縣埔心鄉羅厝村羅永路109號。
◎電話: 04-8292671
影片
參考文獻
- ↑ 郭佳信神父榮歸天國 花媽臉書追憶,自由時報,2015-05-04
- ↑ 百年歷史羅厝天主堂 平安夜推4D光雕秀,自由時報,2017-12-13
- ↑ 中國古代樂器漫談(一) 古樂八寶(1),大紀元,2015-03-16